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最適合泡腳的藥材和偏方
許多人在冬季的時候喜歡泡腳,而如果使用一些藥材來泡腳會有更好的功效,但是究竟哪些藥材是最適合泡腳的呢?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冬季最適合泡腳的藥材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適合冬季泡腳的藥材
生姜
生姜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癥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
做法:取15―30克的生姜(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后,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桂皮
桂皮與花椒都有溫腎陽的作用。用他們泡腳,對于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做法: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后泡腳,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連續(xù)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
紅花
紅花能夠活血通經(jīng),祛淤止痛。冬季容易發(fā)生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在秋季應該提早用紅花泡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做法: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
艾草
艾草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針灸。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于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做法: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姜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腳。還可在用艾草水泡腳的同時,喝上一杯生姜紅棗水(10粒干紅棗加兩片生姜,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作為輔助。
中醫(yī)泡腳偏方
治腳氣
鹽水泡腳方法很簡單,在半盆熱水中加入兩大匙鹽巴就行了。經(jīng)常用鹽水泡腳能殺菌消毒,防止腳氣病,還可以使足部皮膚保持光滑清潔。
治虛弱型肥胖
艾葉、川穹、防風各10g桂枝、生姜、羌活各15g。同樣將藥材先用1L涼水浸泡15分鐘,之后再加入1L水放在火上熬煮。藥材比較多的話可以用一層薄紗布包裹起來,這樣藥湯煮好后就不用過濾了。將湯汁倒入足浴盆中,水淹沒過腳踝即可。保持水溫在40度左右,浸泡半小時左右。
治脂肪型肥胖
冬瓜皮200g,茯苓100g,木瓜100g。水煮去渣后,混入足浴盆內(nèi)浸泡雙足每次30-40分鐘,至微微出汗。每日一次,20-30天為一療程。
平穩(wěn)血壓
小蘇打加鹽泡腳,可平穩(wěn)血壓,先放一勺鹽把水燒開,然后放小蘇打,血壓偏低就少放些偏高就多放點。嚴重的高血壓,再加上芥沫面。(芥沫面和小蘇打主要是降血壓)。
泡腳的方法
1、熱水泡腳的方法
泡腳要用桶來泡,木桶雖然保溫效果好,但太沉太貴,使用不方便,可以到超市買高一些的塑料桶代替,一邊泡一邊加熱水?,F(xiàn)在有很多電動泡腳盆,如果能做得高一些,像桶一樣深,那就更好了。
2、熱水泡腳的時間
一般人都會選擇在臨睡前泡腳,這樣一是方便,二是利于睡眠。
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特別是老人,可以在下午的4-5點左右,也就是膀胱經(jīng)和腎經(jīng)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泡腳,這時補腎的效果最好。
3、泡腳水的溫度
根據(jù)每個人具體耐熱程度而定,剛開始泡時溫度可以低一些,然后再慢慢地增添熱水,不斷加溫,泡到全身發(fā)熱為止。
4、熱水泡腳一般到什么程度比較好
每次泡腳一般以泡到全身發(fā)熱,有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腳后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最好是一邊泡腳,一邊喝溫水或生姜紅糖水,讓身體內(nèi)部多產(chǎn)熱,通過出汗讓寒濕及時排除體外。
孩子泡腳多數(shù)是用在冬季或受涼感冒時,感冒時要泡出汗為止。
5、為什么有的人泡腳時不易出汗
長年堅持泡腳的人都不存在這個問題,只有那些才開始泡腳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況,原因還是體內(nèi)寒濕重。只要堅持泡腳,慢慢排掉身體內(nèi)的寒濕,就會很容易出汗了。
6、為什么有人泡腳后身體會出現(xiàn)不適
有的人泡腳時間一長就會出現(xiàn)胸悶、頭暈的現(xiàn)象,是由于水溫過高,易使雙腳血管過度擴張,人體的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以致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人基本上都是氣血兩虧的病人,這樣的人不但泡腳會引起不適,洗操更會引起不適。因為身體內(nèi)的血少,血液跑到雙腳的多了,主要臟器就缺血了。
這類人,泡腳的時間要少一些,同時要注意食療,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從根本上改變?nèi)毖臓顩r。在增加營養(yǎng)的同時配合泡腳,堅持半個月至一個月下來,再泡腳時就不會出現(xiàn)胸悶、頭暈的現(xiàn)象了。這時再慢慢增加泡腳的時間及溫度,泡到全身微微出汗時就可以了。
猜你感興趣:
冬季最適合泡腳的藥材和偏方
上一篇:中藥泡腳補腎偏方與禁忌人群
下一篇:適合女性泡腳的中藥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