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讀書筆記
《古代漢語》讀書筆記
《古代漢語》讀書筆記 蘇武傳
一、字:竝==并,毉==醫(yī),蹈—搯,畔——叛,縣→懸,見→現(xiàn),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歡,- 霑==沾,衿==襟,決→訣,歐→嘔,鄉(xiāng)→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強(qiáng),須→鬚.
二、虛詞:1 、少以父任:因(介)。2 、稍遷:逐漸。3 、數(shù)通使相窺觀:屢次。(副)。4 、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如果。5 、明日復(fù)然:如此(代詞)。6 、君因我降:依靠,憑借。7 、即時誅滅:立刻。8 、羝乳乃得歸:才。9 、信義安所見:哪里(疑代)。`10 、壹聽陵言:一定、務(wù)必要。(副)11、具自陳道:全部。12、令漢且貰陵罪:令,假設(shè)。且,姑且。12、庶幾乎曹柯之盟:庶幾,差不多。乎,句中語氣詞。13、已矣:算了吧。14、凡隨武還者九人:總共。
三、實詞:1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對年長者的尊稱。“行”,輩份。3 、因厚賂單于:送厚禮。4 、置幣遺單于:泛指用作禮品的玉、馬、皮、帛等物。5 、會武等至匈奴:正遇上。6 、數(shù)通使相窺觀:窺探觀察。7 、欲發(fā)使送武等:派遣。8 、以狀語武:“狀”情況。“語”,告訴。(動)9 、單于使使曉武:前“使”,動詞,派。后“使”,名詞,使者。10、會論虞常:判決罪犯。11、副有罪,當(dāng)相坐:相連坐,一個人犯罪,他的親屬也要連帶一同受罰,稱為“連坐”。12、馬畜彌山:滿。13、即時誅滅:殺。14、白單于:報告。15、羝乳乃得歸:“羝”公羊,“乳”,生育。16、杖漢節(jié)牧羊: “杖”拄。(動)“節(jié)”,使節(jié)。17、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18、扶輦下除:臺階。19、宦騎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宮:囚禁。21、法令亡常:無。22、因泣下沾襟,與武決去:“泣”,淚。“決”,訣別。23、旦夕臨數(shù)月:哭吊死者。24、如惠語以讓單于:責(zé)備。25、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駑,才能低下。貰,赦免,寬大。
四、詞類活用:1 、宜皆降之:使動。使…投降。2 、輿歸營:名→狀,用車。3 、單于壯其節(jié):形→意動,認(rèn)為…壯勇。4 、欲因此時降武:使動,使…投降。5 、劍斬虞常已:名→狀,用劍。6 、空以身膏草野:名→動,肥美、滋潤。7 、反欲斗兩主:使動,使…斗。8 、單于愈益降之:使動,使…降。9 、絕不飲食:使動,使…飲食。10、別其官屬?;莸龋菏箘?,使…分開。11、王必欲降武:使動,使…降。
五、句:1 、何以復(fù)加?(疑代)2 、何謂相坐?(同上)3 、何以女為見(同上)。4 、子卿尚復(fù)誰為乎?(同上)5 、皆為陛下所成就:“為所”被動句式。6 、雖欲報恩將安歸:(疑代)
六、常用字:
1 、賂:(1 )常用義:(贈送的)財物。(2 )引申義:用財物贈送給別人。如“因厚賂單于。”—賄賂(帶貶義)。上古時“賄賂”用“賕”字來表示。
