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優(yōu)秀議論文:魚與熊掌
學習啦: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會取哪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篇《魚與熊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魚我所欲也》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負重前行的過程,途中有美麗怡人的風景,有令人遐想的生活,有值得珍惜的情感,我們總想把這些通通收藏在人生的行囊中,可無奈的是,行囊早已裝滿,無法容納更多的行李。于是,我們就要有所選擇,也要有所放棄。
有一則很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風急浪險的大海上,小船劇烈地搖晃,一個年輕人隨身攜帶著七個背囊——健康、美貌、金錢、友情、智慧、權力、誠信,為了求生,他必須舍棄其中的一些背囊。實在是難以做出抉擇啊!樣樣都很重要,都讓人難以割舍,但終究是要作出取舍的。年輕人最后竟然舍棄了“誠信”,實在令人心痛!
其實,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就在放棄著一些東西。文天祥為了成就大義,效忠國家,放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他看來,生命是“魚”,大義則是“熊掌”;大禹為了治理洪災,放棄了與親人共享天倫的安逸生活,在大禹眼里,享樂是“魚”,蒼生是“熊掌”;魯迅為了喚醒中國這頭沉睡的雄師,毅然放棄了一直堅持的醫(yī)學夢想,在魯迅心中,個人理想是“魚”,民族大業(yè)是“熊掌”。然而,我們并不為他們失去的“魚”而扼腕痛惜,經(jīng)過時光長河的洗刷,沉淀下來的,長存人間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感人佳話,是“棄醫(yī)從文”,“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動人情懷。
泰戈爾說過:“死之隸屬于生命,正如舉足是走路,落足也是走路。”那么,放棄又何嘗不是一種獲得呢?只是看我們如何去思考,以分辨出哪些是人生中應該舍棄的“魚”,哪些又是應該選擇的“熊掌”。
盲人失去了端詳這個世界的機會,但他們卻更加貼近自己的靈魂;維納斯失去了雙臂,卻成就了撼人心魂的美;選擇孤獨也許沒有群居那么熱鬧,但卻有更多的時間去思索生命;放棄玩耍,可以騰出更多的空間來填補知識的空缺。
放棄該放棄的是明智。
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奈。
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zhí)著。
不放棄該放棄的是愚蠢。
這正如魚之于熊掌,正義之于生命。有取必有舍,有舍必有得,只有學會放棄,才有新的開始。
評點:
作者學以致用地借鑒孟子名篇《魚我所欲也》的寫法,構建起行文的框架,以“魚”和“熊掌”設喻,引發(fā)對人生得失的思索,文與題切合得非常緊密。“七個背囊”的故事,文天祥、大禹、魯迅等人的典型事例,泰戈爾的名句信手拈來,較好地闡釋了“學會放棄”的內涵,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周紅)
作者:王錦莎
公眾號:紅批作文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