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雪漠老師《真心》實修偈頌(16):緣起性空大覺門
原文:
四、觀因緣
觀察諸因緣,無我無常空。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相續(xù)遷流化,滅滅又生生。
如水翻泡沫,似波光盈盈。腐化與離散,體會并反省。專注諸實相,悟緣起性空。
離一切妄執(zhí),堅定于法性。由觀諸腐散,畏懼隨之生。三界皆會壞,恐懼生自心。
由此發(fā)警覺,觀諸物危境。四方多猛獸,紅塵如密林。醒悟隨之起,世界如火焚。
遍布諸灰燼,空洞不誘人。由失迷戀意,遂生厭離心。沖破諸纏縛,還我自由身。
掙扎復掙扎,擺脫苦惱心。由是出離意,漸斷欲望根。軟化諸執(zhí)著,消融于虛空。
時時提正念,觀照并反省。斬除欲之源,滋養(yǎng)正覺心。欲望漸衰退,放棄執(zhí)染心。
由觀諸夢幻,以悟畢竟空。省悟常觀照,心遂超紅塵。舍棄諸迷亂,從此成主人。
——偈頌原文選自《真心》雪漠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此一節(jié)為“觀因緣”,其核心要點為[悟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是佛教最根本的世界觀,也是佛教一切法理的根本基礎,甚至可以說,是佛教與其他宗教最根本的區(qū)別。
如果將“緣起性空”這一條擱置起來,我們將無法找到佛教與其他宗教的本質(zhì)區(qū)別。因為那些名相上的區(qū)別僅僅是概念的區(qū)別,對于世界和生命的本源,__稱為[上帝],伊斯蘭教稱為[真主],印度教稱為[梵],佛教稱為[真如],道教稱為[道],儒教大體上存而不論,更注重于人本身,或曰[天人合一],或曰[仁],或曰[致中和]。在道德追求方面,皆崇尚真、善、美。所以如果不談“緣起性空”,則無法把握佛教最究竟的真理。
在佛教大乘菩薩的修行中,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般若這六個方面,除了般若即緣起性空的超越性智慧之外,其他五個方面與其它宗教在這些方面的修行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當然,對于佛教修行而言,這六個方面的修行是相互融入的。也就是說,佛教修行者在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的修行中,都需要融入般若智慧的修行。但如果去掉了“緣起性空”這一般若智慧的因素,這些修行,就不再是佛教所獨有的修行,而是所有修行者都可以修持的“共法”。佛教修行的唯一不共法,即為般若。
般若智慧的核心要義,即為“緣起性空”。在佛教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靜]中,[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即是“緣起性空”的另一種表達,而且也只有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為基礎,才談得上[有漏皆苦,涅槃寂靜],否則后者就成了空中樓閣。
所以,“緣起性空”是佛教最根本的[見],凡符合“緣起性空”的皆為[正見],凡不符合“緣起性空”的即為[不正見](或[外道見],或[邪見])。再進一步說,覺悟了“緣起性空”即是[明],未覺悟“緣起性空”即是[無明],哪怕修出通天徹地的神通,只要未覺悟“緣起性空”,就還是[無明]。而[無明]即是[六道輪回]的根本。只有徹底覺悟了“緣起性空”,才能徹底打破[無明],跳出[六道輪回]。
那么,如何才能徹底地了悟“緣起性空”呢?《真心》偈頌“觀因緣”即是專門闡述這個內(nèi)容的。
觀察諸因緣,無我無??铡I钊氲赜^察事物產(chǎn)生、存在、變化、壞滅的因緣條件及其是否有不變的本質(zhì),即可獲得對事物真相的深層認識——無我、無常、性空。[我]代表[獨立存在的本質(zhì)],[常]代表[永恒存在的本質(zhì)],[空],即是說,既沒有獨立存在的本質(zhì),也沒有永恒存在的本質(zhì)。
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當條件具足事物就會發(fā)生,當條件消失,事物亦會消失。
相續(xù)遷流化,滅滅又生生。因緣條件的變化是時時刻刻發(fā)生的,事物的變化也是時時刻刻發(fā)生的,新的變化產(chǎn)生,舊的現(xiàn)象消失。變化不斷,生滅不斷。
如水翻泡沫,似波光盈盈。就像是雨中的水泡,又像是水面上粼粼的波光。
腐化與離散,體會并反省。活著時鮮活無比,一旦死去,就快速分崩離析,腐化消散。觀心修行,要深入地觀察、體會、反省這些因緣生滅的現(xiàn)象。
專注諸實相,悟緣起性空。透過表面看本質(zhì),就可以明白地了悟一切事物緣起性空的本質(zhì)。緣起,即因緣而生、因緣而滅,性空,即沒有獨立存在的永恒不變的本質(zhì)。
離一切妄執(zhí),堅定于法性。用緣起性空這一真理去觀照所有引起我們煩惱和痛苦的一切,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之所以會煩惱和痛苦的原因,就是因為把與我們有關的人、事、物看得太過實在了,太執(zhí)著了,太較真了。而當我們用緣起性空的真理去深入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一切現(xiàn)象都處在快速變化之中,我們執(zhí)著的一切其實早就變了,只是我們自己一廂情愿地不愿意放下罷了。看清之后即可放下,放下之后即是解脫。只要我們在一切境遇中都堅定于緣起性空這一究竟徹底的法性真理,就可以遠離分別執(zhí)著,獲得自由解脫。
由觀諸腐散,畏懼隨之生。生命短暫,無常難料,一定要珍惜生命,精進于生命真理的追尋,否則無常一到,生死大事未了,悔之晚矣。
三界皆會壞,恐懼生自心。宇宙間所有的一切皆會毀壞,沒有例外,如果不知道自己生從何來,死向何去,我們?nèi)绾蝸戆卜盼覀兊男撵`?