2 、闕:(1 )本義:皇宮門前兩邊的樓,中間有通道。如本課“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北闕”就是皇宮北門兩邊的樓。(2 )引申義:A 一般的城樓—朝廷—宮殿。B 豁口、空隙讀que ,——缺點、缺漏,此義現(xiàn)多寫為“缺”。(3 )又讀jue.通“掘”。
3 、乳:(1 )本義:人或鳥的生育(動),(2 )引申義:A 其他動物的生育。如本課“羝乳乃得歸”—乳房或乳汁—初生的、年幼的(形)B 哺乳期間的動物。
4 、再:用法:作數(shù)詞,兩次或第二次。不同于現(xiàn)在用來指行為的重復(fù)。如本課“愿勿復(fù)再言”。古代表示行為重復(fù)的是“復(fù)”。
5 、賜:從貝從易,易亦聲,會意兼形聲字。(1 )本義:賞賜、賜給,本課“幸蒙大恩,賜號稱王”。(2 )引申義:賜予的財物或恩惠。
6 、朝:(1 )本義:早晨。如本課“人生如朝露”。讀zhao(2 )引申義:早晨向父母或君王省視、拜見、問安—拜見—使動,使朝見—朝廷—朝代。以上音讀chao
第二十一課班超傳
一字:研→硯,直→值,覩==睹,裁—才,然→燃,鈆==鉛,禽→擒,→勢,卹==恤,——邀,張→帳,萌—氓,縣→懸,蠲——捐,覩,匈→胸。
二虛詞:1 、而當(dāng)封侯萬里之外:你。2 、后忽更疏懈:改變。3 、具服其狀:全部。4 、愿將本所從三十余人足矣:原本、原先(副)。5 、互抱超馬腳不得行:交錯、交替,這里有紛紛的意思(副)。6 、超因此叵平諸國:完全(副)7 、庶幾張騫棄身曠野:希望。(副)8 、宜因其力:依靠、憑借。9 、盛毀超擁其愛妻:大力、深(程度副詞)。10、莫不賓從:沒有(副)。11、其封超為定遠(yuǎn)侯:語氣副詞,表祈使或命令。
三實詞:1 、祭酒,布衣諸生耳:“祭酒”,古禮,后因以為官名,這里等于說先生。“布衣”,平民的代稱。2 、帝乃除超為蘭臺令史:封官。3 、后坐事免官:因犯罪。4 、具服其狀:承認(rèn)。5 、并求更選使使西域:前“使”,名詞,使者,兼語;后“使”,動詞,出使。6 、固欲益其兵:增加。7 、因辭讓之:責(zé)備。8 、逆遣吏田慮先往降之:預(yù)先。9 、下詔征超:招回。10、效命絕域:獻(xiàn)出。11、尚能和輯諸戎:懷柔、團(tuán)結(jié)。12、將弛弄及義從千人就超:投向。13、盛毀超擁其愛妻:誹謗。14、啖以重利:利誘引誘。15、陰緩所得生口:“陰”,暗中。“生口”,俘虜。16、遂去其妻:離開。17、若邑任在外者:勝任。18、便留與從事:辦事。19、可須夜鼓聲而發(fā):等待。20、及臣生在:趁時。
四、活用:1 、不恥勞辱:用于意動,以…為恥。2 、超手格殺三人:名→狀,用手。3 、帝壯超節(jié):意動,以…為壯,贊許。4 、超既西:方名→動,向西走。5 、因辭讓之:名→狀,用言辭。6 、逆遣吏田慮先往降之:使動,使……投降。7 、終不聽其東:名→動,向東行。8 、寇盜河西:名→動,侵犯。9 、復(fù)沒都護(hù):使動,使…復(fù)沒。即推翻。10、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形→使動:使…苦。11、狐死首丘,代馬依風(fēng):名→動,頭朝向。
五、句:1 、卿弟安在?(疑代)2 、恐見疑于當(dāng)時矣:被動句。3 、是何言之陋也!(感嘆句)這說的話是多么的淺薄。
六、常用字:
1 、除:(1 )本義:宮殿的臺階。如“扶輦下除”(2 )引申義:一般的臺階—去舊生新,除去—每年的最后一天—官吏的任命,本課“帝乃除超蘭臺令史。”
