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是春秋時期依法治國的杰出政治家
子產是春秋時期依法治國的杰出政治家
子產(?—前522),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春秋時鄭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貴族,是鄭穆公的孫子,子國的兒子。因公子之子稱公孫,所以又稱公孫僑。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子產:春秋時期依法治國的杰出政治家
一、眾怒難犯 專欲難成
子產學識廣博,才能卓著,年輕時就顯露出才華和見識。鄭簡公元年(前565年),他的父親子國率領軍隊進犯楚國的附庸小國蔡國,獲得大勝。鄭國人張燈結彩地慶祝,子國更是居功自傲,興奮異常。這時還是少年的子產卻另有看法。他認為這樣會得罪兩個強大的鄰國楚國和晉國,今后鄭國就會難以安寧了。他父親聽了很生氣,認為是孩童的胡說,然而事實證明子產的看法完全正確,還不到一年,晉國與楚國果然接連出兵鄭國。
特別能表現(xiàn)子產才能的是他面對突發(fā)事件能果斷應對。據(jù)《左傳·襄公十年》記載,當年在鄭國發(fā)生了政變。一批人闖入宮廷后,殺死了掌權的三個公子——子駟、子國和子耳,并且把國君鄭簡公綁架在北宮。
子產得知國君被綁架,父親被殺害的消息后,十分憤怒。他盡管很年輕,但是沒有沉溺于個人的悲痛和憤怒的情緒中,他鎮(zhèn)定自若,果斷地采取措施:“為門者,庀群司,閉府庫,慎閉藏,完守備?!边@意思是:派人把守門戶,配齊官員,關閉倉庫,慎重收藏,做好防守的各項準備。然后他才帶領一些人趕到了北宮,與那批闖入的人進行戰(zhàn)斗,這時有的大臣也帶著人馬趕來支援。經過一番激烈的戰(zhàn)斗,很快就平息了這場暴亂。年輕的子產在這場政變中,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才能和處亂不驚的政治家風范。
在暴亂平定以后,貴族公子子孔乘機接管了子駟等人的權力(代國君執(zhí)政)。他為了穩(wěn)固地位,讓群臣服從,就擅自制定盟約,要求官員遵行。他的這一做法遭到大臣們的激烈反對。
子孔惱怒異常,他決定用強硬的手段來壓服,以此樹立威信。這時子產趕來了,勸他趕快廢除盟約,以緩和大家的情緒。子孔一聽,就更生氣了。
子產對子孔說:“眾怒難犯,專欲難成?!边@意思是說:眾人的憤怒是難以觸犯的,為了個人的私欲而傷害大家利益的事情是難以辦成的。
子孔最終接受了意見,他當眾燒毀了盟約,平息了人們的憤怒情緒。
可見子產雖然年輕,但很注重人們的情緒。他說的“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就是對子孔一意孤行的警告。這一警告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辦什么事都應該要注意群眾的情緒,重視群眾的利益,不要與大眾對立,不能只顧個人的私利。
子產的見識還表現(xiàn)在用人上,有一次,子產聽說執(zhí)政者子皮要派尹何去擔任一個重要地方的縣令,就專門去見子皮。他問子皮:“尹何太年輕,擔任這職務行不行呢?”
子皮回答說:“沒問題。尹何為人老實,我很喜歡他。他去做縣令,不會背叛我。至于能不能管理好地方,那并不重要,讓他干起來以后,再學習吧?!?/p>
子產卻連連搖頭說:“不行,您既然喜歡一個人,就總應當對他有利呀?,F(xiàn)在您派他去主持一個縣的工作,就好像讓一個不會用刀的人,偏要他去宰殺牲口一樣,反而會使他受傷的。您喜歡他,卻讓他受傷,那誰還希望得到您的喜愛呢?”
子皮聽了,沒有反駁。子產接著又說道:“我想,如果您家里有漂亮的錦緞,您決不會拿出來,隨便讓人去學剪裁的!擔任職務的官員是庇護老百姓的,哪能隨便委派人呢?這不是重視錦緞的程度超過了委派官員的工作么?我只聽說過先經過學習培訓再去從政的,還沒有聽說過先主持政務,再來學習從政的。您如果一定要這么做,那就必然會帶來損害。這就如同打獵一樣,熟悉射箭、駕車的,就能順利地獲得獵物;若是根本沒駕過車、射過箭,哪能打獵呢?他心里只會害怕翻車被壓,哪有心思去打獵呢?”
