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40則必背《論語》經(jīng)典名句
細心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論語》中的語句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小學語文課本日積月累中,可見,《論語》名句積累背誦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小升初的學生。今天小編總結(jié)了一份孩子在小學階段必須要掌握的《論語》名句,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收藏起來。
小升初40則必背《論語》經(jīng)典名句
求 學 篇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講解】:學習了,而能按時去實踐,不也高興嗎!有朋友自遠方來,(切磋學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嗎!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講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不貪圖飲食的滿足、居室的舒適(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說話謹慎,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請教,這樣做,就可以說是一個好學的人了。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講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講解】: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認真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講解】:溫習已知的舊知識,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借這一點做老師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講解】: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立足與社會,四十歲時能通情達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歲時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歲能聽的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已經(jīng)達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7.朝聞道,夕死可矣。
【講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愛真理勝于愛生命)。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舉一反三)
【講解】:(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告訴他(四方形)的一個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個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識)了。
9.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講解】:發(fā)奮時候竟忘記吃飯,快樂時候就忘記了憂愁,把自己就要老了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罷了。”
10.古之學者為己(所謂為己之學),今之學者為人。
【講解】:古代讀書人學習的目的,在于修養(yǎng)自己的學問道德(然后去為國家、人民服務),現(xiàn)在讀書人學習的目的,在于給別人看(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講解】:懂得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以它為樂。
立 志 篇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講解】:讀書的人不可不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遙遠。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講解】:三軍中可以奪取統(tǒng)帥,但是不可能強迫改變一個平民百姓的志向。
1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講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凋謝的。
品 德 篇
15.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講解】:仁,距離我遠嗎?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隨著心念到了。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講解】:自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若自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跟著行動。
17.巧言令色,鮮矣仁。
【講解】:花言巧語,裝出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心里不會有多少“仁德”(這種人不會有真正的愛人之心)。
18.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講解】:有了過錯,別人都能看到;改了,人們都會敬仰他。
19.德不孤,必有鄰。
【講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0.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講解】: 一個人的高尚的品質(zhì)和外在的表現(xiàn)一致,然后才能成為君子。
21.君子不器。
【講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樣(只有一種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環(huán)境都能發(fā)揮君子的作用)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講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驗他,卻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卻可用小事情考驗他。
2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殺身成仁)
【講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會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只會勇于犧牲來成全仁。
24.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講解】:做不應該做的事從而做官發(fā)財,對我來說,好比是天空浮來浮去的過眼煙云。
2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講解】:聰明的人不會疑惑,實行仁德的人會憂愁,真正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2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講解】:聰明智慧的人愛水,有仁德的人愛山。聰明智慧的人愛活躍,有仁德的人愛沉靜。聰明智慧的人快樂,有仁德的人長壽。
27.當仁不讓于師。
【講解】:在實行仁德之事的時候?qū)ψ约旱睦蠋熞膊灰t讓。
2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講解】: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29.過而不改,是謂過已。
【講解】: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過錯呢。
30.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講解】:君子不因為別人的話說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為別人的品德不好就廢棄他的正確意見。
31.孝弟(tì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講解】: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根本。
3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講解】:看見賢人就應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則應在內(nèi)心自我反省有無類似缺點。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講解】: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
處 世 篇
3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講解】:君子胸懷坦蕩,無憂無慮;小人心胸狹隘,常常憂愁哀戚。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講解】:不怕別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36.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講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沒有威嚴,(別人也不會尊重你),學習的知識就不會扎實。做人重要的是講求忠誠,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錯誤,就不要害怕改正。
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講解】:自己要在社會上自立,就要使別人能在社會上自立;自己要在社會上通達,就要別人也能在社會上通達。
38.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講解】:名分正當,說話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說話必須理由正當而充足。
3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講解】:我每天都要從多個方面檢查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辦事情,是否忠實呢?與朋與交往,是否有不真誠的地方呢?老師傳給我的學業(yè),是否復習了呢?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講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