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治療中焦?jié)駸?/h1>
時間:
韻仟42由 分享
治療中焦?jié)駸崛N中藥藥膳
1.三仁湯
藥物組成:杏仁 白蔻仁 薏苡仁 厚樸 半夏 通草 滑石 淡竹葉。
主治:濕熱證,濕重于熱。脘腹痞脹,胸悶,食欲不佳,頭重痛,肢體酸重困乏,舌淡紅,苔微黃膩或淺黃膩。
2.甘露消毒丹
藥物組成:白蔻仁 藿香 茵陳蒿 滑石 木通 石菖蒲 黃芩 連翹 浙貝母 射干 薄荷。有市售的甘露消毒丸。
主治:濕熱證,濕熱并重者。舌尖紅或舌紅,苔黃膩或黃厚膩,或有身熱不揚,脘腹痞脹或脹痛,食欲不佳或食欲缺乏,大便黏膩不暢,或皮膚濕疹,頭身困重。
3.半夏瀉心湯
藥物組成:黃芩 黃連 半夏 干姜 人參 甘草 大棗。
主治:中焦?jié)駸?,兼有脾胃虛寒。除了中焦?jié)駸岬陌Y狀外,還有脾胃虛寒的癥狀,如舌淡嫩或淡紫,邊有齒痕,面色萎黃,或手掌黃,食寒涼或吹冷風(fēng)則胃脘不適,甚則腹痛腹瀉,平素大便不成形或稀溏。
治療中焦?jié)駸岬脑?/strong>
(一)香以開郁,苦燥其濕,少佐消導(dǎo),疏調(diào)氣機
濕邪挾食滯郁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脘腹脹滿,納呆嘔吐,大便溏泄不爽,舌苔白膩,脈象濡滑。必當(dāng)香開郁,苦燥濕,展氣消導(dǎo),仿一加減正氣散。
藿蘇梗各6(后下)、厚樸6、杏仁10、陳皮6、茯苓皮10、大腹皮10、雞內(nèi)金10、焦三僊各10
加減法:
若仍有發(fā)熱惡寒之衛(wèi)分證時,加蘇葉6,或加淡豆豉10,以宣陽化濕。
若舌苔黃厚糙垢,大便不通,脘腹脹滿者,加焦檳榔10、大黃粉1(沖)。
(二)宣通表里以化濕郁,疏調(diào)氣機而退滿脹
濕邪郁阻,內(nèi)困脾胃,脘腹脹滿,大便溏薄;外郁肌膚經(jīng)絡(luò),周身沈重疼痛,表里同病者,用宣通表里,疏調(diào)氣機法。
藿香梗10(后下)、大豆卷10、厚樸6、陳皮6、木防己10、茯苓皮10、薏苡米10、通草3、大腹皮10
加減法:
若濕阻經(jīng)脈,遍體疼痛較重者,加秦艽10、桑枝30。
若表氣不開,濕阻不化者,加蘇葉3、白芷3、淡豆豉10。
若舌苔黃膩根厚,腹脹氣不宣通者,加焦三僊各10、雞內(nèi)金10、花檳榔10。
(三)芳香以化濕郁,甘淡滲濕利尿,分消以暢氣機
濕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氣機不暢,陽氣郁遏,久則釀熱,小溲短赤,舌苔黃膩,脈象濡軟,按之不清楚。用芳化淡滲方法。
藿蘇梗各10(后下)、厚樸6、陳皮6、杏仁10、茯苓皮10、滑石6、通草2
(四)清宣濕熱以透白[?/咅],淡滲利濕兼暢三焦
中焦?jié)駸嵊粽簦膺_肌表。發(fā)熱身痛,汗出不暢,表情淡漠,胸脘痞悶,嘔惡便溏,胸腹部發(fā)出白[?/咅],舌苔黃膩,脈濡。用清宣淡滲方法。
淡豆豉10、炒山梔5、前胡6、薏苡米10、竹葉3、白蔻仁3、連翹10、滑石6、通草3
加減法:
若熱重于濕,舌紅口干者,可于方中加黃芩10、生石膏6(先煎),以宣清并施,使熱減[?/咅]退,病勢必輕。
若濕邪較重者,當(dāng)以辛香宣解爲(wèi)主,方中可加藿佩各6、杏仁10、冬瓜皮20。
(五)祛濕清熱,通絡(luò)熄風(fēng)
