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79周年紀念日演講稿
今天是七七事變79周年紀念日,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七七事變79周年紀念日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七七事變79周年紀念日演講稿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王鎮(zhèn)。非常高興能夠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來到東山街道,和大家一起緬懷先烈、反思歷史、展望未來。我今天所講的題目是“復興之路——從七七事變談起”。
有這樣的一支隊伍,他們不僅懂得勤學苦練,他們更懂得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有這樣的一支隊伍,他們高舉民族的義旗,捍衛(wèi)我中華的尊嚴;有這樣的一支隊伍,他們用軀體筑起不朽的長城,他們用熱血鑄就成永恒的豐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二十九軍,走進79年前那段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里。
1937年7月7日晚,駐守在豐臺的日本軍在北平西南宛平縣境內盧溝橋附近舉行實彈演習。當晚11點左右,演習的日軍詭稱一名士兵失蹤和受到中國士兵的射擊,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駐軍的嚴正拒絕。早有準備的日軍,即向盧溝橋,宛平縣城及其附近地區(qū)發(fā)動進攻。當地中國駐軍二十九軍第二一九團官兵奮起回擊。七七事變由此來開了帷幕。由于事變的地點主要在盧溝橋,因此我們也把七七事變稱之為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爆發(fā)后,中華民族便進入到長達八年的抗日戰(zhàn)爭之中。
七七事變震驚了華北,轟動了中國。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便通電全國,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zhàn),才是我們的出路!”要求南京政府立即開放全國民眾運動,立即動員軍隊,準備應戰(zhàn)。全國各界群眾也行動起來了,他們紛紛發(fā)出通電,舉行集會,要求政府實行抗戰(zhàn)。為了支援二十九軍抗戰(zhàn),當時在全國各地都進行了募捐活動。有良知的富商捐出了自己近半的財產;生活窘迫的工人捐出了自己僅有的工資;天真可愛的孩子捐出了買糖葫蘆的零花錢;白發(fā)蒼蒼的乞討者捐出了破碗中僅有的幾枚硬幣。面對這所有的一切,二十九軍的全體官兵動容了,他們明確了一個目標,要死守每一寸土地,流干最后一滴熱血;他們堅定了一個信念,最終的勝利將屬于我們,最終的勝利將屬于我們整個中華民族!
1937年7月27日,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發(fā)出自衛(wèi)守土的通電,他號召全體將士為抗戰(zhàn)灑盡最后一滴熱血,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28日,日軍向南苑猛攻,守軍與敵激戰(zhàn),傷亡慘重。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
佟麟閣,二十九軍副軍長,是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在他出征之前,他和妻子、女兒去教堂做了禮拜。女兒天真地對他說:“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啊?”佟麟閣親吻了女兒的額頭,說道:“爸爸很快就會回來的,爸爸回來就帶你去吃圣餐。”而他的妻子卻在一旁強忍著淚水,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她知道,這一去,自己的丈夫或許就再也回不來了……
佟麟閣將軍犧牲的時候,他并沒有倒下,而是倚靠在盧溝橋邊的一尊石獅旁。他的雙眼仍在炯炯有神地盯著前方,因為那里有喪心病狂的日本人,因為那里是他的戰(zhàn)場?!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佟麟閣將軍用自己的一生去踐行自己的諾言,直到生命終止的那一瞬間。
趙登禹,一三二師師長,是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師長。在他出征之前,他的母親囑咐他說:“兒啊,你要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你是為你死去的1000多士兵未了的心愿在戰(zhàn)斗。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你就放心地去吧!”
