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識點總結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huán)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識
一、植被與地理環(huán)境各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植物的分布與環(huán)境
植物在生活的過程中始終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因此環(huán)境影響著植物的分布。影響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條件是氣候,因為氣候條件決定了植物所得的熱量、光照和水分的數量。
熱量是決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從赤道到兩極,熱量分布是不均勻的,這就為在地面上形成各種不同的植物帶奠定了基礎;同樣道理,在高山地區(qū),從山麓到山頂,熱量分布也不均勻,所以也為高山地區(qū)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帶奠定了基礎。
光照是綠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條件。只有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綠色植物才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生長得好,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馬尾松。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陽光就能生長得好,這叫做喜陰植物,例如冷杉。熱帶雨林中的藤本植物盡量地向上生長,以爭取太陽光,這是植物爭取生活條件的一種表現。
在植物的生活中,水的作用是很大的。根從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從葉子上蒸騰掉。提供營養(yǎng)的無機鹽類,只有成為水溶液才能從土壤中輸入植物體內。雖然在潮濕地區(qū)和干旱地區(qū)都有植物生長,但是植物的個體形態(tài),隨著水分供應情況而大有差別,例如,在沼澤地上生長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碩大而鮮綠的葉子,但是根部系統并不發(fā)達。在沙漠地區(qū)生長的植物,葉子很小,有的葉面上還覆蓋著薄薄的蠟層,或者是葉子變成了細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發(fā)達的根系,以便從土壤的深處或廣大面積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由于植物生長對周圍環(huán)境的依賴性很大,因此它對其生長的環(huán)境往往有明顯的指示作用。比如,鐵芒萁(qí)的生長反映了紅壤等酸性土壤環(huán)境,而堿蓬的生長則反映了鹽堿性的土壤環(huán)境;駱駝刺的生長反映了干旱環(huán)境,蘆葦的生長則反映了水濕環(huán)境??梢?,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一面鏡子。許多自然帶的名稱用植物分布類型的名稱來表示,如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等,原因即在此。
三、植被破壞的影響
1.從整體性角度看植被破壞給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帶來的影響
植被減少→調節(jié)氣候的功能減弱→氣候變得更加干旱(大陸性增強,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增大,降水變少,極端天氣多現)→風化、風力作用增強→沙塵暴多發(fā),加劇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質堆積物,土壤變得貧瘠甚至欠發(fā)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威脅人類生存與發(fā)展。
2.“植被破壞”對自然環(huán)境影響關聯示意圖
②若該地區(qū)的森林遭受嚴重破壞,會對地理環(huán)境產生影響,具體表現為:
a.河流:徑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增大,易發(fā)生水旱災害;含沙量增大。
b.動物:棲息地遭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
c.氣候:降水減少,氣候變干;晝夜溫差和年溫差增大;災害性天氣增多。
d.土壤:土壤侵蝕加劇,土壤肥力下降。
e.整個地理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生態(tài)平衡遭受破壞。
四、植被(自然帶)差異的原因
自然帶的表現主要是植被、土壤類型,其差異主要靠結合氣候類型來識記,但形成原因分析則與區(qū)域白然環(huán)境都相關,形成原因的分析通常為: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差異、地形起伏→水熱差異→植被、土壤差異;②積溫→溫度帶,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的關系→干濕狀況。
五、植被豐富原因
不同植被需要不同的水熱條件,植被豐富,說明水熱資源豐富且差異大,導致水熱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跨緯度廣→熱量差異大;跨海陸廣→水分差異大;地形起伏大→垂直方向上水熱差異大;生物生存空間廣、森林、濕地面積廣;受人類活動影響小等;
學好高中地理的八種方法
一、字頭記憶法
【釋義】即從同類地理知識中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簡短話語進行記憶,這種字頭法,簡化知識,利于增強記憶。
二、綜合法
【釋義】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聯系的基礎上加以綜合。
三、用地圖學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掛圖。教師指圖講課時,學生一定要注意看圖,不要自己看書,或是做別的事情。教師指圖講課,事先是經過充分備課的。他會把圖中的知識直接指給學生,避免學生費時間走彎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諧音記憶法
【釋義】即把枯燥的數據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
五、識圖記憶法
【釋義】即通過看圖、填圖、用圖來記憶地理知識。首先要掌握地圖知識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地勢高低、熟悉主要圖例、了解經緯網等,練好看圖的基本功。
六、簡化地圖法
【釋義】簡化地圖法是根據學習的需要,把地圖作簡化處理,刪去大量繁雜的圖例,只保留有關知識的信息的方法。通過簡化圖的構思設計,達到突出重點、有利記憶和反映動態(tài)、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規(guī)律。
七、歸類記憶法
【釋義】紛亂的無條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記憶的。我們把事物做一點理順和歸類,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如山脈、河流、島嶼、湖泊等分別歸類在一起,再進行記憶就比較容易。
八、比較法
【釋義】它用于對同類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點的地理事物問,進行異同比較。比較總是根據一定目的,按確定標準作比較,常用形式是列表。
怎么學好初中地理
1、要熟悉地理課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學地理知識,必須要從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么是地勢、什么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了解后續(xù)所講的知識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學好地理。
2、理清知識脈絡
其實,地理難就難在不同地方的氣候、環(huán)境、人文都不一樣,需要同學們區(qū)別對待;而這也恰恰是地理簡單的一面,只要我們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就能理清知識脈絡,進而形成知識網。
3、學會歸納總結
①找出知識的相似性和規(guī)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guī)律性。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布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布所組成。
②將差異性較大的地理知識進行對比梳理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采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例如:北方和南方因為維度不同,造成哪些差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有哪些相同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