子產說得很誠懇,子皮聽了以后,很受感動。他對子產說:“你說得好啊,你看得比我遠,我聽你的?!?/p>
子皮接受了子產的忠告,改派另外的有從政經驗的人擔任了縣令。
這件事后來就形成了一個典故叫做“操刀傷錦”,它很好地說明了子產在用人方面的慎重,不能單憑自己的好惡和印象來選人,來提拔人。而應該用那些有實踐經驗,有從政本領,能為百姓辦事的人。
也正因為在實踐活動中子產表現(xiàn)出卓越的才能,所以在鄭簡公二十三年(前543年),執(zhí)政的子皮就讓子產代替自己來領導鄭國。這樣,子產就登上了鄭國的政壇。
二、穩(wěn)定大局 推行改革
子產執(zhí)政的年代,正是“王綱解紐”“禮崩樂壞”的春秋晚期。他所生活的鄭國,夾在兩大強國晉國和楚國之間,戰(zhàn)亂頻頻,紛爭不斷,國外受到大國的逼迫;而國內大族多而斗爭激烈,國家常受到大族干政的威脅,真可謂“國小而逼,族大寵多”。子產當政時面臨著內憂外患、危機重重的艱難局面。
在這種形勢下,子產首先是穩(wěn)定大局,然后推行改革。子產剛執(zhí)政時,曾經派貴族伯石去為國家辦一件事。沒想到伯石竟然提出條件,要求先答應他以土地作為報償才去。子產就同意了,他采取“以進為退”的方法,賜給他土地,以滿足他的欲望,避免發(fā)生動亂。在暫時安撫了大族之后,他很快就在國內推行改革。改革的內容很多,主要的有三項:
第一項是“作封洫”,這是土地制度的改革?!胺狻本褪翘锝?,“洫”就是水溝?!白鞣怃钡哪康模褪乔宀樘锂€。當時井田制已經破壞,原來的公田不但被貴族占有,而且農民的私有田地,有的也被他們掠奪,廣大人民非常不滿?!白鞣怃本褪乔宀槿珖恋兀瑒澏ㄌ锝?,疏通溝渠。對多占土地的沒收其多占的部分,對土地不足的補足一夫百畝的基本數(shù)字。在這同時,實行“廬井有伍”的制度,“廬井”即鄉(xiāng)邑,“伍”即五家為伍。用這制度把居民組織起來。這項改革承認了土地私有權,并對私田按田畝數(shù)量征稅,同時進行了水利渠道的建設,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第二項改革是“作丘賦”,這是軍事方面的改革。“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區(qū),那里的人地位低下,沒有做甲士的資格,所以沒有負擔兵役與軍備。魯昭公四年(前538年),子產實行“作丘賦”的改革,以丘(一丘十六井,每井合九百畝)作為征收軍賦的單位。這就是一丘出一定數(shù)量的軍賦,丘中人各按所耕田畝的數(shù)量分攤?!白髑鹳x”對鄭國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擴大了兵源,增加了軍賦的收入,壯大了國家的軍事力量。而對那里的人來說,雖然增加了些負擔,但是土地私有權得到承認,而且取得了作甲士的資格,提高了地位。
第三項改革是“鑄刑書”,這是法律方面的改革。子產把鄭國改革后建立起來的新制度,用法律條文記錄下來,并把它公布于眾,讓人們遵守。他是我國第一位將刑律公布于眾的人。
此前,各國治理國家主要依靠“禮”“樂”,對罪與非罪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一切權力都由貴族壟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興力量反對舊權力,主張公開有關法律,以維護經商的自由、維護私人財產的權益。另外,從春秋開始已“禮崩樂壞”,社會秩序已非“禮治”所能奏效。子產面對現(xiàn)實,他意識必須尋求新的方法,即以法治國。這就是要用法律作為武器來治理國家。于是他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于前536年將修訂后成文的法規(guī)公諸于世,這就是著名的“鑄刑鼎”事件。
《左傳·昭公六年》記載:“三月,鄭人鑄《刑書》。”就是說鄭國人將《刑書》,也就是法律鑄在銅鼎之上,昭告國人,把它作為國家的常法??梢哉f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頒布的成文法典,這一舉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體現(xiàn)了子產以法治國的方略。
