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jié)隨筆:童年的含義
學習啦:童年是無可替代的。如若一個人到了垂暮之年還能葆存一顆純真爛漫的童心,那就是最美麗的人生。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童年的含義》。
周一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日子,休息日之后精力充沛,小伙伴們又重聚于教室。而L卻顯得沒精打采、悶悶不樂。細問之下了解到小朋友度過的是忙碌而疲憊的周末:周六上午彈琴,下午繪畫班;周日上午學書法,下午練習講故事、演說稿等。因最近有三個比賽要準備,孩子的情緒被壓垮了——“沒有時間玩,活著有什么意思!”
在之前的一項調(diào)查中,我了解到班里的孩子每人至少報有一門校外興趣班,學兩三門興趣班的占大多數(shù),這其中有些興趣班是孩子自己要求報的,主要是才藝類,如舞蹈、樂器、繪畫、書法等等,也有一部分是家長和孩子商量后決定報讀的,如作文、英語、奧數(shù)等。孩子們一邊渴望著肆意玩耍的童年,一邊卻在父母的苦心引導下“懂事”地走上了一條離童年越來越遠的路上。家長們也有無奈,但一邊無奈著,一邊花大量的精力折騰孩子,也折騰自己。更有甚者,矛盾激化,孩子與父母走向了對立。
以兒童為本位是近現(xiàn)代教育的邏輯起點,但這樣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似乎很難寫入我們的深層心理。太多父母把孩子看成“小大人”,總希望把孩子塑造成成人想要的樣子,而沒有意識到童年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珍貴價值與意義,更談不上珍重童年,尊重兒童。童年并非只作為童年階段而存在,童年所獲得的一切將留在人生大樹最核心處的年輪里,童心的價值更是遠遠超越了年齡界限,在一生中發(fā)揮著神奇的力量。一個快樂飽滿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基礎(chǔ)。家長“贏在起跑線”的觀點對兒童來說是危險的,“揠苗助長”的寓言已被重復了千百遍,然依舊言者諄諄,聽著藐藐。有多少孩子長成了“空心樹”!
兒童的游戲,他們自發(fā)性的歌唱、涂鴉與手舞足蹈,他們對什么事情都有著想親自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想親自探個究竟的熱情,那些小腦袋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的幻想與想象,無不是他們循著自己的方式在成長。這其中的很多活動,在成人看來是無所事事、浪費時間,而對孩子來說正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他以這樣的方式構(gòu)筑大活人,構(gòu)筑未來的自己。成人若時不時去打斷兒童這種生活,去為他安排一些成人看來“有意義的事情”,或苦心安排“學習提高”的機會,是將孩子最重要的成長生生打斷了。必須知道的是,成人的精神世界與兒童的精神世界存在著結(jié)構(gòu)性差異,兒童要經(jīng)過數(shù)次結(jié)構(gòu)性轉(zhuǎn)變才能達到精神的成熟。若將成人世界中有價值的東西,硬生生塞給孩子,而剝奪了兒童本應該擁有的東西,這真的是“一切為了孩子”嗎?成人需要了解與關(guān)注的是兒童的生活面貌與需要,是兒童真正的成長需求,在此基礎(chǔ)上,去民主引導,而非一廂情愿的控制與灌輸,甚至是傳統(tǒng)教育中的成人暴力與專制。
豐子愷先生將童年時代稱作人生的黃金時代,認為孩子“有著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是世間“徹底真實而純潔”的人,堪比神明與星辰。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長大,讓生命一直浸潤在童心世界的快樂和本真中。而豐子愷先生本人也保留著心底的童真童趣,他筆下的貓兒們,傍晚乘涼的女孩,戴著爸爸禮帽,穿著大皮鞋的小孩,“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讓人會心微笑,他的作品處處可見他的童心、慧心、愛心、慈悲心。如果我們也能如豐子愷先生一樣,透過孩子稚氣的面龐看到他們童心的光華,那么看到的就不再是調(diào)皮鬼,而是可敬可愛的天使。對童年的敬意,也既是對兒童的敬意,也是對童心的敬意。
學習是手段,成長是目的。學習是有意識層面的成長,而兒童還有更重要的無意識層面的成長,若作為成人的教育者沒有意識到、沒有充分重視這無意識層面的成長,一棵沒有童年的空心樹,長大后會是怎樣?
教育應當賦予學生當下的美好幸福體驗和感受,以及學生自我價值的肯定,這是教育的應然訴求。無論是知識與能力的獲得還是才藝的培養(yǎng),都應當是打開孩子心靈、發(fā)現(xiàn)靈性的憑借,而非禁錮孩子當下幸福的枷鎖。
當我們真正理解童年的含義,當我們真正學會尊重兒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才有可能真正成為現(xiàn)實。
兒童節(jié),讓我們致敬童年、致敬童心吧。愿我們的孩子在這一去不復返的黃金時代中,得到應有的、充分的自由與快樂!
公眾號:原創(chuàng)生活作文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