蘇教版六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末試題
蘇教版六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末試題
六年級的數(shù)學考試是比較難的,學生們一定要復習好課本知識,認真對待每份試題,這樣才能夠提高六年級的數(shù)學成績。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末試題,希望對大家有用!
蘇教版六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末試題一
一、填空題(每空 1 分,總共18分)
1、( )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2、明明體重36千克。如果體重減少2千克記作-2千克,那么明明體重增加2千克時記為( )千克。
3、在―23 、―314 、1.5、―112 中,最大的數(shù)是( ),最小的數(shù)是( )。
4、圓柱的側面沿著( )展開會得到一個( ),它的長等于圓柱的( ),它的寬等于圓柱的( )。
5、一個圓柱的體積是15立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 )立方米。
6、A的45 相當于B的23 ,A:B=( ):( )
7、兩個相互咬合的圓形齒輪的齒數(shù)之比是4:3,其中大齒輪有36個,小齒輪有( )個齒。
8、甲車與乙車的速度比是4:5,形行完同一段路程,乙車所用的時間和甲車所用的時間比是( )。
9、一根竿直立在地面上,竿高2米,影長80厘米,影長和竿高的比是( )。
10、一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5000000 ,即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 )千米。A、B兩地的實際距離是150千米,圖上距離是( )。
11、把兩個比值都是13 的比,組成一個內(nèi)項為6和5的比例是( )。
二、判斷題(正確的在括號內(nèi)打“√”,錯誤的在括號內(nèi)打“×”(每小題 2 分,總共 10 分)
1、一個圓錐體的底面積不變,如果高擴大3倍,體積也擴大3倍。……( )
2、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乘高。…………………( )
3、圓柱的體積比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大13 。…………… ……( )
4、一個正方形按3:1放大后,周長和面積都擴大3倍。…………………( )
5、圖上距離一定,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成正比例。…………………………( )
三、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10 分)
1、做一個圓柱形的通風管,至少需要鐵皮的面積是求圓柱( )。
A、側面積 B、側面積+一個底面積 C、表面積
2、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長方形的長一定,周長和寬成反比例。
B、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成正比例。C、一個圓的面積和它的半徑成正比例。
3、把一團圓柱體橡皮泥揉成與它等底的圓錐體,高將( )。
A.擴大3倍 B.縮小3倍 C.擴大6倍
4、把一根長1米的圓柱形鋼材截成2段后,表面積增加了6.28平方分米,這根鋼材原來的體積是( )立方分米。
A、31.4 B、3.14 C、6.28
5、如果4.5x =4y ,那么x和y(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四、計算題(共28分)
1、遞等式計算。8分
49 ×15 ÷45 4―511 ―611 18 ×58+42÷8 36×(23 +16 -34 )
2、解比例。8分
6.5:x = 3.25:4 x4 = 65 23 :4 = x:12 34 :x = 19 :2
3、圖形與計算。12分
(1)、求體積。(單位:cm)4分
(2)A、按1:3的比例畫出長方形縮小后的圖形。2分
B、按2:1的比例畫出梯形放大后的圖形。2分
C、如果一個長方形的操場按照12000 的比例尺畫得圖中的原長方形圖形,那么操場的實際長和寬各是多少米?(圖中一格為1厘米)4分
五、解決問題(第2、3題5分,其他各題6分共34分)
1、一間教室,用面積是16平方分米的方磚鋪地,需要275塊,如果用面積25平方分米的方磚鋪地,需要方磚多少塊?(用比例關系式列方程解決問題)
2、一臺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體,輪寬2m,直徑1.2m。如果它轉動5圈,一共壓路多少平方米?
3、小蘭的身高1.5m,她的影長是2.4m。如果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測得一棵樹的影長4m,這棵樹有多高?(用比例關系式列方程解決問題)
4、學?;@球場的規(guī)劃圖中,量得籃球場的長是13厘米,寬是7厘米。如果這張規(guī)劃圖的比例尺是1:200,那么籃球場的實際面積有多大?(用比例關系式列方程解決問題)
5、一個圓柱形橡皮泥,底面積是12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如果把它捏成同樣底面大小的圓錐,這個圓錐的高是多少?
6、一艘輪船從甲港開往乙港,去時順水,每小時24千米,15小時到達。返回時逆水,速度降低了25%,多少小時返回甲港?
