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李森祥句子賞析
臺階李森祥句子賞析
《臺階》是李森祥親歷農(nóng)村生活的深刻感受,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的李森祥《臺階》句子賞析,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森祥《臺階》句子賞析
父親渴望“尊重”的追求并沒有真正實現(xiàn)。在農(nóng)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最大的追求莫過于“不被人輕視”,在鄉(xiāng)鄰中活得有面子,也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中國農(nóng)民的這種渴望,直接的表現(xiàn)往往就是住上寬敞的房屋,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子孫,似乎這才能家業(yè)興旺,生活幸福,也是盡到了父親的責(zé)任,也才能被人瞧得起,這就是農(nóng)民的淳樸。而在浙東,在李森祥的家鄉(xiāng),“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屋基深、臺階高成了家庭地位的象征,就是被人尊重的標(biāo)志。難怪“鄉(xiāng)鄰們在一起常常戲稱:你們家的臺階高。”而父親總是自言自語地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正是這種農(nóng)民本分而又淳樸的意識,正是這種渴望尊重的追求,父親才不辭辛勞,背石撿磚,日積月累,蓄聚角票,“準(zhǔn)備了大半輩子”,以便為自家造一個九級臺階。當(dāng)萬事俱備之時,父親“終于選定一個日子,破土動工”。滿以為自己的渴望就要實現(xiàn),因此“造屋的那些日子,父親很興奮”,“在屋場上從這頭走到那頭”,忙著“給這個遞一支煙,為那個送一杯茶”。
然而,新屋造好、九級臺階大功告成之后,鄉(xiāng)鄰們從“我們”家門口經(jīng)過時,并沒有人說“我們”家的臺階“高”,見到父親打招呼時說的是習(xí)以為常的一句“晌午吃過了嗎”。由此可見,九級臺階雖高,僅僅是表面現(xiàn)象,是一種形式上的提高,并未從根本上改變“地位”,父親渴望得到尊重的追求并沒有實現(xiàn),他的精神并未有得到滿足,誠如朱月君老師所言:“祥林嫂的一個門檻換不來她和別人的平等,閏土的香爐和燭臺祈不來生活的安定幸福,父親的九級臺階又怎能真正筑起受尊重的平臺呢?”難道自己的努力白費了嗎?父親怎能不感到迷茫?
其次,臺階雖然建成了,但和過去的日子有些疏遠,與鄰里之間似乎有了些距離。臺階建成以后,父親第一次坐在最高的一級上磕煙灰時,沒有了以前在自家青石板上的動作,“感覺有些不對勁”;“第二次他再坐臺階就比上次低了一級……然而低了一級他還是不自在,便一級級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他又覺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門檻上去”??梢姼赣H坐在哪一級臺階上都不自然;再看父親挑水回家跨上第四級臺階時,“他的腳抬得很高,仿佛在跨一道門檻”,腳下也不同往常了,“踩下去的時候像是被什么東西硌了一硌”,往日已經(jīng)習(xí)慣了的生活似已逝去,過去的感覺再也難以找回,雖“盡力保持平靜”,又怎能平常如舊?難免產(chǎn)生“我連一擔(dān)水都挑不——動么”的懷疑。
過去,在鄉(xiāng)鄰的眼里,父親是“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有人說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和鄉(xiāng)鄰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地“戲稱”,坦誠相待。在“造屋的那些日子,父親很興奮”,“在屋場上從這頭走到那頭”,忙著“給這個遞一支煙,為那個送一杯茶”。與鄉(xiāng)鄰之間何其融洽。在新屋造成、臺階造好、燃放鞭炮慶賀之時父親“仿佛覺得有許多人在望他……父親明明是該高興,卻露出尷尬的笑”。父親坐在臺階上,鄉(xiāng)鄰們見到父親打招呼說:“晌午吃過了嗎?”“父親回答沒吃過。其實他是吃過了,父親不知怎么就回答錯了。”可見過去的無拘無束、坦誠融洽已經(jīng)不那么自然、平靜,心理上似乎與鄉(xiāng)鄰之間產(chǎn)生了些許鴻溝,有了一定的距離;和過去的生活有了點陌生。難怪連父親自己也“總覺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
再次,父親辛苦忙碌了一輩子,一旦閑下來,有點不知所然。父親為了給自家造一個九級臺階,能將三百來斤重的石板從山上一口氣背到家,而且一下子背了三趟;“一年中他七個月種田,四個月去山里砍柴,半個月在大溪灘上撿拾屋基卵石,剩下的半個月就是編草鞋和過年”;即便是大熱天,“身上淌著一大片汗”,父親也“顧不上揩一把”;甚至在冬至之后,農(nóng)活都忙完了,父親總是在“雞叫第三遍時出發(fā)”,上山砍柴,“黃昏貼近家門口時歸來”;就是在造屋的那段日子里,父親更是忙個不停,“他一個人搬磚頭、擔(dān)泥、籌劃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個鐘頭,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父親起早貪黑、吃苦耐勞、辛勤勞作,為的就是實現(xiàn)自己的追求——得到他人的尊重。
臺階造好了,父親的心愿已經(jīng)了卻,追求似乎實現(xiàn)了,生活便沒有了動力。而且父親也老了。但是,父親沒能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追求——得到他人的尊重。難道這一生的努力就這樣白費了嗎?更何況勞動慣了的父親,一旦不能像過去一樣忙碌,也有些不習(xí)慣。誠如朱德在回憶自己的母親時所說:“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雖到年老,仍熱愛生產(chǎn)。即便到了85歲高齡,母親仍不輟勞作,一旦脫離勞動就有點不習(xí)慣。”《臺階》中的父親一輩子辛勞慣了,一旦不能勞動,也有點不知所措,于是頓感無所適從,又怎能不有所茫然?
