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議論文800字5篇
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就是說要通過個別來窺知其全體,透過表象探究其本質,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見微知著議論文800字5篇,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見微知著議論文800字(一)
有的人善于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發(fā)現某些潛在的規(guī)律,這是因為他們有獨到的眼光,豐富的聯(lián)想。牛頓看見一個蘋果從窗臺上掉下來,就發(fā)現了地球的萬有引力定律。哥白尼通過太陽的東升西落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發(fā)現了“太陽中心說”。畢升從印章的雕刻、燒制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萊特兄弟從翱翔天空的大鳥,發(fā)明了穿洋過海的飛機。
善于以小見大,首先要有獨到的眼光,學會細膩觀察。察已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
善于以小見大,還要有開闊的思維,豐富的聯(lián)想。給你一滴露珠,你要會想象那黎明的清新;給你一顆寒星,你要會想像那夜空的寧靜;給你一朵浪花,你要會想像那大海的浩渺。要能夠見人之所未見,想人之所未想,能夠一泣沙里見世界,一句話中見真情。
但也有一些人對事情的萌芽與征兆往往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以為是帶偶然性的表面現象。臺灣陳水扁之流,無視臺灣民眾尋根覓祖、回歸大陸的愛國之心,逆潮流而動,頑固地堅持臺獨路線,走進了死胡同。還有我們的一些地方,無視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的現象,過度采掘,濫墾濫伐,長此以往,會禍國秧民的。
我們做什么事情要有前瞻性,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就是要以小見大。前幾年我國的電力供過于求,有關部門被假象所迷惑,就決定停建所有的火力發(fā)電站,結果導致了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電力緊張局面的出現。
現在我們處于多變的時代,各種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需要我們盡快的了解它們,把握它們,做到為我所用。這樣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方法,因小見大,見微知著。
以小見大就是用一件小的事物托物言志,表達出內心的情感
見微知著議論文800字(二)
《雙城記》中:“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個最壞的時代”。世界從割裂走向全球化,“追利主義”從西方蔓延至世界,“以市道交”風潮日益盛行。深受其吹拂的中國正追逐“快”的步伐,而心靈的疲憊又處尋求?
而今中國高鐵的建設,極大方便人們外出的步伐,人口流動日益頻繁,亦加快人們追逐“快”的需求,繁忙的城市,繁忙的車輛,繁忙的人群,亦繁忙的步伐與背影,“快”的生活成為一種趨勢?!耙苿又Ц丁钡耐茝V使用,在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使人與人交流的距離只限于一個“二維碼”的使用,而“快”生活的流行并不是毫無道理,當今社會“快”能使人們更好地抓住機會,追逐“遠方”,然而心靈的疲憊在這繁忙的背后看似被掩蓋,實則越發(fā)腐爛,而“快”僅像是一塊創(chuàng)口貼起到遮蓋作用,而社會問題的根源:心靈的出口又何處尋求?
人們所向往的不再是《雪國》中那邊遠之地蘊含的物哀之美;不再是《月亮與六便士》中對于復雜人性的探索與叩問;亦不再是《瓦爾登湖》中簡單生活,而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亦是“以市道交作文之風氣。
放眼望去,中國似乎正沉浸于“快”的節(jié)奏之中,然而中國各城市中的一隅“慢”的節(jié)奏正悄然奏響。當夜幕降臨,繁忙的廣場,來往的人群,正身心俱疲時,廣場舞在城市廣場悄然上演,為忙碌一天的人打上一支“強心劑”。使中國在保持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仍保留著心靈的歸宿。共享單車一夜之間遍布城市各個角落。誠然,“慢”在其“快”為主旋律的社會理應提倡,但將“慢”的作用放大化,實則不行。人是社會群體動物,脫離社會亦脫離“快”的節(jié)奏是無法生存下去。
誠然,“慢”在以“快”為主旋律的社會理應提倡,但將“慢”的作用放大化,實則不行。人是社會群體動物,脫離社會亦脫離“快”的節(jié)奏是無法生存下去。
因此,不必焦慮于中國“快”節(jié)奏,而唯“慢”節(jié)奏為圭皋,也不必嗤笑于“慢”節(jié)奏帶給心靈的安慰而以“快”節(jié)奏使自身陷于泥沼之中,在現實環(huán)境下對話內心,以“出世心,入世行”守望人生前路。
中國在“快”節(jié)奏中找到“慢”的契合點。
這是快慢浪潮之中的當代中國,見微知著。中國仍在砥礪前行。
見微知著議論文800字(三)
城東石板橋下有一家涼粉店:狀元涼粉店。聽說,店主的兒子兩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狀元,狀元涼粉就此得名。城里人都想討個好彩頭,聽說,那兒的生意很火。
一切只是聽說而已,涼粉對于我這個農村窮學生來講真是一種奢侈品,既吃不飽,又貴??山裉?,我卻坐在狀元涼粉店里,準備嘗嘗這種“珍饈”;另外……我嘆了口氣:“唉,真倒霉,前天買參考書,貪便宜在街邊小攤上買,黑燈瞎火的,找了張20元假鈔給我。”“小伙子,涼粉來啦,吃吧!”店主將滿滿一大碗涼粉端到我面前。說真的,這東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還真好吃,真想天天吃個夠。
“上學呢寧”店主掇了條板凳坐下來。這時我才抬頭打量了她,四五十歲,皮膚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熱毒疹。
“嗯,高三了!”這時,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張假幣,今天可要將你出手了!
