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大全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雖說是近鄰,它卻在離地球和人類38萬公里的軌道上繞著地球運行不息,永遠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大全一
課程名稱 月亮上的足跡 課時 1 學段學科 七年級語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作者 學校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理解、積累“觀測、暢談、里程碑、昂首挺立、一葉孤舟、遙遙在望”等詞語。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fā)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2).訓練學生快速閱讀,并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于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難點: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三、學情分析 大部分同學都能掌握,并對此文感興趣。 四、教學方法 (1).快速閱讀法。本文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時間線索將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先讓學生較快速度地默讀,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簡潔的語句梳理概括內(nèi)容要點。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就關于報道人類登月的文章如自讀課本中的《登陸月球》進行對比閱讀,充實有關細節(jié),培養(yǎng)探索太空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多媒體顯示月球地貌)
我們剛才看到的是人類探訪月球的全過程,那么作者朱長超是怎樣用手中的筆記錄這一段真實歷程的呢?今天讓我們與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1969年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快速閱讀,概括要點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回視。閱讀中,勾畫出下列字詞,并利用工具書掌握其讀音和意義。
(1)觀測:觀察并測量(天文、地理、氣象、方向等)。(2)暢談(chàng):盡情地談。(3)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4)昂首挺立:仰著頭筆直地立著。(5)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6)可望而不可即(jí):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實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在文中篩選圈點出表示時間的短語,思考:(1)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發(fā)展和空間位置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nèi)容要點。用示意圖標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行程(注明時間、距離、速度等)。
(2)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
明確: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的。明晰的時間線索使讀者比較詳細地了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
3.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標記出來。
教師明確:
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1)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2)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3)樹立登月紀念碑;(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6)與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進行通話等。
5.朗讀課文的1~2語段對登月事件及意義的概說,根據(jù)文章語言環(huán)境的提示,篩選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要素。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969年7月16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6.精彩朗讀并背誦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評價登月意義的話。
7.師生共同歸結課文思路:
文章采用“概括——評說”的結構方式:(板書)
第一部分:概說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第二部分:評說登月全過程。
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大全二
【教學目標】1、知識和能力:
能用“瀏覽”的形式,快速從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了解事情的始末。
2、過程與方法:
組成合作小組,外查找人類登月的資料。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人類征服其他星球的大無畏精神,體會為人類的進步事業(yè)而無悔付出的那份崇高和神圣。
【教學建議】
1、瀏覽文,根據(jù)明確的時間提示,用表格的形式簡略紀錄阿姆斯特朗等三人的登月始末。
時間事1969年7月16日“土星5號”火箭把飛船“阿波羅11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19日晚8點3分飛船飛過月球和地球的中和點。19日晚9點32分飛船作減速運動,準備登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飛船與登月艙脫離。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21日上午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21日下午1點56分停止作業(yè),從月球返回登月艙。22日上午0點15分開始準備升到一定的繞月軌道,與飛船對接。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25日凌晨1點35分8秒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大氣層。圓滿完成登月計劃。2、這篇以時間為序,完整地記錄了人類首次偉大的登月經(jīng)過。作為本次登月任務的執(zhí)行者,我們很有必要分析他們的精神境界。我們可以通過評價的形式,去體會本次登月任務的意義,感受三位宇航員的崇高。
供參考的問題設計:
?、抛x結尾,你是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說的話的?