2 、更(1 )本義:改變、更換。如本課“后忽更疏懈”。(2 )引申義:A 舊時夜間報時的單位,如三更、五更。B 另外(副)讀去聲,如本課“并求更選使使西域”—再、又。如“更上一層樓”。(3 )假借為“經(jīng)”,經(jīng)歷。(4 )假借為“庚”,繼續(xù)。
3 、須:(1 )本義:胡須。(2 )引申義:獸的須。(3 )假借義:等待如本課“可須夜鼓聲而發(fā)”—需要—必要、應(yīng)當(dāng)(助動詞)
4 、質(zhì):(1 )本義:抵押。如“遂納子為質(zhì)”(2 )引申義:樸實—本質(zhì)、體質(zhì)—質(zhì)地、底子—斬殺犯人時墊底的砧板。此義后造“櫍”“鑕”以區(qū)別。——質(zhì)問—對質(zhì)。
5 、就:(1 )本義:接近、趨向,如“陳力就列”,如本課“廣德乃遣使就超請馬。”(2 )引申義:采納、擇取。——成就、成功,如“三窟已就”
6 、格:(1 )本義:樹木的長枝條。如“枝格相交”(2 )引申義:柵欄—阻止、阻攔—抵擋、抵御—搏擊,如“超手格殺三人”—方格—格式、規(guī)格、標(biāo)準(zhǔn)。(3 )假借義:常被借為“佫”,表示到達(dá)、來到,——通達(dá)、感通—窮究、探底。
第二十二課華佗傳
一字:→…旉→敷,藏→臟,兒→倪,支→肢,管—脘,欬==咳,煖==暖,利→痢,酢→醋,鬲→膈,反→返,縣→懸,去—弆,已—以,彊→強(qiáng),頸—經(jīng),猨==猿。
二、虛詞:1 、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且”,將近(副)。“而”,然而。(連詞表轉(zhuǎn)折)。2 、病亦行差:將(副)。3 、適至:剛(副)。4 、卒頭眩墮車:突然,同“猝”。(副)5 、卒可得寐:終于。6 、病是也:這,指示代詞。7 、其人盛怒則差:非常,程度深,(副)。8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大都(副)。9 、以醫(yī)見業(yè):用在動詞前,指代自己。10、適值佗見收:“適”,正好。“見”,被。
三、實詞:1 、太尉黃琬辟,皆不就:“辟”,征如任用。“就”,就任。2 、語其節(jié)度:服藥的禁忌及注意事項。3 、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yīng)除:“壯”,量詞,一灸叫一壯。“應(yīng)”,應(yīng)手。4 、若當(dāng)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dāng)引某許,若至,語人”:“針”,扎針,中醫(yī)和一種治病方法。“引”,延長。“許”,處。“語”,讀去聲,告訴。5 、病亦行差:病愈。以下同。6 、人亦不自寤:醒,感覺到。7 、藏氣已絕于內(nèi),當(dāng)涕泣而絕:前一“絕”,斷絕。后一“絕”,死。7 、故令不時愈:應(yīng)時。8 、彭城夫人夜之廁:到(動)。9 、呻呼無賴:辦法。10、止親人宿:留宿。11、五日卒:死。12、欲造佗:到去。13、逆見:迎面。14、士大夫不耐痛癢:疼痛難受。(偏義復(fù)詞)。 15、此脈故事有胎:(按照)先例。16、必燥箸母脊:附著。17、長可尺所:表示大約的數(shù)量。18、佗恃能厭食事:侍奉,侍侯人。19、考驗首服:拷問審究。20、普依準(zhǔn)佗治:依據(jù)按照。21、人體欲得勞動:運(yùn)動。22、動搖則谷氣得消:運(yùn)動。23、熊頸鴟顧:通“經(jīng)”,掛。24、漆葉處所而有:處處。 25、朝歌云:句末語氣詞,有“據(jù)說如此”的意思。
