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課:教是為了不教——評楊付軍老師《美麗的顏色》
教師評課:教是為了不教——評楊付軍老師《美麗的顏色》
12月13日上午,作為語文素養(yǎng)大賽的參賽選手,有幸觀摩了楊付軍老師執(zhí)教的自讀課《美麗的顏色》。楊老師緊緊抓住了自讀課的教學特點,通過巧妙的課堂設計,順利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對學生自讀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漁,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效果。
楊老師的課亮點很多,我概括出以下方面。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導入新課后,楊老師并未急著出示本課的學習目標,而是讓學生自己制定目標!應該說讓學生制定目標難度不小,因此楊老師提醒大家,可以結合文后的閱讀提示。有了老師的方法指導,學生們很快討論開來。楊老師要求各小組把意見匯總,選派代表發(fā)言。各組代表踴躍發(fā)言:“需要了解傳記的寫作特點”“需要領會科學家的崇高精神”“要細細品味語言對話”......鑒于老師的方法指導,學生們的發(fā)言很出色,楊老師根據各組發(fā)言,最后進行總結,制定兩個目標:1.感受科學發(fā)現的艱辛,科學家的堅守與樂觀。2.學習傳記的寫作特點。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楊老師巧妙的設計,學生們知道了自讀課可以借助閱讀提示,制定學習目標。
自讀課,需要學生充分的“動”起來,學生不應是旁觀者的角色,他們應是課堂的主角,老師可以通過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巧妙的把學生導入各種情境中。楊老師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緊扣閱讀提示
閱讀提示位于課文之后,一般是配合單元重點,抓住文本的獨到之處進行精要的指導,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課一得”。閱讀提示還會盡可能向課外閱讀延伸,引導學生由教材中的單篇課文走向課外更廣闊的閱讀天地,增加閱讀量,培養(yǎng)閱讀興趣。這也是“三位一體”閱讀體系和“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理念的落實。如本文的閱讀提示中提到讓學生在課外讀一讀《居里夫人》傳,了解這位科學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學貢獻。楊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止一次的引導學生關注閱讀提示的內容。如本課學習目標的制定。
閱讀提示不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內容,而且往往有著明確的閱讀指向,如感受風格或內容的異同、感受作者的精神、體會作品的趣味等,絕不是“為讀而讀”。楊老師把閱讀提示當作學生自學的重要的指導內容,不是為讀而讀,而是讓學生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運用于自學過程。
三、方法指導貫穿始終
本課題目為《美麗的顏色》,楊老師緊緊抓住“美麗”二字,通過“尋找美麗”“讀出美麗”“感受美麗”“探究美麗”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楊老師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比如在尋找“美麗”環(huán)節(jié),楊老師指導學生可以采用跳讀的方式。在“感受美麗”的環(huán)節(jié),楊老師設計了三個問題:1、找出描寫環(huán)境艱苦的句子,并做批注。2、用文中的話說一說提煉的艱難,并做批注。3、從文中找一找居里夫人的話,并做批注。學生看到問題時,已經對于方法也了然于心了。有了方法的指導,學生的自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學習方法的恰當引導,又可以給學生以后的學習提供借鑒,教就是為了不教。
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試圖構建“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自讀課是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新點。它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目標,以自讀課文為主要材料,以學生自我閱讀實踐為主線,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他們自求自得,使教讀課所學知識、方法和能力有效遷移和拓展。可以說,它是聯結課內與課外的重要紐帶,是實現學生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有效渠道。
自讀課老師應把課堂讓位給學生,學生真正的“動”起來,學生有所得才是關鍵。自讀課文在體例上與教讀課文有著顯著的差別:不設預習和課后習題,而代之以旁批和閱讀提示。而設置旁批和閱讀提示,則是為了提供一些“抓手”,使學生的自主閱讀更有效,楊老師充分利用這些“抓手”來組織教學活動。關于自讀課如何上,楊老師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課堂是有遺憾的藝術,楊老師在“讀出美麗”環(huán)節(jié),采用生讀,師范讀,齊讀等方式,個人認為齊讀并不能很好的凸顯情感,對于需要把握情感的語句,學生個人朗讀或者老師范讀會不會更合適?這點想法,也是與楊老師進行探討。
【本文作者:馬集鄉(xiāng)港集學校 張允】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