蘇教版六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末試題二
一、填空題:(第1、3、4、5題每題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 6.8立方米=( )立方分米 600毫升=( )升
4.8米=( )米( )厘米 5時15分=( )時
2、 ( )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零下3 0C記作( )0C。
3、 在○里填上>、<或=。
-5 ○ 1 52 ○ +2.5 2.4 ○-2.4 - ○-
4、 =0.375=( ):( )=6÷( )=( )%。
5、 ①寫出兩個比值是3的比,再組成比例是( )。
?、谌绻鸻×4=b×6,那么a:b=( ):( )。
6、 在一幅地圖上標有 把它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的形式是( );如果在這幅地圖上量得泉州到福州的距離為4.9厘米,那么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
7、把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球各8個放到一個袋子里,至少要取( )個球,才可以保證取到兩個顏色相同的球。
8、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4cm,高是15cm,它的側面積是( )cm2,表面積是( )cm2,體積是( )cm3。
9、把2米長的圓柱形木棒鋸成三段,表面積增加了4dm2,原來木棒的體積是( )dm3。
10、一個長5cm、寬3cm的長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圖形的面積是( ) 。
11、一個正方體木塊的棱長是6cm,把它削成一個最大的圓柱體,圓住體的體積是( )cm3 ,再把這個圓柱體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圓錐體的體積約是( )cm3 。
二、判斷題:(5分)
1、所有的負數(shù)都比0小。 ( )
2、容積100L的圓柱形油桶,它的體積一定是100立方分米 ( )
3、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圓錐,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 。 ( )
4、如果x=8y,那么x與y成反比例。 ( )
5、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 )
三、選擇題:(5分)
1、 數(shù)軸上,-3在-2的( )邊。
A、左 B、右 C、無法確定新- 課- 標-第 -一- 網(wǎng)
2、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半徑是3厘米,高是18.84厘米,它的側面展開圖是( )。
A、正方形 B、長方形 C、兩個圓形和一個長方形組成
3、甲數(shù)的 等于乙數(shù)的 (甲數(shù)、乙數(shù)不為0),那么甲數(shù)與乙數(shù)的比是( )。
A、 ∶ B、8∶15 C、15∶8
5、 買同樣的書,花錢的總價與( )成正比例。
A、書的本數(shù) B、書的頁數(shù) C、書的單價 D、不能確定
四、計算題:(30分)
1、 直接寫出得數(shù):(6分)(π取3.14)
36+79= 15÷1%= 9.1-1.9= 7.2÷0.6=
0.25×8= ÷ = - = × =
1+30%= + = 0.52 = 9π=
2、 解方程或比例:(6分)
χ∶ = ∶4 =
3、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18分)
÷0.6× ÷9+ × 2- ÷ -
(15-14×47 )×821 87× 45 ÷[(13 + 25 )×411]
五、解決問題:(28分)(π取3.14)
1.一批煤用去25%,還剩48噸,這批煤共有多少噸?(5分)
2.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量得甲、乙兩城之間的公路長5厘米。一輛汽車以平均每小時60千米的速度從甲城開往乙城,需要多少小時才能到達?(5分)
3.一個圓柱體形的蓄水池,從里面量底面周長31.4米,深2.4米,在它的內(nèi)壁與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6分)
4.一間房子要用方磚鋪地,用面積是9平方分米的方磚,需用96塊,如果改用邊長是4分米的方磚,需用多少塊?(用比例解)(6分)
5、工地上有一個圓錐形的沙堆,高是1.8米,底面半徑是5米,每立方米的沙約重1.7噸.這堆沙約重多少噸?(得數(shù)保留整噸)(6分)
六年級數(shù)學解題技巧
1、以不變應萬變
陽光印刷廠有150名職工,其中男職工占2/5,后來又進來一批男職工,現(xiàn)在男、女職工人數(shù)的比是3:2。后來又進來多少名男職工?
提示:在這一題中,關鍵是抓住女職工的人數(shù)不變,“以靜制動”,也就是說女職工從職工總數(shù)(150人)的3/5轉變成變化后的職工總數(shù)的2/5,職工總數(shù)的變化原因就是因為又進來了一批男職工,也就先求變化后的單位一。
2、轉化單位一
兄弟三人合買一幢別墅,老大出50萬元,老二出資額是另外兩弟兄總額的1/2,老三出資是另外兩兄弟總額的1/3.這幢別墅售價多少萬元?
提示:此題老二出資額是另外兩弟兄總額的1/2 ,老二出資額是三弟兄總額的1/3;同理,老三出資是三弟兄總額的1/4,三弟兄總額就是50÷(1-1/3-1/4)=120萬元。
3、找對應分率
一根繩子用去1/3后,又接上了16米,結果超過了原來的1/5,原來繩子有多長?
提示:可以畫線段圖,明白接上的16米不僅填補了“用去的1/3”,還“超過了原來的1/5”,也就是16米的對應分率是(1/3+1/5)
4、理解重點句
甲乙兩人從AB兩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50千米,乙每小時行40千米,若干小時后,他們在距離中點30米處相遇,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提示:此題的“相遇”非“常規(guī)相遇”,理解他們在距離中點30米處相遇就是要弄明白甲比乙多走了60千米,而他們的速度差是10千米,相遇時間則是30×2÷(50-40)=6(小時),兩地距離也就迎刃而解了。
5、活用假設策略
從甲地去乙地,先上坡后下坡,共用5小時,甲乙間相距150千米,上坡速度每小時15千米,下坡速度每小時40千米,問上坡有多少千米?
提示:行程問題的題目對學生來說不容易想到“雞兔同籠”,因此關鍵是引導學生找等量關系,活用假設策略:假設全當上坡算,則(150-5×15)÷(40-15)=3(小時)就能算出下坡時間。當然找準了等量關系,用方程思考也容易解決。
6、巧用枚舉法
藍天木器廠有56個工人。每個工人平均每天能加工10張課桌或15張方凳。為了供應市場,必須1張課桌與2張方凳配成一套發(fā)貨。怎樣安排加工課桌和方凳的人數(shù),才不會造成浪費,又能盡量滿足供貨?(《補充習題》72頁第4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