如何賞析李森祥《臺階》句子
1.把握情節(jié)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zhǔn)備。他終年辛苦,準(zhǔn)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于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愿得以實現(xiàn),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2.“父親”形象的特點
探究人物形象,應(yīng)該在通讀的過程中,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然后整體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nóng)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biāo),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老實厚道的農(nóng)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民所特有的謙卑。當(dāng)九級臺階造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3.把握意蘊
①用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最大的心愿。
美國心理學(xué)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要層次論,認為人的需要有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造新屋,當(dāng)然首先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筑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處處顯示著皇權(quán)的至高無上;小而至于民居建筑,“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yīng)高”。這篇小說著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尊重需要在第四層次上,是較高層次的需要,父親畢生的奮斗就是要贏得尊重。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范圍里,由比較而產(chǎn)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目光那么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chǎn)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又是建立在現(xiàn)實可能性的基礎(chǔ)之上的。但是,現(xiàn)實的可能性,并非只是一年兩年可能不可能,經(jīng)過漫長的奮斗可以實現(xiàn),也是一種現(xiàn)實可能性。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里有我們民族拼命硬干、堅忍不拔的精神。
需要一旦得到滿足,就有一種幸福感。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父親在造屋的那些日子,多么興奮,造臺階時,放起鞭炮,“他仿佛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尊重需要”得到滿足,他的心頭充滿喜悅。
?、趶纳a(chǎn)力發(fā)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chuàng)業(yè)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于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凄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父親造的新屋,規(guī)格并不很高,不過是屋基高些,臺階從三級增至九級。但是他為此付出了大半輩子的辛勞。年輕時,三百來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沒覺得花了太大的力氣。新屋造好,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小說告訴我們,父親創(chuàng)業(yè)之所以如此艱難困苦,根源在于經(jīng)濟落后?,F(xiàn)金收入的來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許多建材是撿來的。他的積累是如此艱難。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農(nóng)村經(jīng)濟極端落后。
小說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敘述者的,開頭寫父親如何力大無比,壯實如牛,篇末寫父親腰也閃了,連挑水也不能勝任了。父親終年辛勞,舍不得破費一星半點,連洗腳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親這輩子過得多么艱難!小說深沉地響著時代的呼喚,億萬農(nóng)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生產(chǎn)力,以此迅速改變農(nóng)村落后面貌,結(jié)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