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主治功效
秦皮,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長于山坡、疏林、溝旁。秦皮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秦皮的功效與作用的資料,歡迎閱讀。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秦皮 qinpi
【別名】蠟樹皮、秦白皮、梣皮。
【英文名】Fraxini Cortex。
【來源】木犀科植物尖葉白蠟樹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的枝皮或干皮。
【植物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10~12米。樹皮灰褐色,較平滑,老時(shí)淺裂。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對生;葉軸具柔毛及腺毛,后漸脫落;小葉3~5,卵形或長卵形,先端長漸尖,邊緣有銳鋸齒,上面光滑,下面沿主脈及側(cè)脈被柔毛;花與葉同時(shí)或稍后開放,雄性與兩性異株,圓錐花序生于嫩枝頂端及葉腋;花小,花萼鐘狀,不規(guī)則4~5裂;無花冠;雄蕊2枚,外露;柱頭2深裂;常鉗形內(nèi)彎。翅果長倒卵形或倒披針形?;ㄆ?~5月,果期8~9月。
【產(chǎn)地分布】均生于山坡路邊或林中。分布于陜西、甘肅、湖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剝?nèi)≈ζせ蚋善?,曬干?/p>
【藥材性狀】枝皮:卷筒狀或槽狀,長10~60厘米,厚1.5~3毫米。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間呈斑狀,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圓點(diǎn)狀皮孔及細(xì)斜皺紋,有的具分枝痕。內(nèi)表面黃白色或棕色,平滑。質(zhì)硬而脆,斷面纖維性,黃白色。無臭,味苦。干皮:長條狀塊片,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具龜裂狀溝紋及紅棕色圓形或橫長的皮孔。質(zhì)堅(jiān)硬,斷面纖維性較強(qiáng)。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苦、澀。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收澀、明目。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6~12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洗患處。用治熱痢、泄瀉、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
【主要成分】含七葉樹苷、秦皮苷、七葉樹內(nèi)酯等成分,并分得微量成分N-苯基-2-苯胺,該成分首次從木樨科中得到。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者禁服。
秦皮介紹
入藥部位
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性味
味苦、澀,性寒。
歸經(jīng)
歸肝、膽、大腸經(jīng)。
功效
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明目。
主治
濕熱瀉痢,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
相關(guān)配伍
1.《本草經(jīng)集注》:“大戟為之使。惡茱萸。”
2.《藥性論》:“惡苦瓠、防葵。”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適量,煎洗患處。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忌服?!侗窘?jīng)逢原》:胃虛少食者禁用。
炮制方法
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后切塊或切段,曬干。
生理特性
枝皮呈卷筒狀或槽狀,長l0~1500px,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間呈斑狀,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圓點(diǎn)狀皮孔及細(xì)斜皺紋,有的具分枝痕。內(nèi)表面黃白色或棕色,平滑。質(zhì)硬而脆,斷面纖維性,黃白色。氣微,味苦。干皮為長條狀塊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龜裂狀溝紋及紅棕色圓形或橫長的皮孔。質(zhì)堅(jiān)硬,斷面纖維性較強(qiáng)。生于山坡、河岸、路旁,山地雜木林中或生于海拔1300~3200m的山坡雜木林中。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
產(chǎn)地
1.苦櫪白蠟樹: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2.白蠟樹:分布于中國南方各地。
3.尖葉白蠟樹:多為栽培,也見于海拔800~1600m的山地雜木林中。
4.宿柱白蠟樹:分布于陜西、甘肅、河南、四川。
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綱目》:“秦皮,治目病,驚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帶,取其收澀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澀而補(bǔ)也。此藥乃驚、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節(jié),幾于廢棄,良為可惋。”[1]
2.《淮南子》: “秦皮色青,治目之要藥也。”
[2-3]
看了“秦皮的功效與作用”的人還看了:
3.中草藥的功效大全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主治功效
上一篇:繁縷的功效與作用繁縷的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