?、?3段最后一句: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艙,脫掉登月服,換上艙內(nèi)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頓中飯,甜甜地睡了七八個小時。能談談你讀后的感受嗎?(“美美”和“甜甜”兩個形容詞,要分析好,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
?、堑窃掠媱澥怯砂⒛匪固乩省W爾德林、科林斯共同完成的,可是世人卻更多的只記住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并把他的名字和人類第一次登月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如果你是奧爾德林或科林斯(甚至沒有登上月球,在那激動人心的偉大時刻,他的形象沒有出現(xiàn)在月球上,沒有進入人們的視線。)你對此會怎么想呢?(這到題目的設計,目的就是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喚起學生對什么是崇高、什么是神圣的嚴肅思考,從少年時代起樹立追求“崇高”的信念。)
3、后搜集人類登月的資料,進一步感受人類的聰明才智和探求未知世界的執(zhí)著精神,激發(fā)學生作為一個地球人的自豪感。
4、相關資料鏈接:
?、拧敖虒W用書”P171~174。
?、瀑Y料下載。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終于在月球著陸,使逐步推進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達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為登陸月球第一人,美國在月球探測中取得了最為輝煌的成果。在隨后的3年多時間里,阿波羅計劃又先后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飛行,其中1970年4月發(fā)射的阿波羅13號,雖因氧氣瓶爆炸發(fā)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回到了地球。
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發(fā)射升空
到1972年12月阿波羅計劃的最后一次飛行──阿波羅17號登月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表面。這一系列“訪問”大大豐富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各次阿波羅飛行都對月球表面進行廣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巖石、土壤標本,其中從月球上帶回地球的月巖樣品就達440公斤。阿波羅飛行同時把許多儀器安裝在了月球上,進行科學研究,如太陽風實驗和月震測量等。
阿波羅計劃之后,由于多方面原因,人類月球探測進入了一個“寧靜”期。這期間,世界各國均未對月球進行新的探測。直至1994年和1998年,美國成功發(fā)射“克萊門汀”和“月球勘探者”號月球探測器,對月球形貌、資源、水冰等進行了探測,標志“又快、又好、又省”的月球探測新時代的開始。
至2004年1月,除美國之外,歐洲國家、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等也都已經(jīng)制定或正在實施相應的月球探測計劃,例如歐洲首個月球探測器“SMART-1號”已于2003年9月27日順利升空,踏上了月球探測之旅。
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大全三
課題 24 月亮上的足跡
授課人 授課時間 12月10日 教材 分析 《月亮上的足跡》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從教材編寫角度來說,這一單元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其設置目的主要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xiàn)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這篇課文敘述的是20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探險──登月。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所記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這一題材本身就能引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足夠的興趣,而這節(jié)課的與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緊密相連,關于月亮的資料非常豐富,無論是自然現(xiàn)象還是人文現(xiàn)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月亮的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學習這課,不僅要了解登月的知識,還要精心搭設“橋梁”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切實開展關于月亮的科學與人文的探究活動。 教學 目標 知識與
技能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
2、利用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進行探究活動。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4、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過程與
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學 重點 速讀課文,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精心搭設“橋梁”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 教學 難點 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 方法 1.快速閱讀法。本文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時間線索將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先讓學生較快速度地默讀,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簡潔的語句梳理概括內(nèi)容要點。2.延伸拓展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就關于報道人類登月的文章如自讀課本中的《登陸月球》進行對比閱讀,充實有關細節(jié),培養(yǎng)探索太空的興趣。
教學課時 共1課時 第 1 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新課導入
1、(學生角度)展示學生的小制作(關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圖畫等)導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師角度)準備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詞(《靜夜詩》、《水調歌頭》、《楓橋夜泊》等)。
(朗誦詩歌)由學生誦讀幻燈上關于月亮的詩歌。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
(教師引導)月亮,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靜謐的月光,時圓時方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請說一句有月亮的詩(“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美好,現(xiàn)在我們就與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學習。)
⑴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獲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課件上的問題。(培養(yǎng)快速閱讀的能力)
?、偃祟愂鞘裁磿r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谀膫€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墼虑蚝偷厍蛳嗑喽噙h?
?、芑鸺Q和飛船分別叫什么?
?、莶捎檬裁错樞蛴洈⒘耸裁催^程?
⑵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钦页龅窃逻^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 總結 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展示學生作品,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你說我說大家說)
?、旁噷⒌窃氯^程畫一張示意圖,并作簡要說明。
?、扑娜诵〗M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準確,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
?、钦故靖餍〗M中最好的作品,并請一位同學介紹登月過程。
?、壤迷铝琳n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了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聯(lián)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三、研讀賞析,激發(fā)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觀看課件中的錄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趴吹窃碌膶崨r錄像。
?、?a href='http://www.zbfsgm.com/shuoshuok/' target='_blank'>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琴|疑登月事件。
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使這節(jié)課達到高潮。
?、僭虑蛏嫌行┦裁?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诳茖W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芪闹袑懙溃胺岛綍r,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大全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大全
上一篇:初一語文《河中石獸》教案大全范文
下一篇:初一語文課文《綠色蟈蟈》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