趙登禹將軍在犧牲之前,含淚向身旁的士兵說:“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訴我的老母親,她的兒子為國死了,也算對得起祖宗,請她老人家放心吧!”說完便永遠停止了呼吸。
佟麟閣走了,趙登禹也走了,但千千萬萬的仁人志士勇敢地站了出來。在整個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擔負起歷史的使命。在中共的多次協調之下,國共雙方達成了第二次合作,于是全國出現了團結抗戰(zhàn)的局面。
中國不哭,中國加油!勤勞勇敢的先輩們用生命換來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那一刻;爭取人民民主自由的志士們用鮮血換來了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告。
縱觀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自詡為天朝上國的中國被彈丸之地的日本打得鎩羽而歸;從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完全淪為列強統治的工具,到1912年初袁世凱奪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由此中華民族進入到近代最為黑暗的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從1928年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國,到1937年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從1945年重慶談判,《雙十協定》的簽訂,到1946年6月底,蔣介石撕毀協定,悍然發(fā)動了全國規(guī)模的內戰(zhàn)。一百多年間,中國人民在水深火熱中經受著歷史的考驗。
縱觀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復興史。從鴉片戰(zhàn)爭前后,林則徐、魏源睜眼看世界,到19世紀60至90年代洋務運動的開展;從1898年百日維新的興起,到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到1924年國共合作取得北伐戰(zhàn)爭的初步勝利;從1945年8月15日神圣八年抗戰(zhàn)的勝利到1949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告。在近代一百多年間,涌現出無數的仁人志士,他們?yōu)榱嗣褡宓莫毩?,國家的富強而忘我拼搏,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有許多人,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的事跡將永載史冊,他們的精神將永遠鐫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供后人敬仰。
79年后的今天,我們重走復興之路,就是要以史為鑒,以這段歷史作為我們自己的鞭策。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奮發(fā)圖強。為中國夢的實現增添上自己的一磚一瓦,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謝謝大家!
七七事變79周年紀念日演講稿篇2
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時間節(jié)點上更能勾起人們的回憶和反思。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9周年,聯合國成立70周年,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東盟共同體建成之年。這是值得人們紀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發(fā)人們銘記歷史、鑒往知來的重要時刻。
79年來,世界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歷史性地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全球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冷戰(zhàn)對峙不復存在,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滾滾向前,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fā)展,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wěn)定、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具備更多有利條件。
79年來,亞洲形勢也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地區(qū)各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壯大了維護地區(qū)和世界和平的力量。亞洲國家率先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同非洲國家一道,在萬隆會議上提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十項原則。冷戰(zhàn)結束后,亞洲國家在推進區(qū)域合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這些都為正確處理國家關系、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79年來,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從貧窮落后走向發(fā)展振興,步入經濟發(fā)展快車道。區(qū)域和跨區(qū)域合作方興未艾,互聯互通建設加速推進,呈現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的強勁勢頭。亞洲已經擁有世界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當今世界最具發(fā)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qū)之一,在世界戰(zhàn)略全局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79年來,亞洲國家逐步超越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差異,從相互封閉到開放包容,從猜忌隔閡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認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斗爭中,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艱難時刻,在抗擊印度洋海嘯和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等災害的緊要關頭,亞洲各國人民守望相助,克服和戰(zhàn)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和挑戰(zhàn),出國留學網展現出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正可謂患難見真情。同時,亞洲地區(qū)仍然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矛盾分歧,面臨各類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地區(qū)國家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消除貧困的任務依然艱巨。
