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與原因_中國歷史拓展
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個目的,其實也是在當時統(tǒng)一了六國之后而為了思想統(tǒng)一的舉動,但是坑儒這個是否是真實的呢?里是上的秦始皇是否真的那么的為了控制思想而坑儒?真的是把四百多人都被活埋在咸陽里嗎,一起來看看秦始皇焚書坑儒到底為了什么到底如何吧。
秦始皇為什么要“焚書坑儒”?
一、為什么“焚書坑儒”:
1.是秦朝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圣賢的言論批評時政;
3、“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tǒng)一思想的運動。當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在政治結構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范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tǒng)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這些措施都是國家大一統(tǒng)的基本要素,是國家強暴力能夠控制的要素。但有些東西是國家強力結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zhàn)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tǒng)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
二、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從公元前213年開始的焚毀五經、活埋儒士的事件。是秦統(tǒng)一中國后為統(tǒng)治思想而采取的兩項重大措施。由于當時奴隸主仍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為復辟舊制度制造輿論,前213年,秦始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除《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百姓私藏的《詩》、《書》和百家語。焚書對于古代文化典籍是一個極大的破壞。次年,由于盧生、候生期騙始皇能得長生不老之藥,敗露后始皇大怒,認為儒生多以妖言惑亂,于是將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活埋于咸陽。焚書坑儒暴露了秦政的暴虐以及當時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和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離心離德,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妒酚洝ぞ?21·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術音述,術士,即述士;述士即儒士(根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
秦始皇真的焚書和坑儒嗎
只“焚書”未“坑儒”
關于“焚書坑儒”,《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秦始皇建立政權以后,視天下蒼生為芻狗,貪婪暴虐,濫施刑罰,弄得民不聊生。特別是他為了控制思想,聽從丞相李斯的建議,盡燒天下之書,引起了讀書人的強烈不滿。
當時有兩個為始皇求長生藥的人,一個姓侯,一個姓盧,兩個人私下議論說:“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因為滅了諸侯,統(tǒng)一了天下,就以為自古以來的圣賢誰也比不上他。他高高在上,聽不到批評之聲,日益驕橫;官員們?yōu)榱擞懞盟?,只能?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謊欺瞞。他還頒布法律,規(guī)定方士之術不靈就要被處死。如今大家因為畏懼,誰也不敢指出始皇之過,致使天下之事無論大小皆取決于皇帝。他竟然還用秤來稱量大臣們的上疏,如果大臣們每天呈上的疏奏(竹簡)不足一百二十斤,就不讓休息。像這種貪權專斷的人,我們不能為他求長生不死之藥?!?/p>
于是,二人腳底抹油,跑了。
秦始皇聽說此事后勃然大怒,又因為有人舉報咸陽的諸生中有人妖言惑眾,擾亂老百姓的思想,于是,始皇下令逮捕了一些散布“妖言”的讀書人,并且嚴刑拷打,令其互相檢舉揭發(fā),有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牽連進來。秦始皇一聲令下,這四百多號人遂被活埋于咸陽。這就是發(fā)生于前212年的“坑儒”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史記》中提到這段時,用的是“諸生”而非“儒生”。而“坑儒”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西漢初年的典籍中,此時距秦始皇死后已經一百多年。
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漢武帝的財政管家桑弘羊在著名的鹽鐵會議上舌戰(zhàn)群儒,發(fā)表了一通宏論,大意是,儒生們只知夸夸其談而不切實際,表里不一,就像那些雞鳴狗盜之徒一樣,自古以來就是禍害。魯國國君將孔丘驅逐,棄之不用,就因為他首鼠兩端,貌似圓滑其實迂腐,并沒有切合實際的主張?;谕瑯拥牡览?,秦始皇才燒掉儒生們的著作而使其言論不得傳播,寧愿將他們活埋也不任用。(見《鹽鐵論》)之后,劉向在《戰(zhàn)國策序錄》中明確地提出秦始皇“坑殺儒士”。此后,《史記》中所說的“諸生”漸漸演變成“儒生”。
