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高一歷史怎么學?上課的時候認真的聽老師講課,這是了解知識的關鍵,在聽課的時候需要記錄一些比較重要的內容,將其記錄在筆記本上。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高一歷史必修一,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歷史必修一(一)
第六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一課考點
59、人類早期主要文明多發(fā)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臘文明的發(fā)源和興盛則以:海洋為依托;
6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經歷過三個重要改革時期,依次分別是:公元前6世紀初的梭倫改革;公元前6世紀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
61、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在什么改革時期:伯利克里改革時期;
? 第二課考點
62、羅馬成文法誕生的標志是:《十二銅表法》;
63、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形成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的《民法大全》;
64、羅馬法從形式上可分為:成文法和習慣法;
65:羅馬法從整體結構上可分為:公民法、萬民法等;
高一歷史必修一(二)
高一歷史必修一(三)
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條件:德意志帝建立(1871年)
(1)原因:19世紀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2)過程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實行“鐵血政策”,領導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zhàn)爭,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1871年初,德意志帝國建立起來,
2.標志:1871年春,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
3.內容:
(1)君主立憲政體
①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tǒng)帥。皇帝有權任免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和決定對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內閣工作,是內閣首腦,由皇帝任命,只對皇帝負責。
?、圩h會:是立法機構,分為兩院:聯邦議會(由各邦代表組成)和帝國議會(由成年男子。其中帝國議會權力較小,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才能生效,對政府沒有監(jiān)督作用。
(2)聯邦制:帝國政府掌握軍事、外交等大權,各邦則保留一些自治權
4.實質: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代議制,君主_是實,立憲是虛。
5.影響
(1)積極:推動德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德國很快世界強國之列
(2)消極:帶有濃厚的_主義色彩,造成了德國資產階級_改革的保守和不徹底;軍國主義傳統(tǒng)得以延續(xù)。
高一歷史必修一(四)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貫穿中國古代的第一條主線索:中央和地方的斗爭)
一、西漢
(一)七國之亂
1、原因:①歷史原因:漢高祖劉邦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王
(郡國并行,上次青島市摸底考試有一個郡國并行的看圖題)
?、谥苯釉颍好鎸χT侯國尾大不掉之勢,賈誼、晁錯等人上書,主張消減封國
2、過程: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接受建議,開始著手削奪諸侯國的封地,七個諸侯王發(fā)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二)漢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為了加強皇權,鞏固國家統(tǒng)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內朝)是決策機構,由皇帝左右親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書令、侍中、常侍等職。原先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機構,逐漸成為執(zhí)行機構“外朝”。)
【要點解析】
?、谠O刺史(刺史是一種監(jiān)察官員,負責監(jiān)察地方)
?、弁贫髁?解析: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余兒子也可以獲得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轄。通過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實力,使中央
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
3、作用:
①積極:鞏固、發(fā)展了大一統(tǒng)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②消極:皇帝權力過于集中,造成后來外戚和宦官專權。
(注意與經濟和文化相聯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所決定的;而經濟上“重農抑商”也是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產生的。)
二、唐代
經過東漢末年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大動蕩之后,隋唐實現了統(tǒng)一。
唐中葉發(fā)生了安史之亂,參與平叛安史之亂的唐朝大將和安史降將被封為節(jié)度使,他們擁兵自重,使唐中葉后出現了藩鎮(zhèn)割據的局面。
三、五代十國
1、實質:唐末藩鎮(zhèn)割據的繼續(xù)和擴大
2、特點:政權更迭頻繁,南方相對穩(wěn)定
3、后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1、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收精兵
統(tǒng)兵權 歸“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衛(wèi)步軍司和侍衛(wèi)馬軍司三部分組成)
調兵權 歸樞密院掌管
使統(tǒng)兵權和調兵權分離,兵權最終由皇帝掌握。
(2)削實權
兵權——樞密院
中央: 削弱了宰相權力 財權——三司使
行政權——中樞門下 (宰相權力被一分為三)
地方:規(guī)定所有州郡直屬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州郡長官下設通判,負責監(jiān)察。
(3)制錢谷
規(guī)定各州郡的財賦,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運往指定地點,由中央掌握。從而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
2、影響
積極: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的分裂局面。
消極: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到北宋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爭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勝利而結束。)
高一歷史必修一(五)
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一、帝國的建立,即“六王畢,四海一”
1、秦的統(tǒng)一:過程(略);意義: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持續(xù)數百年的戰(zhàn)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秦王朝。
2、軍事上的鞏固:
(1)史實:筑長城、開“直道”,北擊匈奴;開靈渠,平定嶺南;開“五尺道”,開辟西南。
(2)意義:加強了北方的邊防;首次把嶺南、西南歸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圖內。
3、評價(意義):秦朝的軍事、政治措施,不僅加強了對周邊地區(qū)的政治控制,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格局的形成。
二、如何鞏固其帝國統(tǒng)治?
1、地方制度:實行“廢分封,行郡縣”,即“海內為郡縣”
(1)出現: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規(guī)模推行:秦統(tǒng)一之后。
(2)內容:郡、縣、鄉(xiāng)、里;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同級地方行政機構稱為“道”。
(3)性質:是中國古代自秦王朝以來長期實行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
(4)特點(與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
(5)鞏固:西漢繼續(xù)實行郡縣制,并逐步消除了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
(6)評價:實現了這樣對地方政權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轄;是中央集權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2、中央集權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的創(chuàng)立:至高無上。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三公”的職責。丞相:統(tǒng)領百官,協助皇帝處理朝政。御史大夫:監(jiān)察百官。太尉:負責軍事。九卿:略。
特點:互相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
(3)朝議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諸卿討論國家軍政要務的方式。
評價:集思廣益,減少決策的失誤,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壞。
(4)漢承秦制:有所損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隸校尉。意義: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對于鞏固政權,防止地方分裂勢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評價:
1、秦漢建立的“大一統(tǒng)”政體為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
四、知識拓展:
1、秦朝雖有太尉一職,但是實際上并沒有設立官員,而是由秦始皇自己親自擔任。三公真正的確立是在西漢
2、秦漢時期:郡守和縣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職,而不是向皇帝述職。
3、君主專制的兩大基本矛盾:軍權和相權;中央和地方。兩大矛盾的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被廢除;中央的權力越來越集中,地方的權力不斷被削弱。
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本質特征:封建地主階級的專制統(tǒng)治。
5、君主專制的弊端:獨斷性和隨意性,不可避免決策中的重大失誤,且容易導致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執(zhí)政過程中至關重要。
6、三公九卿的評價:三公九卿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是絕對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三公的出現是對世卿世祿制的徹底否定。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要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上一篇:高一歷史必修一各個單元知識框架
下一篇: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