銘記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勢。
七七事變79周年紀念日演講稿篇3
各位尊敬的愛國人士,各位戰(zhàn)友們,各位來賓:
在紀念“七七事變”79周年之際,我們在此憑吊當年英勇的抗日先驅英烈,回想歷史,展望未來,感慨良多。中日兩國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有兩千多年友好往來交流的歷史,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在西風東漸以前,一直是東瀛告別洪荒步入人文的師長。然而在近代,東倭卻又一次走上對外窮兵黷武的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而且這一次不再是簡單的冒用“中國征東將軍”的名義跨越對馬海峽,而是“大日本帝國天皇”的野心,矛頭直指當年的恩師之國——中國,歷時半個時世紀的血腥浩劫,給中國和亞洲其它一些國家造成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一慘痛的歷史教訓值得永遠記取。
正確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是中日兩國政府關系,以及兩國人民和平共處的基礎。雖然1972年日本在《中日聯合聲明》中表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庇捎谌毡鹃_始對歷史問題有了這一基本認識,中日兩國才得以實現邦交正常化,民間互通有無。隨著30余年來,數屆清醒的日本領導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而總體上逐漸有所進步。1995年8月15日,村山富市首相代表日本政府發(fā)表談話,就過去日本的殖民統治和侵略給亞洲國家人民造成的巨大損失和痛苦的歷史,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這對促進兩國關系的平穩(wěn)發(fā)展起了積極作用。
但同時從田中教榮到小泉純一郎,也有數屆逆歷史潮流的日本元首和政客,公然朝拜“靖國鬼社”,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為右翼邪惡勢力幫兇;人們不能不看到,日本一直存在一股干擾兩國關系健康發(fā)展的逆流,并且這股反動潮流,有增無減,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日本右翼勢力頑固地宣揚反動歷史觀,為過去的侵略戰(zhàn)爭翻案。日本有一個旨在為所謂大東亞戰(zhàn)爭進行總結的出版物,洋洋數十萬言,所持歷史觀之反動,翻案氣焰之囂張,令人吃驚。甚至在日本發(fā)展到公開修改教科書,否認歷史罪行。
在談到日本侵華戰(zhàn)爭時,公然把“九一八事變”歪曲成日本的“防衛(wèi)戰(zhàn)爭”,把“七七事變”說成是中國的“陰謀所致”,連日本在本世紀初向北洋政府提出的旨在“二十一條”,也被公然說成是日本在“鞏固既得利益”。概言之,它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全盤否定,統統抹殺。并且發(fā)展的右翼政府公然以武力,違背國際公法,在東中國海釣魚臺列嶼非法拘押我中國公民。
眾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后,妄圖“八泓一宇,稱霸世界”,即把對外擴張作為基本國策。19世紀甲午戰(zhàn)爭竊取琉球和臺海,20世紀30年代,日本先后挑起了“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全面戰(zhàn)爭。在1931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華戰(zhàn)爭中,日本犯下的累累暴行,令人發(fā)指,其證據在案,鐵證如山,罄竹難書。然而今天日本某些喪心病狂者竟然對此辯解說,“因日本土地和資源缺乏,有時需要向其他國家要求生存所需的權益”,這真是不折不扣的強盜邏輯。這類胡言亂語同當年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時的輿論蠱惑和煽動何其相似乃爾。這些人似乎仍然生活在當年的軍國主義狂熱之中。
這些人還對在歷史問題上表態(tài)比較客觀的日本政界人士大加攻擊,對日本正直的輿論界和教育界人士發(fā)泄強烈的不滿,抱怨日本患有“民族自虐癥”和“歷史自虐癥”。他們對日軍暴行的無數人證、物證,對中國、日本和國際上的如山案卷記錄目盲心蔽,對中日兩國人民希望世代友好的愿望視而不見,一味地為侵略戰(zhàn)爭制造各種辯詞和遁詞。他們甚至揚言要改變現狀,重樹什么“正確的”歷史觀,以恢復“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必須指出,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瘋狂肆虐時也曾鼓吹過所謂“民族精神”,正是這種“民族精神”不僅給亞洲人民,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今天這些人又在起勁地鼓吹這種“精神”,他們究竟想要把日本引向何方?要給日本在國際上樹立什么樣的形象?他們這樣做,只能使周邊國家對日本更加警惕,也不利于日本今后的發(fā)展。日本明智的政治家、各界有識之士對此不可不察,不能聽任這些人把日本引入歧途。
本世紀以來,日本走過兩條截然相反的發(fā)展道路,經歷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歷史結局。兩相對照,不難得出正確結論: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才是日本的根本利益所在。利害昭昭,殷鑒不遠。但是,日本有些人卻頭腦膨脹,忘乎所以,甚至妄圖重溫“軍國日本”的迷夢。因此有必要正告這些人:要尊重歷史,以史為鑒,否則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
中國古語云:知恥近乎勇。對日本而言,這應該意味著敢于正視歷史,深刻反省歷史錯誤,堅持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以贏得亞洲各國的信任,成為國際社會中體面的一員。
以史為鑒——歷史是一面鏡子,如何面對歷史的大潮,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政治和精神境界。在人類歷史上,一個民族陷入精神誤區(qū)的情況并不少見,關鍵的問題是要有走出誤區(qū)的勇氣和智慧。正確認識歷史往往是一個民族走向新的進步的轉折點。中國人民希望日本走向和平發(fā)展之路,走中日兩國世代友好之路,而這條道路的起點之一,就是正確對待歷史。
看完“七七事變79周年紀念日演講稿”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