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心得:讓玩耍文化回歸
學習啦: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要是過早用填鴨式的方法給孩子灌輸學科知識,反而會引起厭惡,對孩子未來成長不利,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讓玩耍文化回歸》。
昨天又是每月一次的區(qū)運動學科組研討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一位成員和我交流園里的戶外活動開展情況,似乎覺得“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不足,于是和在場的其他成員一起做了一個簡短的交流。大意是請大家先把腦子里的那些所謂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放一下,先在活動的現(xiàn)場從孩子的表現(xiàn)來感受一下是否有“玩性”,在先保證有“玩性”的前提下再來思考和落實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
之所以和大家這樣來說,還是希望每位成員都能夠跳出原有的思維框架和理念約束。對于大多數的成人(包括我自己)來說,我們都需要來反思一下,我們原有的那些所謂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的評判標準真的就是科學系統(tǒng)的嗎?其出處和依據到底是什么?隨著對幼兒體育的實踐和思考越來越久,我的這種感覺就越強烈:體育特別是幼兒體育,目前為止,有著太多的未知,很多價值不了解,很多概念不清晰,很多標準不明確,很多原理不明白。更為糟糕的是當下的學術相輕和市場經濟的紛擾,更是讓幼兒園老師們一頭的霧水,專業(yè)自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擊。前幾天看到一位體育專業(yè)的工作者編寫的一本所謂的幼兒園體育教材,前言部分用了很大的篇幅批判當下的幼兒園體育活動現(xiàn)狀,似乎都是在無意識、無目的的“瞎玩”,不專業(yè),不科學,不系統(tǒng)。這樣的話語自然會讓學前專業(yè)的幼兒老師們感到無比的恐慌,于是就理所當然的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上所謂的“科學、系統(tǒng)”的活動內容來進行組織和實施起來。事實上,這才是當下很多幼兒園課程建構與實施中最可怕的問題。
與所謂“科學性、系統(tǒng)性”缺失更為讓人揪心的是“玩耍文化”的缺失,為什么我們一再的強調放手,原因就在于現(xiàn)在的活動依然缺少一種“玩性”。我們總是擔心放手之后的孩子們玩的不夠“科學、系統(tǒng)”,特別是在運動能力和動作發(fā)展上,所以我們要來設計、組織那些我們認為“科學、系統(tǒng)”的課程與活動,事實上,這些行為更多的是滿足了我們對自身專業(yè)評價的心理需要,而忽視了孩子童年的真正需要,因為很多活動中最缺失的恰恰正是孩子們最需要的就是“玩耍”。
兒子常要我講我的童年故事,每每講給他聽的時候,都會流露出一種贊嘆和羨慕的神情。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蘇北農村,我的同齡人基本都是在一種自由散養(yǎng)的時間中渡過我們的童年時光。那時,父母沒有時間顧得上我們,也沒有工業(yè)化的玩具和電子產品給我們消磨時光,所有的時間都是在戶外,一切能夠獲取的自然物都會被我們改造成玩耍需要的物品,一切活動都是我們自己決定和承擔風險。除了吃飯時間以外,我們都會圍繞一件感興趣的事忙來忙去,直到下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讓我們轉移了興趣。“在那無拘無束的童年時代,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真正負起責任來。”而今天孩子們的童年基本已經變成了一種“高度控制、按部就班”的形態(tài),家庭和社會給于他們自然游戲和運動的機會不斷減少,周邊的環(huán)境和社會信任度的惡化正變得讓孩子們不能獨立玩耍,必須時刻處在成人的監(jiān)管之下。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常被安排的支零破碎,彼此之間毫無聯(lián)系,“有組織的機構化的運動課把運動游戲從兒童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分離出來”。結果就是孩子們的獨立能力越來越缺失。
童年是獨特的。每個孩子都是主動發(fā)展著的人,每個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進行著生長和成熟,每個孩子都會成為獨一無二的他自己。一個人的成長即需要現(xiàn)實層面的知識經驗,更需要精神層面的獨立自主,所以,游戲的“自主、自由”與教育的“科學、系統(tǒng)”并不是矛盾的兩面,而是可以成為幼兒園課程形態(tài)的一體。時至今日,誰又能說真正的“讀懂兒童”,我們只不過都在努力從走近到走進的過程之中,所以別輕易的否定孩子們的自由玩耍,很多時候,是我們還沒有看懂其中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罷了。
公眾號:幼兒體育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