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故鄉(xiāng)河流的抒情散文:故鄉(xiāng)的小河
學習啦:故鄉(xiāng)的河流承載著我們小時候的諸多回憶與樂趣,讓我們始終不能忘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故鄉(xiāng)的小河》這篇作文吧!
記憶中,那條小河蜿蜒著,流淌著,不見來路,亦不知歸途。
故鄉(xiāng)村北邊那條小河,水總是緩緩地,柔柔的,偶爾遇到幾塊石頭,才有“嘩啦嘩啦”地聲音。但河床一寬,就又如鏡面一般,波紋不驚,柔柔軟軟的樣子。
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在大隊的集體菜園里工作,菜園的前面就是這條小河。
我經(jīng)常跟著父親在菜園里,父親忙得時候,就讓我一個人在這條小河邊玩耍。
夏天的小河柔柔的,河水很清,有絲絲的水草浮動。偶爾還會有些小魚,三五成群,嬉戲著,有時會逆流而上。每當此時,河邊玩耍的孩子們會振奮起來,走進只到腳踝的流水里,把兩根褲管挽得高高地,彎著腰,弓著背,屁股翹得高高地,兩只手快速伸向水中,捧起來。
然而往往捧起了一捧清清的溪水,哪里有魚的影子,會滿是遺憾地吵吵著:“明明抓住了,明明捧在手里了,怎么會沒有抓住魚呢?魚跑哪里去了?”
這樣遺憾的聲音,此起彼伏的不經(jīng)意地,從小河邊玩耍的孩子們嘴里發(fā)出來。
小河里那些小魚兒,被伙伴們這么一抓,就會四散而逃,不見了蹤影,但不多時,就又會三五成群,照樣結伴逆流而行。
有時候,來小河邊捉魚的,可不僅僅是孩童,大人們空閑的時候,也會來湊熱鬧。
柔柔的小河,往下流淌不遠,便是一個開闊地,河水在這里回旋成一個灣。
說是灣,其實并不深,也就是能到半大孩子的膝蓋以上。
小的孩子被千叮嚀萬囑咐,不讓下去。其實大人們看不到的時候,夏天的午后,一直到黃昏,大孩子們都會在這里洗澡,水熱乎乎地,光溜溜的身體,泡在水里,那感覺爽爽的。
大人們白天上坡干活,晚飯后,這里成了他們的自由天堂,洗去一天的疲憊,洗去滿身的灰塵。
大人們白天坡里不忙的時候,就會來小河洗衣服,衣服洗得干干凈凈,便在小河邊上的樹林里,找?guī)最w小樹,把衣服隨便一掛,自然晾干。有時候,也會曬在小河兩邊的草叢里。
這樣遠遠看去,紅的,綠的,黃的,五顏六色的衣服,像一面面旗幟,彰顯出主人的勤勞。
洗完衣服,如果時間尚早,大人們也會興致而起,看到水面“沽沽”地冒著水泡,就會知道里面有稍大的魚。所謂稍大的魚,也無非是虎口長的泥鰍,或者手指粗的“沙里趴”。
在這樣的小河,水如此的清,如此的柔,是不會有太大的魚的。
洗衣人會躡手躡腳地,悄悄地,靠近冒水泡的石頭,用雙手摳住黑黑的淤泥,雙手捂好,慢慢地退出來。
這時會有一條泥鰍在指縫里,滑滑地來來回回扭動著身子。
從小就小膽的我,明知這樣會逮著魚,但寧肯不要那可愛的魚兒,也不會這樣摸黑去撈魚。萬一摸出來的不是魚兒,是那蟾蜍或者青蛙,或者其它什么的,那豈不嚇人呢?
父親倒是有辦法,他把小河邊上用泥巴堵起來,然后把水引進去,再用一個葫蘆瓢子,把泥巴堵好的小灣里的水,舀出來。
水少了,幾根小魚就會在里面急得直蹦亂跳。父親就會把它們捧起來,放在瓢里。再找一個玻璃瓶子,裝上清水,這樣,三,四根小魚就被養(yǎng)在瓶子里,有了一個新家。
有一年冬天,天非常冷。水和魚都在瓶子里結冰了。
看到這情景,我傷心極了。用一個小鏟子,費勁地在院子里的樹底下,挖了一個小坑。準備把小魚埋進去。
父親看著敲打著挖坑。就問我做什么用?我回答說小魚凍死了。準備把小魚埋在樹下。
父親把養(yǎng)魚的瓶子,放在有取暖爐子的屋子里,奇跡出現(xiàn)了,當冰化開了的時候,小魚竟然又游動了起來。
看到幾根小魚又自由自在地游動,我興奮不已找了點饅頭渣渣,弄得粉碎,撒進了魚瓶子。幾條小魚擺動著尾巴,爭先恐后過來搶食。
故鄉(xiāng)的小河帶給我們的歡樂是不言而喻的。
小河邊上有密密的水草,還有天然藥材,如薄荷,野草莓等。大人們把薄荷拔出來,撿個好天,曬干。做成枕頭。據(jù)說有健腦提神的作用。
當青青的野草莓,次第漸紅的時候,孩孑們可高興了。一邊摘,一邊急急地送進嘴里,實在吃不了得,就放進口袋里,帶回家中。
水草底下,被河水沖積,沙土都軟軟地。有經(jīng)驗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圓圓的,沙石頭附近,往往會有一個個的洞穴,這里通常是螃蟹的居所。順著水流,伸手進去,就會摸出一個個的螃蟹來。內行的,會在短時間內摸出不少來,當然也會有被螃蟹夾著手指,疼得哇哇大叫的。
最有經(jīng)驗的,當屬那些沿河而居的人們。多年的經(jīng)驗告訴他們,晚飯后,帶著手電筒,來到小橋底下。
當燈光亮起的時候,那些蟹兵蟹將,就會從角落里爬了過來。不大一會,就會聚集來好多。這時的收獲是不言而喻的。當然,這更多的是一種歡樂,玩過以后,這些憨頭憨腦的蟹兵蟹將,就會被放回小河里去的。
離開故鄉(xiāng)多年,但故鄉(xiāng)小河那點點滴滴的事情,帶給我的是無盡地歡樂。那柔柔的情懷,那沉淀的美麗,都將留在記憶里。
作者:劉國霞
公眾號:臨朐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