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教育教學隨筆:點滴需要記錄
學習啦:身為一名小學老師,對于小學的教學工作,你有什么感想?不如給大家分享下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點滴需要記錄》這篇教學隨筆吧!
最近繼續(xù)翻閱了北外曹文博士的書籍——《英語,兒子教我學》,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是以一位英語老師的身份劃寫了許多對于英語教育有幫助的例子、方法、想法等。但當我閱讀完整書之后,我覺得給我最大的感觸不是英語的學習,而是一位母親對兒子的點滴記錄。
對,點滴記錄。曾經(jīng)我朋友圈發(fā)表過最近很是喜歡“儀式感”這個詞匯,在我的字典里,“儀式感”解釋應該是對人們處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的認真執(zhí)著隆重的態(tài)度,當然我的定義很狹義,但我的確喜歡這種帶儀式感的態(tài)度。當然,閱讀完這本書,我似乎對儀式感又有了新的感受和體會,的確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儀式感,但做一個有心的人更重要。
書中,曹博士用日志的形式記錄了兒子8歲起四年間從英語零起點到創(chuàng)作20萬字英語小說的成長過程。書本時間也比較久遠了,開篇的時間是2008年2月25日,略略算起孩子已經(jīng)18歲的摸樣了。今天我是一個落后的讀者捧著此書翻閱了孩子四年的點點滴滴,我不關(guān)心18歲的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到成功的哪一步,可我一直想象著孩子10年后再次翻閱母親對他成長的記錄,他又會是個什么心情什么表情呢。年少時學習英語的這些故事他自己又曾記得在意過多少?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動筆記錄是最原始的一個方式,貴在堅持,可多少人又能堅持呢?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社會,電子產(chǎn)品泛濫,離不開智能手機的時代,遠遠不止書寫一種方式記錄,又有多少能利用起來呢?不知道你是否有這種感覺和感想,如果不做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就這么隨著時間飄逝,記憶再深刻的一輩子也記不全多少吧。我提這么幾個問題:昨天你做了些什么事情?上周你的怎么過的?這個新年長假你又怎么歡度的?也許你能全部完整回答出,但我的感覺是好像什么都沒做就這么過了。這也許正是大家口中的時間過得好快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只是我比較悲觀吧。
我有個習慣,過段時間會重新刷刷自己曾經(jīng)發(fā)過的朋友圈,我不是個刷屏黨,但的確也是隔三差五會來點什么:吃喝玩樂、新聞段子、文章短文等等,比較大眾化。每次翻閱的時候我就能想起當時的心情,甚至有時候因為要查找某個特殊的日子,我也用這個方法來回憶。我想,這就是我記錄點滴的一種最不起眼的方式。就像曾經(jīng)記錄過工作日志一樣,每天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做了什么,一天處理了什么,再加一句心情或者總結(jié),過后的時間翻閱出來似乎時間就是默默陪著我走了一路。這讓我想起了曾經(jīng)的那個年代,媽媽們都喜歡拿本筆記本記錄每天的花銷流水一樣,這個帳本就是見證了家中每一分錢的點滴。
年前,買了彩色打印機、照片紙、相冊,自己動手打印照片夾回相冊。很多年前就開始保存電子照片,但發(fā)現(xiàn)到頭來也沒留下多少,電腦壞掉,密碼忘掉,照片刪掉……反正我也是個不靠譜的人,還是覺得留下那些相片才是最終的安全感,也許是我開始懷舊了,也許這也是種很好記錄方式吧。
我不敢說大話,某個事情某樣事物我保證我發(fā)誓我怎么樣一定堅持下來,但我想告訴自己,生活點滴如果不記錄,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翻遍了就是沒有了,如果不記錄,也許生命中連點滴都留不下多少。不論工作、事業(yè)、孩子、家庭、感情等等,生命中流失的太多,只是缺少重視的形式,有沒有儀式感都不重要,哪怕像我這種直白無力的文字,再次翻閱到,我還是能想起我現(xiàn)在的心情……
作者:朱琳
公眾號:玉峰文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