“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點營養(yǎng),可別虧待自己呀?!?/p>
店主的話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每次來看我,都會將家里老母雞生的那幾個蛋塞給我,而我知道,為了讓我在城里上學,家里一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讓這錢留在兜里!”
“當家的,水開了!”店主被伙計喊到一旁打涼粉去了。我出于好奇,跑去看。只見一鍋滾燙的熱水向一個瓷缸里一沖,店主操起一根兩指粗的木棍,插進瓷缸中的透明狀膠體內,使勁攪拌,沸騰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撲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頓時燙得通紅……
我被眼前的場景深深打動了。我想起在農村打鐵的父親,他也在灼熱的環(huán)境下辛勞,為我掙來一分一分的學費……
我猶豫了,到底要不要將這20元假鈔用掉,使這位店主蒙受損失?不用吧,自己下半個月的日子可就難過了;用吧,拋給這位與我父母一樣勞苦的店主,讓她的狀元兒子少掉20元生活費,我也于心不忍。
怎么辦?我受著良知和生活壓力的煎熬……
終于,我咬咬牙,掏出身上僅剩的5元真幣:“阿姨,給您錢!”“傻孩子,沒看見墻上貼的‘高三學生免費’的字條嗎?下回來,我給你炒倆菜?!被匦:?,我就把那假幣撕掉了。
為了店主的真誠,為了我的父親,為了自己,這次選擇,值!
見微知著議論文800字(四)
一、立足課堂,站穩(wěn)課堂育人的陣地。
《道德與法治》教材自身包含了豐富的德育素材,整個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引領,每個學習主題背后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支撐。立足站穩(wěn)課堂,就抓住了課程育人的關鍵,為課程育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占領了課程育人的主陣地,牢牢把握了德育工作主導權。在上部編版二上第14課《家鄉(xiāng)物產養(yǎng)育我》第一課時時,側重于引導對家鄉(xiāng)物產的了解,以此增進其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在課堂上,通過“特產會,尋特產”環(huán)節(jié),學生扮演特產店老板,以出售員的形式展示家鄉(xiāng)特產的特點、習性、價值,這樣的方式,有效拉近學生與家鄉(xiāng)特產的距離。隨后,學生以游客參觀的身份,對家鄉(xiāng)特產進行聽、看、聞、問。接著,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分享自己感興趣的特產,并通過一定的句式寫下自己想購買的特產及原因。這樣,既增進了學生對于家鄉(xiāng)特產的了解,感受到了特產的實用性,達到了以家鄉(xiāng)特產為自豪的目的,深化了對家鄉(xiāng)熱愛的感情,這不也正是愛國熱情的一種強烈體現嗎?課堂上,通過活動體驗和角色扮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知識變得可知可感,也讓家國情懷得以“潤物有聲”。
二、走向課外,開發(fā)課外育人活動。
“只有源于學生實際生活和真是道德沖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起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因此,在落實課程要充分利用各種德育資源,開發(fā)形式多樣、容易操作的德育實踐活動,把“課程育人”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活動中理解知識,在踐行中升華情感。這就需要從課堂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實踐。結合《家鄉(xiāng)物產養(yǎng)育我》這一課,我在取得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下,組織同學們在國慶期間提前準備開展了課外時間活動“家鄉(xiāng)特產大調查”。我校地處“客家文化圈”,學生大多數以客家文化為主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了解到客家娘酒、梅縣柚子、鵝湯飯、釀豆腐等特產的知識及其背后的文化,甚至還親手參與制作過程,明白了每一樣特產的來之不易及其背后人們的勤勞和智慧,增強了我國地大物博的自豪感,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實現課程育人的目的。
三、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育人渠道。
隨著信息化、數據化的快速發(fā)展,在為我們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更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便捷、多元化的手段?!兜赖屡c法治》課程也要與時俱進,探索更為多元的網絡育人手段。在“家鄉(xiāng)特產大調查”這一事件活動中,我讓學生拍一張與特產的合影或者是一個小視頻,可以附加上自己的一段話,把這些信息上傳到班級微信打卡平臺,我再整理后做成美篇向班級群推送,得到了家長們的正面反饋,也促使了學生們接受再教育。而從問卷星收到的反饋,從那一句句“啊!我們特產好多呀!真好啊!”“愛我們的家鄉(xiāng)!愛我們的祖國”中,顯然,絕大多數家長和孩子樂于接受和期待這樣的實踐活動,這不僅豐富知識儲備,更增強對家鄉(xiāng)乃至國家的熱愛之情。這種“互聯(lián)網+”的方式,較之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作用顯而易見,因此更獲得家長們的支持和肯定。這也為我們在活動實踐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大德育視域下的《道德與法治》承載著育人的獨特價值和偉大使命。正確理解、把握教材,綜合性創(chuàng)造實施教學是上好思政課,唱響主旋律的關鍵,要善于把思想教育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啟發(fā)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人、關心身邊的事,將教材內容內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我們不斷嘗試品德課教學生活化、活動化,重視通過主題系列活動把課堂內外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最終內化為自己的品質。
