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
輸血是臨床工作中搶救和治療患者疾病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但在輸注過程中或輸后會發(fā)生許多的輸血不良反應,那你知道最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是什么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最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最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
輸血反應是指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后,受血者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在輸血當時和輸血24小時內發(fā)生的為即發(fā)反應;在輸血后幾天甚至幾月發(fā)生者為遲發(fā)反應。一般包括:
發(fā)熱反應
過敏反應
溶血反應
輸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大量輸血后的并發(fā)癥(循環(huán)負荷過重、出血傾向)
細菌污染引起的輸血反應
輸血傳播的疾病
輸血不良反應的處理措施
一、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后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并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1、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醫(yī)師和輸血科(血庫)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記錄。
二、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護靜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yī)師,在積極治療搶救的同時,做以下核對檢查:
1、核對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錄;
2、核對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樣、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測ABO血型、Rh(D)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并檢測相關抗體效價,如發(fā)現特殊抗體,應作進一步鑒定;
5、如懷疑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
6、盡早檢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及尿血紅蛋白;
7、必要時,溶血反應發(fā)生后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含量。
三、臨床輸血出現不良反應和發(fā)生輸血相關疾病時,相關科室醫(yī)師應詳細記錄輸血反應反饋卡后送輸血科,并及時調查處理。輸血科(血庫)每月統計上報醫(yī)務科,并向負責供血的血站反饋。
四、醫(yī)院輸血管理委員會應對輸血不良反應進行定期分析,制定對策,不斷提高臨床輸血安全水平。
最常見的輸血原則
交叉配血
臨床上輸血時首選血型為同型的血型交叉配血試驗。供血者紅細胞與受血者血清相混合,稱為主側(直接配血); 同時將受血者紅細胞與供血者血清相混合,稱為次側(間接配血)。如果兩側都無凝集反應,方可輸血,如果出現凝集反應,特別是主側凝集,絕對不能輸血。
手術及創(chuàng)傷嚴重的創(chuàng)傷或外科手術引起的急性失血都可能導致患者低血容量休克。早期的有效擴容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1.緊急復蘇:晶體液20~30ml/kg或膠體液10~20ml/kg加溫后5分鐘內快速輸注,根據輸液效果決定進一步如何輸血。
2.先晶后膠:晶體液用量至少為失血量的3~4倍,失血量>30%血容量時可以考慮膠體液,晶:膠比通常為3:1。
3.紅細胞輸注:擴容恢復心輸出量和組織血流灌注后,如果患者較年輕、心肺功能良好,未必都要輸血,有明顯貧血癥狀時可通過輸注紅細胞糾正組織缺氧。
燒傷科輸血原則
1.燒傷患者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可波及全身的血容量下降(心輸出量下降、血壓下降,少尿或休克),而血液濃縮會導致微循環(huán)淤滯,影響組織和器官的灌注,因此復蘇僅用晶體液是安全有效的(晶體液和膠體液的使用方法可參考本章第一節(jié)的輸血原則)。
2.燒傷患者短期內發(fā)生的貧血一般不嚴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治療的實施貧血日益明顯,可以考慮輸血。
3.燒傷早期不宜將新鮮冰凍血漿作為擴容劑或促進傷口愈合劑,在后期治療中因凝血因子損耗而沒有替代品時,方可以考慮輸注補充。
猜你喜歡:
最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
上一篇:知柏地黃丸的不良反應
下一篇: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