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高一的學習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識,還要把高中的知識與初中的知識溶為一體才能學好。在讀書、聽課、研習、總結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都比初中的學習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a href='http://www.zbfsgm.com/xuexiff/gaoyilishi/' target='_blank'>高一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yè)發(fā)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絲織、冶金和制瓷等手工業(yè)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絲織業(yè):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yǎng)蠶并有了絲織品。商朝時已有了織機,能織出多種絲織品。西周時能生產出斜紋提花織物。唐朝絲織技術高,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宋朝絲織品品種繁多,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圖案生動活潑。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設在蘇杭等地的織造局生產的絲織品超過前代,特別是細密精致的緞,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絲織工具有花樓機。
(2)冶金技術:
①冶銅技術:原始社會晚期,中國人就掌握了冶銅技術。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等。
②冶鐵技術: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東漢杜詩發(fā)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在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業(y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xiāng)。商朝時已燒制出原始瓷器。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tǒng)。宋代制瓷技藝大放異彩,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并出現(xiàn)了五大名窯。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瑯彩爭奇斗艷。江西景德鎮(zhèn)是的瓷都。
高一歷史重要知識點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一、中央集權的發(fā)展
1.漢朝
漢初沿襲秦的郡縣制,同時分封諸侯,實行郡國并行制。
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王國越分越小,列侯歸郡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
2.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設置節(jié)度使。
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zhèn)割據局面,嚴重削弱中央集權。
3.北宋
軍事:主要將領兵權收歸中央,抽調各地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
財政: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4.元朝
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qū)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長官擁有經濟軍事大權,但在行使時受中央節(jié)制。
行省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二、君主_的演進
1.漢朝——內朝(中朝)
漢初,丞相集決策、司法、行政大權于一身。
漢武帝時重用身邊侍從、秘書等工作的人,讓他們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軍國大事,削弱相權。
2.魏晉南北朝——三省體制
尚書省(最先擁有實權)、中書省、門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zhí)行)
(2)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3)影響: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相權分散皇權獨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造,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
4.宋朝——分割相權
宋初,中書門下作為行政機構。
后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
5.元朝——中書省
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是行政機關,長官行使宰相職權。
元朝后期,宰相權勢擴大。
三、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1、漢朝
察舉制——漢武帝令郡國每年舉薦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選拔制度
2、魏晉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門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舉制——隋文帝時分科選拔,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繼承并完善科舉制——增加考試科目,武舉,殿試等。
科舉制的影響: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它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_文化素質,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高一歷史復習知識點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從禪讓到王位世襲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國開始有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啟即位,原始社會的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2.王權具有神秘色彩統(tǒng)治者把自己的行為說成是天的意志,國家大事通過占卜方式來決定。
3.初步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設相、卿士等,地方設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1)目的:
拱衛(wèi)周王室,進行有效統(tǒng)治,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2)內容:
①分封對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
②被封諸侯的`義務——要服從周王的命令、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朝覲述職。
③被封諸侯的權利——職位世襲、對卿大夫再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3)作用:
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
②開發(fā)邊遠地區(qū),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
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為一個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強國;
⑤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序列,周天子具有權威,國家政權趨向嚴密。
(4)局限:
受封諸侯在各自領地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為王權衰落和諸侯割據埋下隱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權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壞(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經濟生產方式的產生,這一生產方式使諸侯勢力日益壯大)。
戰(zhàn)國時諸侯國變法廢分封、行縣制。秦統(tǒng)一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郡縣制,分封制瓦解。
2.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1)定義:
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政治制度。(用規(guī)定宗族內嫡庶系統(tǒng)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內的地位,以保證王權的穩(wěn)定。)
(2)目的:
加強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3)內容:
繼承制;確立嚴格的大宗、小宗體系;家國政治
(4)影響:
①形成了等級森嚴的政治制度,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
②宗法關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把“國”與“家”密切的結合在一起。
(5)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礎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體現(xiàn)就是分封制。
3.禮樂制度
(1)含義:
對統(tǒng)治階級日常的政治、社會活動(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規(guī)則和儀式,并配有特定的音樂。
(2)目的:
更好地維護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禮成為維護等級制度、防止僭越行為的工具,有利于統(tǒng)治秩序的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