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瓦爾登湖》有感:田園生活
田園生活
讀《瓦爾登湖》有感
美國亨利·戴維·梭羅著作《瓦爾登湖》描述了作者入住瓦爾登湖畔林居的實錄。從“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到“結(jié)廬在人境,耳無車馬喧”,恬靜的田園生活一向是文士崇尚的,也是讓我們無限向往的。
可這種生活并不是人人都過得。要么如英國查爾斯王子一樣,衣食無憂,生活就是全部工作;要么如大文豪梭羅一樣,博覽群書,有豐富的心靈撐得起悠閑。而大多數(shù)的我們則間歇性的在“雞血”和“雞湯”中串跳:當(dāng)財富不足以支撐物質(zhì)時來碗雞血;當(dāng)精神不足以支撐靈魂時來碗雞湯。
記得《紅樓夢》中有一段岫煙為寶玉解說妙玉的帖子——他(妙玉)常說:‘古人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只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所以他自稱‘檻外之人’。又常贊文是莊子的好,故又或稱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稱‘畸人’的,你(寶玉)就還他個‘世人’?;苏?,他自稱是畸零之人,你謙自己乃世中擾擾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稱‘檻外之人’,是自謂蹈于鐵檻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檻內(nèi)人’,便合了他的心了。梭羅的《瓦爾登湖》更多的是描述一種理想狀態(tài)的生活:既能“檻內(nèi)”也能“檻外”,既能在世外桃源居住探索生活的真諦,又能走訪講演融入社會。而這些無不需要有豐富的心靈作為支撐。無論梭羅,還是陶淵明、蘇東坡,這些名人并不是空口白話地談?wù)撝r(nóng)夫生活,而是躬親過著窮苦的生活,單“安貧樂道”這一項就有多少人做不到。梭羅能安于貧苦的田園生活,主要還是因為他的精神豐富,他涉獵非常廣泛,書中引經(jīng)據(jù)典,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的文學(xué)典故都能信手拈來。我想這就是這些名人與我們的區(qū)別,也是他們能千古留名的原因。
此外書中關(guān)于閱讀的部分我也非常喜歡——讀好書,就是說,要讀實至名歸的理想的書,這是一種高尚的鍛煉,這種累得讀者筋疲力盡的鍛煉,超過當(dāng)今世上的任何運動鍛煉。我就是如此,一直處在閱讀的“舒適區(qū)”,稍有深度的書就讀不下去,身體需要鍛煉,閱讀也是如此。
平安小果果寫于2016年10月19日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本文作者:平安小果果
來自公眾號:平平安安的親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