見微知著議論文800字(五)
“模仿就是學習,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模仿是兒童發(fā)展的基本途徑之一,模仿可以使兒童由不自覺到自覺,由無意識到有意識。”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
“一字之著,盡得風流?!痹~語、短語是組成文章的極小單位,如果用得精準、妥帖,往往會產生傳神之功,有時不但能增強語句的氣勢,還能蘊含豐富的感情。如一上《四季》一文中“草芽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荷葉圓圓,他對青蛙說:‘我是夏天’。谷穗彎彎,他鞠著躬說:‘我是秋天’?!痹娭械寞B詞,“草芽尖尖、荷葉圓圓、谷穗彎彎”,說出了事物的特征,增添了詩歌的音韻美。教學時,可抓住這一語言特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聯(lián)想、仿說。
生動形象的句子、句式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比喻句深入淺出,擬人句栩栩如生,排比句氣勢磅礴等,往往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如二下《找春天》一文,第8自然段的一組排比句,用“看到、聽到、聞到、觸到”4個不同的動詞表現孩子們感受到的春天。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模仿這樣的句式,用不同的動詞以及擬人的手法,贊美春天。
統(tǒng)編版教材中有很多這樣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可以學習構段方式、謀篇布局。通過模仿,感受文本的精彩之處,并靈活運用于寫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三上《大自然的聲音》的第2、3、4自然段,都是圍繞第1自然段進行描寫的,是典型的總分結構。學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就趁熱打鐵進行“微習作”,指導學生圍繞“美妙的聲音”這一主題,借助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試著仿寫一段話,寫出自己聽到過的美妙聲音。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毙W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訓練想象空間。教師巧妙地、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小練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教材中不乏“言而未盡之處”,或省去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的細致刻畫,或省去事件來龍去脈的詳細敘述,或省略了優(yōu)美景色的具體描寫……若能依托文本,巧妙設計,將語言學習與語言運用有機銜接,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微習作,則有助于語言的積累與應用。如教學三上《去年的樹》,學習故事的結局,理解樹與鳥之間的深厚感情時,可以圍繞“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唱完了歌,鳥兒又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边@兩句話中的兩個“看”,展開想象,試著走進鳥兒的內心世界,寫一寫鳥兒在想些什么。
標點是想象的重要板塊資源,省略號、問號、感嘆號、破折號等都會給學生無限想象的空間。如果適時地利用起來,進行有效練筆,更能促使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理解。如三上《肥皂泡》中:“或者輕悠悠地飄過大海,飛越山巔,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個熟睡中的嬰兒的頭發(fā)上……”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抓住“……”展開想象,寫一寫這些輕清脆麗的小球還有哪些美麗的去處。
圖畫是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教材中許多文章都配有生動鮮明的插圖。使用得當,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還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欲,豐富學生的習作材料。如三上《金色的草地》教學時,可以借助插圖,指導學生說說畫面內容,注意觀察兩個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想象人物的對話,感受人物的快樂,并寫下來。
三、微在評價,讓學生樂寫
在引導學生寫作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微評價”。首先要明確評價的標準。目標不明確,標準不把握,那就會像“盲人過橋——亂打棍”, 評價作文也就無從入手。所以,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修改的范圍,把握好作文評價的目標:包括“一般目標”和“特定目標”。所謂“一般目標”,就是每篇習作的共同要求,如字詞運用恰當,語句要通順流暢,標點使用要正確,書寫規(guī)范端正,主題鮮明突出,感情真實健康等;所謂“特定目標”,就是本次習作訓練的特定性要求,如學習總分的構段方式,把提示語寫得生動,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等。而微評價就是指對本次微習作的訓練目標的達成度進行點評,即重點放在“特定目標”上。如三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中的練筆: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學生就可以圍繞“所見所想,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描寫身邊的美景”這一“特定目標”來評價。
總之,微習作是一種具體而微、簡約而深的習作。借助微習作,學生更多地增加了言語實踐的機會,語言應用水平自然而然地得以滋養(yǎng)和提升,學生更能在習作中享受著成長進步的快樂。
見微知著議論文800字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