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陶罐和鐵罐》是三年級語文上冊一則童話故事,老師通過教學反思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童話故事,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具體、生動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使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形象躍然紙上。通過教學這篇課文,我除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外,還要讓學生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jù)學習方法提示,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我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根據(jù)學習方法提示中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jù)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tài)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從而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啟發(fā)性的童話故事,可以通過體會兩只性格迥異的罐子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針對本單元的主題看問題要全面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做了如下教學設計:
一、 復習導入 激發(fā)興趣
二、 品詞析句 感情朗讀
三、 對比結局 研究感悟
四、 深化感悟 揭示寓意
我先從本課中挑選出比較關鍵的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詞語進行復習檢查。接著向同學們提問“陶罐和鐵罐這兩個朋友,你喜歡他們嗎?”
這個問題是一個可以有多元回應的問題,既啟發(fā)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接著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抓住兩個最能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性格特點的詞語“謙虛”“傲慢”讓學生深入文本,展開教學。
這篇課文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對話來展現(xiàn)二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第二部分是講多年以后二者不同的結局。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朗讀體會人物的對話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當時的心情,學生理解比較到位。在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時也注重運用了不同的教學策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奚落”一詞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下文進行理解;“懦弱”是運用找近義詞的方法領悟;“輕蔑”則是借助文中的插圖來體會;“相提并論”是放在語境中引導學生領會。另外這節(jié)課還注重了對學生寫作方法方面的滲透,在分角色朗讀完第一部分的對話后,引導學生觀察句子,體會這篇文章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及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把兩個主人公刻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們以后寫作文時也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部分簡略處理后,即引導學生站在鐵罐的角度,說說想對自己、對陶罐或人們說的話。通過同學們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理解,從而揭示文本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然而今天在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分析其原因一是在品詞析句,理解感悟時因教師語言引導不到位,致使學生理解不夠深入;二是在學生寫話之前,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語言渲染沒有引導到位,提出要求不夠明確,沒有表述清楚。另外也與平時學生沒有接觸這方面的能力訓練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各項能力的訓練上我有所欠缺,包括學生的朗讀水平,針對某一問題流暢地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理解的能力,快速瀏覽文本的能力,認真傾聽別人的朗讀并且恰當?shù)挠枰栽u價的能力等等。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一定多向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請教學習,注重在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
在教這篇課文時,考慮到課文的內容中四次對話的層次性,我一直有一個困惑,那就是怎樣既可以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又不會使教學過程顯得雜亂無章呢?在教學中,我慢慢地感受到這其實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學生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就已經(jīng)能夠認識到我所考慮的這個問題了。
作為上崗一年的新教師,通過這次教學,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一是在與學生的應對上,在學生表達完自己的理解后,不能馬上做出反應,因勢而導,這種課堂上的應變能力有待加強;二是在學生讀書后的評價上有些欠缺。雖然幾次試講中這一直是我努力改進,思考著想要突破的問題,但一直成效不大,無法迅速地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定位,馬上加以肯定并發(fā)揮評價語言的導向性的作用。
這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粗淺的認識,真希望自己的理解力再強一些,記憶力再好一些,那樣的話,應該會收獲更多的教學方面的知識。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3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述了國王御櫥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蕩然無存。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故事主要通過兩者的對話展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通過對話使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克制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
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tài)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這一重點分散在課文的2——9自然段。我通過先自由讀,以讀促思,以詞促段的方式,找出描寫陶罐和鐵罐神態(tài)的詞語,指名讀,并配上動作、神氣,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還安排了分角色對話:讓兩名學生對話,其他同學作為觀眾,對他們的朗讀做出評價。在反復的朗讀對話后,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躍然而出,學生自然生出了對陶罐的喜愛對鐵罐的厭惡之情。我順勢導入后半部分的內容:“這樣硬的鐵罐,許多年以后會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帶著激動的心情繼續(xù)學習剩下的內容。10——17自然段寫的是歷經(jīng)世事的變遷,陶罐和鐵罐都被埋入土下,若干年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蕩然無存。我通過抓關鍵詞突破難點,讓學生談談感受。“陶罐太善良了,出土的第一句話就是叫人們幫他尋找他的兄弟鐵罐。”“鐵罐化為泥土,活該!”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去,一番激烈的討論后,我開始總結:“說一說你覺得做人應該怎么樣對待別人?”“人與人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叩開了孩子們的心門,他們開始反思自己,從而明白了做人應該謙虛、友善,人與人之間應該和睦相處。
這節(jié)課我借助動聽的童話,將學生引入了童話,走進了生活。對學生良好的品行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當我課后靜心回眸,再次審視我的教案,對照教學過程,卻發(fā)現(xiàn)了些許令人遺憾的地方。
一、我花了大量時間備課,課堂思路還是清晰的,層次分明,結構緊湊。然而,課堂是瞬息萬變的,學生的情感體驗遠遠超出了我的意料,使得課堂紀律時有混亂。
二、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我在課堂上為了尊重學生,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展現(xiàn)自己,造成預計解決的的一部分詞語沒有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沒有完成,今后應該收攏學生思維,力求把握重點內容。
三、對學生的思維把握不夠深入,當學生的回答與提問預設答案不相符時措手不及,忙于應對這種“突然”,使得一些關鍵詞語的板書與教學步調脫節(jié)。
反思這堂課,我感觸甚多,盡管得失共存,但我想,只有認真、努力發(fā)現(xiàn)課堂的不足,并加以改進,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