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yī)如何有效治療胃病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yǎng),那到底該如何根治胃病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關于老中醫(yī)如何調(diào)理胃病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處!
在食用方面注意的
鮮而淡食物一定要新鮮,不吃過期或放置過久的食物。烹飪食物要清淡,不吃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溫而潔食物溫度要溫暖適宜,不吃不喝冷的、冰的飲食,盡管天氣寒冷,但是也應該不吃過燙的食物。食材一定要清洗干凈,烹飪食物時也應該注意清潔衛(wèi)生。
軟而緩選擇的食物要容易消化的,烹飪時要蒸煮熟透,使食物松軟易消化,少吃烘焙、燒烤、質(zhì)硬的食物,以免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加重胃腸負擔。進食速度要緩慢,細嚼慢咽有助消化,不可狼吞虎咽。
少而精每餐飲食量要少,七八分飽即可,忌暴飲暴食。食物的品種和烹飪要精細易消化,粗糙的、含粗纖維的食物不易消化,還可能刺激胃黏膜,引發(fā)胃痛、飽脹等。
可以養(yǎng)胃的藥材
1.四黃散
四黃散即:大黃、黃芪、黃蓮、黃膽,將這四味藥研成藥末,用于臍貼,這叫貼附療法。對于一些屬于熱類的癥狀,就得用寒藥,因胃熱而疼痛就是得用一些苦黃的藥。這有點類似于小孩常見的臍貼。
2.蜂蜜醋療法
如果病癥屬于寒凝氣滯,有寒相,可以備上一種西藥,是專門止痛的止痛靈。但在家里可以用一種更加方便的蜂蜜醋擦藥療法,就是用水,蜂蜜、醋涂抹上,可以緩解癥狀。治療原則都是有效經(jīng)濟簡便安全的,一學就會。
3.艾葉
胃疼的時候,有一種癥狀是寒的,中國人胃怕寒,不能涼著,一遇到虛寒濕寒的寒凝氣滯,就可以選用艾葉。艾葉是熱性的,將艾葉搗一下,再用酒炒一下放到紗布袋,貼到肚臍上,可以止痛。
4.熱藥熨療法
選用川椒,丁香,吳茱萸,細辛這四類材料。這四個藥都是熱藥,分量等分。胃疼發(fā)作的時候貼肚臍上,或者用大粒鹽炒熱放進布袋。敷在肚臍上神闕穴附近。效果很好。
5.鮮姜推擦
如果是胃寒的癥狀,那也可以用推擦療法。將鮮姜30g搗成汁,香附15g研成粉末,然后放入開水里面保溫,疼痛發(fā)作的時候用毛巾或紗布沾點,擦疼痛部位,治療一些寒癥尤其是虛寒。還有一種是高良姜或者干姜,貼臍中神闕穴附近,氣海穴、涌泉穴位附近,一般有些失眠啊之類的癥狀可以貼,尤其是胃寒、嘔吐,疼痛。
6.陳皮理氣
如果是胃脹氣,胃氣不降的話,那原因通常是肝郁,一般用大腹皮這位中藥,熬水喝。如果胃堵悶疼痛,可以再加陳皮,陳皮理氣的功效不錯。還一種蘇梗也可以加入調(diào)水喝。對于胃脹痛,可以用枳殼,再加厚樸,這些都是止脹的。脹氣還可以用砂仁,都是降逆的。
7.胃酸治療
吞酸惡心,肝胃不和的,用柴胡疏肝散;對于胃酸,有幾個藥非常好,斷瓦楞子,烏賊骨,這些比蘇打粉好喝,還可以保護胃黏膜。再可以加一點海螵鞘,化痰的浙貝母,研成末沖水喝。
8.反胃藥方
如果是感到反胃,打嗝噯氣,惡心嘔吐,這屬于胃氣上逆。用旋復花,竹茹,丁香,柿蒂,代赭石這幾味藥。
可以養(yǎng)胃的藥方
1、左金丸
處方:吳茱萸2g,黃連10g。
功效:疏肝清熱,制酸止吐。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炎癥、潰瘍、幽門螺桿菌陽性。臨床有胃痛、嘔吐、泛酸等癥。