以前,貴族在法律上是享有特權的,即“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刑律是秘密的,根本就不讓平民百姓知道。這樣,貴族當權者就可以為所欲為,不受刑法的約束。而對百姓的量刑也就由他們隨意而定,無統(tǒng)一標準可言。過去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就是法。子產鑄刑書以后,法與非法的界限清晰可見,國家量刑定罪有了公開統(tǒng)一的標準,誰也不能再隨意定刑。法律便真正成為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guī)范。這樣平民百姓跟貴族相對來說享受了同等的權利,他們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護,而貴族的一項重要特權便被取消了,因而具有歷史進步的意義。
據(jù)《左傳·昭公十六年》記載,那年鄭國發(fā)生嚴重旱災,便派屠擊等三位大夫去祭祀桑山,他們沒祈到雨,卻擅自砍伐樹木,毀壞了山林。子產得知后十分生氣,他認為祭山本應該涵養(yǎng)山林,這樣濫伐林木,必須治罪,于是下令剝奪了屠擊等三人的官爵和封邑。打破了那種“刑不上大夫”的慣例。
子產推行這些改革措施,是冒著很大風險的。不僅上層貴族強烈抵制,一些平民百姓一時也不理解,各種反對之聲不絕于耳。甚至晉國很有聲望的官員叔向也因為“鑄刑書”而寫信責難子產。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流言和壓力,子產態(tài)度非常堅定。《左傳·昭公四年》記載,他大義凜然地說:“茍利社稷,死生以之。”并引用詩句說:“‘禮義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遷矣?!彼矊懶糯饛褪逑蛘f:“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币馑际牵何覜]有才能,不能考慮到子孫后代,但我是為了拯救這個社會。正是這種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而置個人安危生死于度外的堅強意志,使子產堅定地推行各項改革,而毫不動搖。
子產雖然堅持改革,態(tài)度堅定,但并不一意孤行,聽不得意見,他對反對的意見也很寬容,只要你說得對,他就采納;你說得不對,他也絕對不以勢壓人,給以懲處。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當時鄭國的鄉(xiāng)間,有一種叫“鄉(xiāng)?!钡慕M織。它是鄉(xiāng)村中的公共場所,人們也常常到那兒游玩和聚會。人們聚在一起,往往就議論起國家大事,評說當權者的得失,有的還提出一些批評意見。這就引起了一些官員的反感。在他們看來平民百姓怎么能隨意評說政府,指責官員呢?
有一位叫然明的大夫便向子產反映情況,并建議說:“干脆把鄉(xiāng)校廢了吧!”
子產很是驚訝,臉色一下就變了,他說:“為什么呢?人們早晚沒事的時候,到那里玩一玩,聚一聚,議論國家的政事,有什么不好呢?”他看了看然明,接著說:“他們不過是議論議論嘛!他們認為好的,所稱贊的事情,我們就推行它;他們所厭惡的,我們就改掉它。(原文是‘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這是我們的老師呀,為什么要廢掉鄉(xiāng)校呢?我只聽說過:用忠和善能減少人們的怨恨,沒聽說過作威作福能消除人們的怨恨啊!憑著權勢禁止人們議論,就像防止河水泛濫一樣,到頭來大水一旦沖垮了堤壩,傷人就會更多,就沒法挽救。那還不如開個小口子,讓水慢慢地流走,所以不如平日聽取他們的議論,并把它當成苦口的良藥吧!”
