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得:癡迷方能成大器
教師心得:癡迷方能成大器
這幾天雖然忙,但案頭的那本《走進王文麗》還是被忙里偷閑地讀了大半本。
認識“王文麗”是在十幾年前,在北京的一次教研活動上,偶然聽了她的一堂公開課,立刻被她“自然、親和、醇美”的教學風格所吸引。雖然沒能真正認識她,但她的那堂課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無法泯滅。更巧的是,2003年成都的《教師之友》雜志有一個征文,題目是《四月二十四日》,通過寫普通的一天,折射教師的生活狀態(tài)。因為正在非典期間,我便把自己的一些經歷寫了下來,沒想到被雜志采用了;更巧合的是,我和王文麗的文章被登在了同一頁上。這種巧合就更讓我多了一點特殊的感情。
但以后幾年,一直沒有什么關于她的消息。前段時間到北京出差,泡在王府井書店,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立刻買了下來,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
細細讀著她的文字,閱讀著她的人生經歷,沉浸在一種美的感受當中,我漸漸悟到:“癡迷才能成大器。”
無疑,王文麗是癡迷于語文教學的。因為對語文教學的癡迷,她的成就越來越大,她的教學越來越得到學生的歡迎,而她,也在學生和同行們的心目中變得越來越美麗、動人。
黑格爾曾對人講過一件軼事: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抬頭觀望星辰時,掉進一個坑里,有人拉他出來,他說:“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有人嘲笑他,說他雖然認識天上的星辰,卻看不見自己腳下的東西。黑格爾說: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里,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里。
顯然,泰勒斯對天象的準確推測,正是他癡迷觀察、用志不分的結果。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觀腳下,一心二用,雖無掉進坑里的危險,卻也未必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氣象學家。
古人云:性癡者其志凝。這里的“癡”則是用心專一、用志不分的體現(xiàn)。唯有用心專一,才有可能潛心鉆研,鉆到極處,才有可能獲得成果;也唯有用志不分,才有可能堅持不懈,廢寢忘食,水滴石穿。
自然科學領域是這樣,社會科學領域也不例外。
魏書生當了校長,還要堅持做兩個班的班主任,他成了教育家;
李鎮(zhèn)西給自己定下了“五個一”工程,成年累月堅持不懈,他成了教育大家;
小小的重慶女孩子王君每天堅持寫3000字、跑3000米,雷打不動,參加工作十幾年,光是論文就發(fā)表了一百多篇,成了一顆教育界的新星。這一切不都源于癡迷嗎?
教育改革走到今天,更需要能夠傾情投入的人。教育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疾風暴雨式的突變,而是不露聲色、“潤物細無聲”、循序漸進式的漸變。這就更仰仗于一群懷揣夢想,虔誠地追求教育改革的實踐家,癡迷于管理,癡迷于課堂,癡迷于對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研究,教育才會擺脫浮躁,變得沉靜而美麗。
用心不專,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很難在某個領域真正有所成就??纯赐跷柠?,再想想自己就有些汗顏了:教育事業(yè)自己也熱愛,但距離全身心的投入還有多遠的距離?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了!
真希望自己能從“王文麗”們身上多吸取一點力量,拋開那些煩瑣而無意義的生活貪圖,降低對生命的揮霍,多做點什么,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對得起自己的靈魂!
【本文作者:王福強(微信公眾號:王福強的小院)】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