方解:吳茱萸辛、苦,性熱。有溫中止痛,疏肝理氣,和胃止嘔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解痙止痛、抑制胃運動而止嘔止吐、抗?jié)儾⒁种莆杆岬淖饔?。黃連苦寒,清胃熱并燥濕,瀉肝、胃之火并解濕熱之毒?,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具有消炎、抑制滲出、抑制幽門螺桿菌、抗?jié)?、調(diào)節(jié)胃運動、解痙止痛等多方面的作用。兩藥同用,疏肝郁、瀉肝火、清胃中濕熱、降逆止嘔、止痛制酸。吳茱萸辛熱,黃連苦寒,一辛一苦,中醫(yī)稱為辛開苦降或辛開苦瀉。而且一寒一熱,寒為主,熱為輔,稱為寒熱反佐,吳茱萸反佐黃連。
加減:胃痛甚者,加陳皮、佛手、白芍等,以加大理氣止痛(解痙)效果;胃熱甚者,選加黃芩、蒲公英、梔子、金銀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以增強清熱抗菌力度;胃酸甚者,可選加高良姜、黃芩。
2、瓦楞湯
處方:煅瓦楞子30g,元胡30g,炙甘草10g。
功效:消痰化瘀,制酸止痛。
主治:各種胃炎、潰瘍病之胃酸過多,表現(xiàn)為燒心或泛酸或嘈雜。寒熱虛實皆可用之。
3、姜連湯
處方:干姜、黃連。
功效:辛開苦降,瀉熱消痞。
主治:慢性胃炎、潰瘍、腸炎屬于中焦,寒熱互結(jié)者。癥見心下痞滿,泛酸或嘈雜,或腸鳴腹瀉。
方解:黃連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干姜溫脾陽,除里寒。二藥寒熱并用,辛開苦降,共奏平調(diào)寒熱、瀉熱消痞、健胃厚腸之功。此對藥是辛開苦降、清熱消痞、調(diào)整胃腸功能、消炎解痙制酸止痛的較好對藥。
4、烏貝散
處方:烏賊骨、浙貝母(也有用川貝母)。
功效:消痰散結(jié),制酸止血。
主治:凡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之胃酸過多,癥見燒心或泛酸,或嘈雜,不論寒熱均可用之。
5、烏楞湯
處方:烏賊骨、煅瓦楞子。
功效:散結(jié)消痰,制酸止血。
主治:胃病胃酸過多者,不論寒熱皆可用。
方解:二藥均含大量的碳酸鈣,為堿性藥物。故能中和胃酸,有較強的制酸作用。
6、茱連丸
處方:吳茱萸、黃連、黃芩、蒼術(shù)、陳皮。
功效:疏肝清熱,除濕和胃,制酸。
主治:濕熱吐酸。
方解:方中蒼術(shù)燥濕,濕除不生熱;陳皮行氣,氣行不生郁;黃芩、黃連清熱瀉肝火,熱去不吐酸;吳茱萸疏肝,溫中降逆,辛熱也制黃芩、黃連之苦寒。
7、火郁越菊丸
處方:蒼術(shù)、香附、川芎、青黛、梔子。
功效:行氣解郁,清熱制酸。
主治:氣郁化火之吐酸。
方解:蒼術(shù)、香附、川芎,用解諸郁,尤解氣郁;青黛、梔子,清熱瀉火。
8、曲麥平胃散
處方:平胃散加神曲、麥芽。
功效:燥濕消食制酸。
主治:宿食不化,吞酸呃臭。
方解:《醫(yī)方考》:“食經(jīng)宿而不化,有熱則令人吞酸,無熱則但呃臭而已。”
9、茱萸六一散
處方:滑石6g,甘草1g,吳茱萸1g。
功效:清利濕熱制酸。
主治:濕熱所致之吐酸。
方解:滑石,淡而寒,清利濕熱;吳茱萸,辛熱為其佐,疏其肝;甘草性溫氣平,和中瀉火。三藥合用,共奏清熱去濕、和中制酸之效。
10、痰火越菊丸
處方:海浮石、膽南星、瓜蔞仁、青黛、梔子、蒼術(shù)、香附、川芎。
功效:除痰瀉火,行氣解郁,制酸。
主治:痰火引起的嘈雜。
方解:嘈雜者,痰火內(nèi)動也,令人不安。方中海浮石咸能軟堅祛頑痰;膽南星,燥可祛濕痰;瓜蔞,苦可下逆痰;梔子、青黛,苦寒清熱瀉火;蒼術(shù)、香附、川芎,行氣解郁。合用共奏除痰瀉火,行氣解郁、制酸之效。
.
老中醫(yī)如何有效治療胃病
上一篇:老中醫(yī)如何治療糖尿病
下一篇:老中醫(yī)是如何治療頸椎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