三、政如農工 日夜思之
子產執(zhí)政后工作勤奮,兢兢業(yè)業(yè),在內政外交上都很謹慎,并且十分注意發(fā)揮人才的作用。譬如他在做出外交決策時,一般是先向熟悉各國情況的公孫揮征求意見,再同善于出謀劃策的裨諶一起研究,同時在了解一些民意后,還要請善于判斷的馮簡子加以決斷,最后再派擅長外交的游吉去辦外交。在起草政策法令時,也是多次與專家研討,聽取民間反映后才出臺。他總是很認真地辦好每一件事。
有一次,他的繼任者子太叔向他詢問政事,子產就給他說:“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這話的意思是:處理政事就好像干農活,白天黑夜都要思考。既要想著它的開始,又要想著取得什么結果。早晨晚上都按照想好了的去做,所做的不超過所想的,就好像田地有邊界一樣,這樣過錯就會少得多了。這里子產用了一個淺顯的比喻,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執(zhí)政如同種地,執(zhí)政者就像那辛勤的農夫一樣,要有周全的考慮,要按計劃去行動。
到了晚年,有一次子產得了重病。他知道自己的病情難以好轉,于是很誠懇地對繼承人子太叔說:“我可能不久于人世了,我死之后,你必然執(zhí)政。只有德行很高的人,才能用寬大的政策使百姓服從;德行稍差的人就不如采取嚴厲的政策。這就好比水火一樣,火勢猛烈,人們遠遠望見它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被烈火燒死;而水性顯得柔弱,人們就常常輕視它,而在水中嬉戲,結果被水淹死的就比較多,所以實行寬大的政策就比較難?!?/p>
子產病了幾個月后,就去世了,子太叔開始在鄭國執(zhí)政。他不忍心過于嚴厲,便采取了寬大的政策。他認為寬大的政策總比嚴厲的要好。沒想到的是子太叔執(zhí)政的時間不長,結果卻大出所料。鄭國的盜賊多了起來,而且還有不斷發(fā)展的趨勢,各個地方紛紛告急。
子太叔非常后悔,他對人說:“我要是早按照子產的話去做,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了。”他決定馬上改變政策,派兵圍剿那些盜賊,情況才有所改變。
孔子聽到這情況后,很有感慨地說:“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事以和?!边@話的意思是說,政策要是太寬大了,人們就會輕視、怠慢,這樣就必須用嚴厲的政策、措施來糾正。可是政策太嚴厲了,人們就有可能受到一些傷害,這樣又需要實行寬大的政策??傊脤挻筝o之以嚴厲,用嚴厲輔之以寬大,政事才能得到調和。孔子的贊嘆正說明子產“寬猛相濟”的治國方法是很講究實際的,也是很符合辯證法的。
子產在鄭國執(zhí)政20多年,推行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據(jù)《史記·循吏列傳》記載:“(子產)為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這些話的意思是:子產執(zhí)政一年,游手好閑的人不再輕浮嬉戲,老年人不必手提肩扛著重物,兒童也不用下田耕種。兩年以后,市場上買賣公平,不預定高價了。三年過去,人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年以后,農民下工不必把農具帶回家了。五年以后,士人無需再服兵役,遇有喪事則自覺地舉行喪禮。這形象地說明了子產的政績。
據(jù)《左傳·襄公三十年》記載,子產推行改革之時,一些人曾經很不理解,不僅反對,而且還咒罵過子產,當時就流傳著一首歌瑤:“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
這歌的大意思是:計算我的家產而收財物稅,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畝稅。誰要殺死子產,我來參加,我來幫助!
三年以后,鄭國人又唱起了另一首歌:“ 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這歌的大意是:我有子女,是子產教育的;我有土地,是子產開辟的。子產死了,誰來繼位?
子產去世的時候,鄭國人悲痛異常。青壯年人痛哭失聲,老年人像孩童一樣地哭泣,他們都說:“子產離開我們走了,老百姓將來依靠誰啊!”大家都由衷地懷念他,贊頌他。
對子產,孔子是非常崇敬的。《論語·公冶長第五》中說:“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評價子產說:“(子產)有四種君子的品德:他自己的行為謙遜莊重,事奉上級嚴肅而謹慎,他養(yǎng)護人民有恩惠,役使人民符合正義、符合情理。”
這段話是孔子對子產的評論,是贊揚他的為政之道和君子之風。子產在治理國家中能很好地處理對自己、對上級、對百姓的各種關系,使各種關系都很和諧。無怪乎清代歷史學家王源贊頌他為“春秋第一人”
子產不僅是政治家,而且是思想家、改革家。他的政治活動,他的改革成果自然只屬于鄭國,只屬于他那個時代,而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以法治國的方略,他的關注民生的態(tài)度和惠民的政策就不只是影響于春秋時期,而且長期影響于后代。在我們堅持改革、依法治國的今天仍然很有著借鑒的意義。
文章來源:《文史天地》第208期
作者:伍玉成
子產是春秋時期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