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冊語文《巍巍中山陵》期末復習試題
初一下冊語文《巍巍中山陵》期末復習試題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陵園建筑的說明文,而對于《巍巍中山陵》這篇課文的復習要做好怎樣的復習呢?接下來,學習啦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做份蘇教版初一下冊語文《巍巍中山陵》期末復習試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蘇教版初一下冊語文《巍巍中山陵》期末復習試題
選擇題
給劃線字選擇正確讀音。
山脈(A.mài B.mò)( ) 崖峭(A.yá B.yé)( )
中軸(A.zhóu B.zhú)( ) 靈柩(A.jiù B.qū)( )
穹隆(A.qióng B.qiōng)( ) 纖細(A.qiān B.xiān)( )
參錯(A.cēn B. cān)( ) 門楣(A.mié B.méi)( )
稱道(A.chēn B.chēng)( ) 龜趺(A.fū B.fú)( )
介紹中山陵,作者采用了( )
A.由總到分的邏輯順序。
B.以作者的行蹤為主的空間順序。
C.以建筑先后的時間順序。
D.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
文章開頭介紹中山陵的地理環(huán)境是為了( )
A.說明孫中山獨具慧眼。
B.說明此地確是罕見的風水寶地,最宜于安葬偉大人物。
C.渲染氣氛,說明中山陵環(huán)境與陵園表現的莊嚴氣氛和孫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和諧一致。
D.具體表現祖國山河多姿多彩,激發(fā)讀者的民族自豪感。
現代文閱讀
閱讀理解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勢 A 高峻,由此上至祭臺前平臺,全部砌以寬大的石階。②石階分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級。③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臺,中央則矗立著陵園的主體建筑——祭殿。④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70米,這里視野遼闊,氣象萬千,( )便近觀,( )宜遠眺。⑤當陽光燦爛時,________________⑥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蒙中,城猶潛龍,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⑦( )是春夏秋冬,還是風霜雨雪,大自然( )要向人們展示它那 B 的奇妙景色。
【小題1】在第④句和第⑥句中找出兩組近義詞、兩組反義詞。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小題2】選出恰當的詞語填在文中A、B處。
A________(突然 忽然 居然 陡然 果然)
B________(變幻無窮 變化萬千 變化莫測)
【小題3】文中與劃線的“高峻”一詞照應的句子是:
【小題4】對本段的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本段主要介紹了站在中山陵的平臺上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B.本段綜合運用了描寫和說明的表達方式。
C.本段主要運用了列數字和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D.本段的主要參觀順序是由北往南。
【小題5】“石階分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級”中“至”能否改成“和”?為什么?
閱讀下面的語段,思考并回答問題。
自碑亭再往北,地勢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臺,全部砌以寬大的石階。石階分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級。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臺,中央則矗立著陵園的主體建筑——祭殿。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70米,這里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梁,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仿佛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夢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風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們展示它那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色。
【小題1】本段重點說明的是
A.石階B.平臺C.祭殿
【小題2】文中用了很多數字來介紹建筑物,你能說說這些數字的作用么?
【小題3】請依據原文具體寫出“工筆長卷”、“潑墨山水”所表現的內容。
工筆長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潑墨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請試著寫出它們將什么比做了什么。
語言表達
在下面橫線上寫出一個句子,使之與前面的文字構成排比句。太陽無語,卻放射出光輝;高山無語,卻體現出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寫
根據句意和句后提示,在橫線上填入恰當的詞語。
【小題1】站在________(山頂),果然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
【小題2】這件事太________(突然發(fā)生,出乎意料)了,我簡直無法接受!
【小題3】你畫的奔馬真是________(活靈活現,像真的一樣)。
看了初一下冊語文《巍巍中山陵》期末復習試題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