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肝的介紹 伏龍肝的功效作用
伏龍肝,中藥名。為經(jīng)多年用柴草熏燒而結(jié)成的灶心土。什么是伏龍肝?伏龍肝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伏龍肝的資料,歡迎閱讀。
伏龍肝的介紹
伏龍肝,中藥名。為經(jīng)多年用柴草熏燒而結(jié)成的灶心土。具有溫中止血,止嘔,止瀉之功效。用于虛寒失血,嘔吐,泄瀉
化學成分
主要有硅酸、氧化鋁及三氧化二鐵組成;還有氧化鈉,氧化鉀,氧化鎂,氧化鈣,磷酸鈣等。
性味
辛,溫。
歸經(jīng)
歸脾、胃經(jīng)。
功效
溫中止血,止嘔,止瀉
主治
用于虛寒失血,嘔吐,泄瀉。
相關(guān)配伍
1、治反胃:灶中土(用十余年者)。上為細末,米飲調(diào)下三二錢許。(《百一選方》)
2、治癰腫:伏龍肝以大酢和作泥,涂布上貼之,干則易之。(《千金翼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布包煎湯,澄清代水用,60-120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使用注意
出血、嘔吐、泄瀉屬熱證者禁服。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在拆灶時將灶心燒結(jié)成的月牙形土塊取下,除去四周焦黑部分及雜質(zhì),取中心紅黃色者入藥。用煤火燒者則不供藥用。
二、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論》:“細研,以滑石水飛過兩遍,令干用。”
藥材形態(tài)
為不規(guī)則塊狀。橙黃色或紅褐色。表面有刀削痕。體輕,質(zhì)較硬,用指甲可刻劃成痕,斷面細軟,色稍深,顯顆粒狀,并有蜂窩狀小孔。具煙熏氣,味淡。有吸濕性。以塊大整齊、色紅褐、斷面具蜂窩狀小孔、質(zhì)細軟者為佳。
生長環(huán)境
全國各地均產(chǎn)。
藥理作用
鴿灌服伏龍肝煎劑3g/kg,每日2次,連服2天,對靜注洋地黃酊所致嘔吐可使嘔吐次數(shù)減少,嘔吐的潛伏期無改變。對去水嗎啡引起的狗嘔吐則無效。
相關(guān)論述
《綱目》:“臨安陳輿言:砌灶時,納豬肝一具于上,俟其日久,與土為一,乃用之,始與名符。蓋本于此。”
[1]
伏龍肝的功效作用
別名:灶心土。
來源:為久經(jīng)柴草熏燒的灶心土。在拆修柴灶時,取灶心凝結(jié)成硬塊者,除去四周燒焦部分,以中心紅黃色者入藥。
產(chǎn)地:全國各地均有生產(chǎn)。
性狀鑒別:本品呈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紅禍色。質(zhì)堅硬,但較磚為松,指劃易碎,并有粉末掉下。斷面細膩或微有蜂窩小孔。有煙熏氣,味淡,嘗之有泥土感。
以塊大整齊,色紅褐,斷面細膩,質(zhì)稍軟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二氧化硅、氧化鈣、氯化鎂等。
藥理作用:溫中和胃而鎮(zhèn)嘔,收斂而止瀉、止血。
炮制:剁成小塊或軋成粉末。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溫中和胃,止嘔止血。
主治:嘔吐惡心、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臨床應用:見證虛寒的出血、嘔吐、泄瀉均可應用。
1、用于止血。住址虛寒性胃腸出血,有較好效果,可配肉桂、艾葉溫中、熟地、當歸、阿膠滋陰補血,方入黃土湯加減。此方可治療一般慢性虛寒性出血的代表方,不僅治胃腸出血,也可治虛寒性出血、衄血、尿血、崩漏,用時可隨證加減。
2、用于止嘔。主治妊娠惡阻(妊娠嘔吐),偏于虛寒者,以本品60g,配生姜6g,竹茹9g,陳皮6g,水煎服。
3、用于止瀉。主治脾胃虛寒所致的水瀉下痢,可配白術(shù)、黃芪、灸甘草等。
使用注意:熱證的出血,嘔吐不宜用。如無伏龍肝,可用赤石脂代。
用量:30~60g。大劑可用至90~120g。宜先煎水,沉淀后去渣,然后用黃土湯液煎其它藥。
處方舉例:黃土湯加減:灶心黃土45g(先煎去渣代水),熟地15g,當歸9g,肉桂1.5g(焗服),艾葉3g,阿膠6g(溶化),白術(shù)9g,生姜3g,炙甘草3g,水煎服。
看了“伏龍肝的介紹”的人還看了:
3.芡實應該怎么吃
伏龍肝的介紹 伏龍肝的功效作用
上一篇:浮小麥的介紹 浮小麥的功效作用
下一篇:防己的介紹 防己的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