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病因病理是什么 直腸脫垂的常識問題
腹瀉是直腸脫垂的病因嗎,直腸脫垂有哪些致病因素,直腸脫垂與腹瀉有關嗎,其中又有哪些細節(jié)要注意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直腸脫垂病因病理,供大家參考!
直腸脫垂病因病理
1 病因
有病后營養(yǎng)不良,坐骨直腸窩內脂肪減少,支持作用下降。如便秘、腹瀉及長期咳嗽、腹內壓增加致使腸粘膜下脫。此外,3期內痔,直腸息肉及腫瘤引起粘膜下脫。慢性便秘,腸疾病及精神原因,長期用力,腹內壓力過度升高致直腸尾骨和肛提及其韌帶萎縮松弛、肛提肌裂孔擴大,盆內臟器經裂孔脫出造成脫垂。重者因肛提肌機能不良,而致括約肌變性,直腸容積減少可造成病人的肛門失禁。
2 病理
為不完全脫垂是直腸下部粘膜與肌層分離,向下移位,形成皺折。有的是部分粘膜脫垂,而有的是全周粘膜下脫改變。如果脫出于肛門,其突出粘膜常形成環(huán)色,色紫紅,有光澤,表面有散在出血點。脫出時期長,粘膜增厚,紫色狀及可伴糜爛。完全脫垂者呈橢圓形,而且脫出較長。由于括約肌收縮,靜脈回流受阻,粘膜紅腫及糜爛。如在脫出后長時間未能復回,肛門括約肌受刺激收縮持續(xù)加強,腸壁可因血循不良發(fā)生壞死、出血及破裂等。
直腸脫垂的常識
直腸脫垂的癥狀
排便時直腸由肛門脫出,便后自行回縮到肛門內,以后逐漸發(fā)展到必須用手托回,嚴重時不僅大便時脫出、在咳嗽、噴嚏、走路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均可脫出。常有大量粘液污染衣褲,引起肛周瘙癢。當脫出的直腸被嵌頓時,局部水腫呈暗紫色,甚至出現(xiàn)壞死。
直腸脫垂的體征
檢查時令患者蹲位用力,使直腸脫出,不完全性脫垂僅粘膜脫出,指診只是兩層折疊粘膜。完全性脫垂為全層腸壁翻出,粘膜呈同心環(huán)狀皺襞,腫物有層層折疊,如倒寶塔狀。
直腸脫垂的診斷
1、臨床表現(xiàn) 早期便后有粘膜自肛門脫出,便后能自行回納,以后漸漸不能自然回復,須手托或平臥方能復位。日久失治,由于直腸各層組織向下移位。2、體檢可見肛口呈散開狀,指檢常發(fā)現(xiàn)肛括約肌松弛,收縮力減弱。肛門鏡可看到直腸內粘膜折疊。
直腸脫垂的治療方法
(一)一般療法
幼兒直腸脫垂有自愈的可能,應注意營養(yǎng),使排便時間縮短,便函后立即復位,際俯臥位等。成人也應積極治療慢性咳嗽、便秘、腹瀉及產生腹壓增高的疾病,盡量消除產生脫垂的因素。
(二)注射療法
適用于輕度的脫垂,其機制是注到射硬化劑在直腸周圍,便之產生無菌性炎癥,造成粘連,而使直腸與周圍組織固定以制止脫垂。但需多點多次注射,且易于引發(fā)感染,效果不很好。
(三)手術療法:
1.脫垂粘膜切除對部分性粘膜脫垂患者,將脫出粘膜作切除縫合。
肛門環(huán)縮術:
使肛門縮小,以制止直腸脫垂,但效果有限。手術用局麻或腰麻,在肛門前后各切一小口,用血管鉗經皮直繞肛門潛行分離,便二鉗會合。置入金屬線,結成環(huán)狀,使肛門容一指通過。2~3個月后取出埋置線。
直腸懸吊固定術:
手術在腰麻或全麻下進行。手術要剪開直腸前腹膜反折,仔細游離直腸至肛提肌邊緣,將因反復脫垂而被分開的肛提肌和松弛的盆底筋膜予以縫合至松緊適度,直腸兩側也需游離,使直腸能縫合封閉。最后將乙狀結腸固定于腰肌筋膜。
猜你喜歡:
5.便秘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