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高中語文閱讀在高考試卷當中的比重非常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高中語文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xiàn)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規(guī)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二.高中語文閱讀答題小竅門
一、不空題:
在絕對不空題這一點上,可能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提醒過吧,因為做語文卷子,尤其是閱讀,空題那可是大忌,即使完全不會也不能一字不答,多多少少能寫什么,就寫什么??疹}會給整個改卷老師非常不好的印象,答對答錯,碰對一點和正確答案相符的點,老師都會給點分的,要知道真正的高考那可是一分值千金啊。
二、字跡工整:
再說一個印象分吧,提高高中閱讀的質量無非就是為了真正的高考,那么像語文這樣靈活性很強的科目,就應該想盡辦法在這科上多賺幾分,把字練好,答題時字跡工整,重點基本都抓住了,老師就會給高分。如果字寫得亂七八糟,即使答得都正確,沒準老師手一抖就要給扣一兩分了。
三、看題型、題量:
一般情況下,高中語文試題中閱讀的部分都有好幾種題型,當拿到卷子時,應快速瀏覽閱讀題型,抓自己最擅長的題型先做,如果沒有擅長的題型,就先抓題量少的,閱讀量少的先做。
四、看分值:
所謂的看分值,就看清楚閱讀問題中所給的分值,例如一道問答題是十分,那你就應該至少答五點和題目有關的答案。這樣估算一點2分,才能剛好到10分。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多答一兩點,給分老師會擇優(yōu)選擇。
三.語文怎么學更有效
一、注重學習基本規(guī)律
高三語文的學習雖然加大了復習和練習的比例,但是大家不能忘記的是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就是“積累”兩個字。如果只沉浸在做題之中,不加強積累,反而得不到應有的學習效果。所以建議大家在高三緊張的學習中仍然應該留出一部分時間來閱讀一些文史哲學類的書籍,這樣不僅有助于放松自己的心情,還有助于語文能力的提高。
二、把握復習基本范圍
對于高三語文的復習,有兩種不同的錯誤認識。一種是人為高三語文復習沒有范圍,指望“臨考發(fā)揮”考出優(yōu)秀成績。另一種則是認為高三語文復習只要做習題就可以了。但其實高考語文還是有范圍的,其中之一就是同學們手中的教材,研究好教材中的每一篇現(xiàn)代文和古文都是高考的有效復習。
三、樹立高考積極心態(tài)
古希臘著名學者阿基米德宣稱:“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這是何等氣魄的自信。同樣在高三的語文學習中,考試也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如何對待每一次的考試,我們應把它作為衡量這一階段的學習水平的工具,而不是作為考核自己的唯一評價標準。
四、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
在整個高三的復習中,寫作是難點中的難點,很多同學對此表示不知所措,也覺得很難提高,所以小編認為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寫作習慣非常的重要,大家不但可以通過課堂習作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而且可以通過平常的練習來提高。
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上一篇:高三語文如何進行復習
下一篇:高三語文高考備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