由此發(fā)警覺,觀諸物危境。由此應發(fā)起大警覺,認真仔細地看清自己正身處于生死迷夢的危境之中。
四方多猛獸,紅塵如密林。在這生死無常的紅塵世間,貪、嗔、癡如野獸般吞噬著我們的生命,各種欲望和迷夢深深地裹挾著我們,就像密不透風的暗黑森林。
醒悟隨之起,世界如火焚。我們的生命世界正在被猛烈的劫火所焚燒著,而我們卻仍在其中玩得不亦樂乎,看不到深藏的危險。希望每一位有緣看到雪漠老師《真心》的朋友,都能夠因此而醒悟。
遍布諸灰燼,空洞不誘人。這世界終究會化為灰燼,空空洞洞,沒有任何誘人之處。
由失迷戀意,遂生厭離心。當我們看透了這一切,就不再迷戀紅塵世界,從心靈深處生起厭離心。
沖破諸纏縛,還我自由身。我們應全力以赴精進修行,沖破貪嗔癡慢疑等妄念習氣的束縛,恢復我們本自清凈自由的真心。
掙扎復掙扎,擺脫苦惱心。在修行中,妄念習氣是不那么容易屈服的,這種自我的內(nèi)在沖突和斗爭在某個階段還會比較激烈,但只有繼續(xù)努力精進修行才能降服自己的心,擺脫煩惱獲得清凈。
由是出離意,漸斷欲望根。不斷地深化對緣起性空真理的認識,不斷地堅定出離心,漸漸地斬斷并消除欲望習氣的根源——無明、貪婪、嗔恨、執(zhí)著等。
軟化諸執(zhí)著,消融于虛空。隨著修行的進步,對人、事、物的執(zhí)著就會逐漸軟化、淡化,消融于究竟的空性中。
時時提正念,觀照并反省。不管是專修還是在工作生活中,都要時時提起[觀照并反省]的正念,時時觀心,念念觀心。
斬除欲之源,滋養(yǎng)正覺心。通過相續(xù)不斷逐漸增強的觀照力,即可斬除欲望產(chǎn)生的根源,不斷提高對于自性本心的覺察力、覺悟力。
欲望漸衰退,放棄執(zhí)染心。正覺力不斷增強,欲望就會漸漸地消散,執(zhí)著也會漸漸地放下。
由觀諸夢幻,以悟畢竟空。隨著觀心修行的深入,就會發(fā)現(xiàn)身心內(nèi)外的一切,如夢如幻,看似現(xiàn)象宛然,卻毫無任何實質(zhì),沒有不變的本性,其最究竟的體性即是空性。
省悟常觀照,心遂超紅塵。深刻地體悟到了一切事物現(xiàn)象的空性本質(zhì),就可以經(jīng)常去觀照這個本質(zhì),由此我們的心就可以超越妄想執(zhí)著,獲得自由和解脫。
舍棄諸迷亂,從此成主人。當我們的心徹底舍棄了對一切妄念妄想的攀緣執(zhí)著,安住于自性本心的寂靜、明朗之中,就成了自己真正的主人。
另,關于“緣起性空”的哲學思考,曾經(jīng)發(fā)過一些文章,大多收在了[生命哲學] 文集中,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作者:明空如月(公眾號 明空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