魏晉時期,偽書《古文尚書》中有篇“孔安國序”,序中說:“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边@大概是“焚書坑儒”一詞的最早出處。這一說法被后世廣泛引用,流傳至今。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體現(xiàn)秦始皇維護統(tǒng)一的集權政治的政策措施,他的目的是統(tǒng)一思想,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一說述士,即儒生)",西漢之后稱"焚書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毀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焚書坑儒是為了統(tǒng)一思想,雖然極端了一些,但是十分有用,而且這是一個國家在政治上必須做的,也是必須犧牲的,而且秦始皇在焚書之前已經把所有要燒的書全部備份后存如了皇家圖書館中,他的義務已經盡到了,是之后那些農民起義者燒了皇家圖書館,這樣,真正焚書的不是秦始皇,而是那些農民起義軍。所謂的焚書,不是將圖書滅絕,而是將民間的圖書消滅,只有“博士”之類的人才能收藏,可以指責的不過是愚民和使得秦史以外的史料缺失
秦始皇采取李斯的焚書建議,限制各家學說的傳播范圍,約束諸生的言論自由。擺擺威風,嚇唬嚇唬他們。其最終目的是迫其就范,加以利用,并非仇視文化。事實也是這樣,《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云:“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與 同罪。今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可見秦記、醫(yī)藥、卜筮、種樹之類的書,并未焚毀,而且博士官所職的《詩》、《書》百家語,明文規(guī)定不燒。據(jù)文獻記載表明,秦始皇焚書時,有些人違令私藏《詩》、《書》等典籍,確實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統(tǒng)治范圍擴大到大江南北,在政令的實施上存在困難,同時就秦朝政府機構的設置上來說秦統(tǒng)治者是無力燒光民間所藏的?!扒仉m無道,不燔諸子,諸子尺書文篇,具有可觀?!睆南惹刂T子的流行至今以及文獻記載來看并不像后世儒生所說的那樣“六學從此缺矣。”其實,真正的經典是無法被焚毀的,在古代口耳相傳,經典已牢固地存儲在學者們頭腦中,只要這些學者不死,經典就不亡。所以不應過分地夸大“焚書”產生的影響。焚書,無疑是不好的。秦始皇的焚書,也的確給中國古代文化帶來很大損失。但是對于秦始皇的焚書,我們不能單純地從焚的觀點上來看。秦始皇焚書,是兩種思想斗爭的結果,是當時進步思想和反動思想斗爭的結果,是進步派和反動派政治斗爭的結果。焚書所體現(xiàn)的是在政治上代表進步的人對代表反動的人的打擊。坑儒是因為侯生、盧生求仙藥不成而“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二人恐懼,在背后罵了秦始皇一通,便逃離咸陽。秦始皇得知,大怒說:“今聞韓眾去不報,徐福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及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
所謂坑儒,也是儒生誹謗非議找的,坑他們也是秦法的嚴酷使然,至于說殘暴什么的,好像歷史上殺人殺得比秦始皇多得多的人有的是,秦始皇這么受到關注大概是因為他殺的是儒生吧。秦始皇最大的過錯就是沒有使經過春秋戰(zhàn)國錘煉而成的秦制得以穩(wěn)固和傳承。這好比“殺雞儆猴”,犧牲少數(shù)人的利益,而保全更多人的利益,而且那些儒生也是犯了欺君枉上之罪,也是必須死的。就思想統(tǒng)治方面,我們可以縱向進行一下比較,漢武帝,一旦發(fā)怒,殺的人遠不止這些。朱元璋為了他的子孫能夠永保他的大明江山,不止殺了多少人。康熙帝搞個文字獄,由此而歸西的人遠不是百可以計算的。所以我在想:為什么他們沒有像秦始皇那樣因為那些舉措,而在后世為千夫所指。秦始皇在不完備的理論的指導下,他的統(tǒng)治是盲目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于是發(fā)現(xiàn)有不同意見就“焚書”,有人抵觸就“坑之”。沒能在根本上和整體上解決問題。然而,這并不是我們所能苛求的。畢竟他的“探索”沒有祖宗遺志可遵循,也沒有實踐經驗可供參考,也沒有智士謀臣“輔其建德”的建議可采納。他整個兒就是一個孤獨的探索者,“摸著石頭過河”不幸,他摔了一跤,落得個“暴君”的罵名。秦帝國的統(tǒng)一是依靠相對的國力強盛,采用武力統(tǒng)一的。其間有不少血腥戰(zhàn)斗、陰謀詭計。在快速統(tǒng)一后就面臨著如何治理國家的現(xiàn)實。當時除了秦以外六國各有其思想文化體系,不少六國遺族在統(tǒng)一后利用思想文化體系的差異謀求反對帝國秩序。焚書坑儒的目的就是實現(xiàn)帝國思想文化體系的唯一性,與任何時期任何統(tǒng)治者的目的一樣。漢武帝不也是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嗎?李登輝、陳水扁也不正是通過10余年的“去中國化”使得臺灣民意主流發(fā)生轉變嗎?再看當時的帝國秩序,最危險的人正是被“坑”的那些“文人”,在國家尚未完全根本的穩(wěn)定前,采用激烈的專政手段就是必然的選擇;如果秦始皇采用戈爾巴喬夫“新思維”式的思想路線以求得天下統(tǒng)一,那么那些打著“學術研究”的文人就會把國家搞亂,政令不通--現(xiàn)在香港所謂的“民主派”就在這么干。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與原因_中國歷史拓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