濕熱蘊蓄中焦,壅滯筋脈,筋脈失于濡養(yǎng),拘急攣縮,而成動風(fēng)。牙關(guān)緊急,四肢抽搐,頸項強直,甚則角弓反張,神識昏蒙,舌苔黃膩,脈濡。治用祛濕清熱,通絡(luò)熄風(fēng)方法。
大豆卷10、秦艽6、威靈僊10、炒地龍15、炒黃連5、海風(fēng)藤10、絲瓜絡(luò)10、木瓜10、六一散10(布包)
加減法:
若有暑邪不清,當(dāng)加用芳香清涼藥物以宣化暑濕,俟暑熱清則諸證自減。
若肝熱重者,加鉤藤15,或羚羊角粉0.3(沖)。
若舌苔黃膩且厚者,加焦三僊各10、雞內(nèi)金10、香稻芽10。
(六)苦辛溫開郁燥濕,調(diào)募原行氣破滯
濕熱疫癘之氣侵襲人體,邪氣伏于募原。憎寒發(fā)熱,繼則但發(fā)熱而不憎寒,日晡益甚,頭身疼痛,胸悶脘痞,時作嘔惡,苔白膩而中如積粉,脈弦數(shù)。以本法治之,以開達募原。
淡豆豉10、炒山梔6、檳榔10、厚樸3、草果仁2、知母3、赤芍6、黃芩10、焦三僊各10。
加減法:
若濕邪郁阻而中有積滯,舌苔黃厚根膩者,當(dāng)溫燥以開郁,苦泄以通便。方中加枳實3、大黃粉0.5(沖)。
若濕阻絡(luò)脈,腰痛者,加獨活3、防風(fēng)6、桑枝30。
(七)疏化升和,瘥后調(diào)理
中焦?jié)駸釡p而未清,脾胃功能不復(fù)。胸脘痞悶,知飢不食,食不甘味,精神倦怠,舌苔白膩,脈象濡緩??捎檬杌停笳{(diào)理法。
旋覆花6(包)、木香3、砂仁2、枳殼6、生白朮3、焦神曲6、香稻芽10、茯苓20
加減法:
若胸脅痛者,加佛手片10、橘葉3、片姜黃6。
若舌淡苔白潤,脈象沈濡者,加太子蔘3~6,以觀其后,視其動靜,再議補正。
病后調(diào)理,防其復(fù)發(fā),是善后的主要方面。在濕熱病后,更屬重要。其調(diào)理不當(dāng)而復(fù)發(fā)者,一般分三種情況:1、食復(fù):因過食而發(fā)熱又作;2、勞復(fù):病后過于勞累,而發(fā)熱又作;3、感冒復(fù):病后重感新邪而發(fā)熱又作。均須根據(jù)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八)溫陽以化氣,利水而消腫
濕熱病后期,由于濕遏傷陽,溫化失權(quán),心陽衰微,火不制水,水寒之氣泛濫。癥見心悸頭暈,肢冷身腫,舌胖嫩苔水滑,脈沈弱或沈遲。用溫陽利水方法,仿真武湯意。
淡附片6(先煎)、茯苓15、白朮10、白芍10、生姜3、淡干姜6
加減法:
若陽虛中氣不足者,加黨蔘10、生黃芪20、炙草10。若中氣過虛時,可加人蔘粉3(沖)。
中焦?jié)駸嵩?/strong>
中焦?jié)駸?,不止是吃飽撐的,廢寢忘食的人也會得,《黃帝內(nèi)經(jīng)》說:“脾主肌肉,脾在志為思,思傷脾”,“思則氣結(jié)”,思慮過度,氣血會和思慮一樣擰吧,氣為血帥,要想跑的快,全憑車頭拽,氣都不走了,血更不知道往哪里走了,好像是孫大圣使了定身法,還好,大圣下手輕,氣血沒有被全部冰封雪凍,只是運行緩慢。久而久之,肝氣行動緩慢,像個老爺爺,肝為脾之主,肝氣不行,脾的運化功能就會降低,知道蝴蝶效應(yīng)吧,接著,堆在胃里的食物開始鬧事了,胃里扎扎糊糊,燒心反胃吐酸水,口苦咽干不喝水,惡心嘴粘不吃飯,四肢無力身體重,大便扭泥尿色黃,這叫什么?叫氣滯型中焦?jié)駸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