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的感人美文:俺爸俺媽
學習啦:父親與母親的關心是令人感動的,在父母親的生命里,讓我們感恩親情的存在,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俺爸俺媽》。
我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雪花,看著病榻上的爸爸媽媽,理了理那繁亂的思緒。每天伺候他們我無怨無悔,但每每看著他們承受著病痛的折磨,我的心也在隱隱作痛!假如病痛能夠分擔的話,我會義無反顧同他們一起承擔! 想想爸爸媽媽一路走來,想想他們多舛的命運,令人唏噓,讓人淚目。往事像那窗外的飛舞的雪花一樣,或隨風吹散、或瞬間融化,最后只剩下薄薄的一層。這可能就是記憶的沉淀吧!
我出生在吉林蛟河一個叫“愛國”的小村莊,我的爸爸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小學教師,為什么要強調令人尊敬呢?因為那時爸爸經常在放學后給學生補課,絕對是義務的,他一直這么認為那都是他應該做的份內的事兒。寧肯先把家里的活放一放,也要把學生的課先補完。我的媽媽是一位沒有文化的家庭主婦,雖然沒有文化,可是她對孩子的愛絕對是偉大而無私。 爸爸有文化,媽媽卻沒有,這樣的組合在當今社會很是鮮見,可在那個年代卻是屢見不鮮。那個年代講究“成分論”。那還是六十年代,爸爸的成分不好——地主,所以即使爸爸特別聰明,學習特別好,而且高中畢業(yè)已經考上大學了,卻因為成分而止步于大學門檻外,我爸一氣之下下鄉(xiāng)做了知青,一九六五年下鄉(xiāng)到愛國村。兩年知青生活后,同期的知青陸陸續(xù)續(xù)都返城了,而俺爸依然因為成分問題回不了城,并且那個時候爸爸已經二十七歲了,在那個年代這個年紀不結婚的已經非常少了,我爸依然是因為成分不好而娶不到老婆。我媽比我爸小七歲,因為小時候得過癲癇病,所以身體不是很好,而且智商也有點受到影響。經人介紹他們相識了,一個成分不好,一個身體有毛病,就這樣他們互相將就成為了一家人。
爸爸媽媽一共養(yǎng)育了我哥哥、大姐、二姐還有我四個孩子,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爸爸為了養(yǎng)家砸過石頭,下過煤礦,扛過木頭……在我二姐出生之后的一九七五年,爸爸成為村小的民辦教師,之前也是因為成分問題而遲遲不被重用,后來是因為當地的教師水平太差(連小學高年級的課程都教不明白),只好讓我爸當老師,來優(yōu)化當地的教師隊伍。即便是爸爸有了一個月三十來塊錢的工資,家里的生活還是捉襟見肘。在我的記憶里,小時候天天吃玉米面餅子,媽媽經常去鄰居家借糧,常常吃不飽;我從來沒有新衣服穿,就是撿姐姐們穿小的補丁摞補丁的衣服,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xù)到我上中學。因家里實在沒有錢供我,我只好中學沒讀完就輟學了。經歷這么多,我從來沒有埋怨過父母,反而更加心疼他們。
知道為什么心疼爸爸媽媽嗎?主要是源于他們沒有共同語言的婚姻。媽媽沒有文化就算了,而且智商還因為身體原因有點低,爸爸和媽媽根本沒有共同語言,用當下的話,就是不在一個頻道上!因此我特別能理解爸爸的不易,現在更加理解為什么我小的時候我爸除了工作時間就會打牌打麻將,那時候很多人還會說我爸沒有正事兒,其實他的苦惱有誰理解呢!但是不管怎么樣,我要感謝我爸,沒有和媽媽離婚,讓我有一個完整的家,這樣的婚姻換成現在可能早就結束了。
而我媽雖然沒有文化,雖然身體不好,但是依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無私的愛著她的孩子們,一直到我長大了成了家,我們還依然享受著媽媽無私的愛。有時候我回娘家趕上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媽媽恨不得衣不解帶地守護著我!我要說俺媽比任何媽媽還要偉大,天下的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別人的媽媽百精百靈的,為孩子做什么不會覺得太吃力,而我媽要比別人媽媽多付出太多的辛苦才能帶好我們。我媽不光要帶孩子還要承擔伺候老人——我的爺爺奶奶,甚至我奶奶的爸爸都是我媽養(yǎng)老送終的。我奶奶在我家生活不能自理整整十年,都是我媽伺候的!媽媽用她善良和孝順的舉動,無數次感染著我!讓我感受愛,傳遞愛!
以前生活不好,爸媽始終沒享過什么福,現在日子好過了,可是爸爸媽媽卻食不甘味了。爸爸患多發(fā)性腦梗已經快十年了,以前還能拄著拐棍自己走路,從2017年春節(jié)后病情加重了,徹底不能行走,現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且腦萎縮的嚴重,除了老人老事兒能記得,好多事情都弄不明白,以前的爸爸腦算比計算機還要快,可是現在……,甚至有一天居然說我媽是他媽媽,抱著爸爸我哭了??粗艺媸呛眯奶?,他真的成了“老小孩兒”了,我會用對待孩子的心用心地伺候他的。
媽媽肝癌晚期已經三年多,現在每天都靠吃止疼藥抵御疼痛,她也知道自己的病很嚴重,經常會說:“我的病很嚴重啊!不是什么好病,死不怕,就是放心不下我老姑娘,心疼我老姑娘。”媽媽嘴里的老姑娘就是我!寫到這里,又一次淚水模糊了雙眼,覺得自己好不孝,這么大人還讓父母惦記!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我現在最應該做的!
感謝上蒼賜我平凡卻無私地愛我的父母,感謝爸媽一直陪我到現在,感謝爸媽教會我善良、孝順!我們一定要注重善的延續(xù),孝的傳承!不論你多么貧窮或富有,多陪陪老人吧,不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而心生遺憾!
公眾號:咱們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