四、活用:1 、縫腹膏摩:名→狀,用藥膏。2 、不汗,后三日死:名→動,出汗。3 、佗脈之:名→動,切脈。4 、以醫(yī)見業(yè):名→動,作為職業(yè)。5 、佗久遠(yuǎn)家思?xì)w:形→動,遠(yuǎn)離。6 、此可以活人:使動用法,使…活。7 、太祖累書呼:名→狀,用書信。8 、熊頸鴟顧:名→狀,像一樣。9 、動諸關(guān)節(jié):使動用法,使…動。10、輕體:形→使動,使…輕。11、于是傳付許獄:名→狀,用傳車。
五句:1 、車邊病是也:(判斷句)2 、耳目聰明:分承修辭方法,即耳聰目明。
六、常用字:1 、傳:(1 )本義:古代送信或供使臣往來的一種快車。如本課“于是傳付許獄”(2 )引申義:驛舍或傳舍—一般的傳遞、傳送—流傳—傳記—注釋或解釋經(jīng)義的文字—“經(jīng)”以外的“賢人”著作也稱為傳。
2 、許:(1 )本義:應(yīng)允、許可,(動)如“公弗許”。(2 )引申義:同意、贊許。(3 )處所(名)如本課“當(dāng)引某許”(4 )用在數(shù)量詞后面,表示不能確定的零數(shù),如本課“吐出三升許蟲”。(5 )如此、這樣(代),如“許多”。
3 、辟:(1 )本義:刑,刑法。(2 )引申義:法度、法律—制定與執(zhí)行法的君主,音讀為。——上對下的征召,如“太尉黃琬辟”。(3 )假借義:A 避免;B 開辟—消除、排除;C 偏僻—邪僻。
4 、案:(1 )本義:木制的托盤。(2 )引申義:矮長桌、幾案—案卷、文書—查辦—查訊、審問。(3 )通“按”,用手摁或壓。如本課“案脈,胎未去也。”
5 、著:(1 )明顯、顯露。讀音zhu ,引申為:著述、寫作。(2 )附著,加于上。如本課“必躁著母脊”,后寫作“著”,讀zhuo—穿(衣),動詞。
6 、經(jīng):從糸從,亦聲。(1 )本義:機(jī)上的縱線,泛指紡織物上的縱線。(2 )引申義:主干—常法、經(jīng)典,如本課“兼通數(shù)經(jīng)”—度量、畫分,如“辨正方位,體(分)國經(jīng)野”—經(jīng)略、經(jīng)營連用,表謀畫、籌畫并管理。
第二十三課肥水之戰(zhàn)
一字:已—以,閑→嫻,闕—缺,趣—趨,陳→陣。
二、虛詞:1 、其以司馬昌明為尚書左仆射:表命令的語氣副詞。2 、茍為諂諛之言:茍且、隨便。3 、仍有后患,悔無及也:更、并。(副)4 、卿其勉之:表祈使的語氣副詞。可譯作“希望”。5 、非汝,誰與成之:“非”,除了。“與”,介詞,后省賓語“我”。6 、今大敵垂至:將要、快要。7 、吾其左衽矣:大概。(表推測的語氣副詞)8 、若移陳少卻:稍。9 、秦兵大敗:全(副)10、其走者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其”,那些(代)。“且”,將要。
三、實詞:1 、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入侵。2 、民每十丁遣一兵:成年男子。3 、勢還不遠(yuǎn),可先為起第:“還”,返回。“第”,府第、住宅。4 、茍為諂諛之言以會陛下之意:逢迎、迎合。5 、安夷然:坦然無事,一點不著急的樣子。6 、已別有旨:“別”,另外。“旨”命令。7 、便為敵手而雙不勝:相匹敵。8 、安遂游陟:登山。9 、桓沖深以根本為憂:樹根,比喻事物的關(guān)鍵部分。10、謝安固卻之:“固”,堅決。“卻”推卻。11、朝廷處分已定:安排、部署。12、西藩宜留以為防:本義為籬,引申為國家的屏障。13、有廟堂之量:宰相的別稱。14、克之,執(zhí)平虜將軍徐元喜等:捉獲。15、融馳使白秦王堅曰:報告。16、兼道就融于壽陽:“兼道”,以加倍的速度趕路。“就”,靠近、會合。17、今乘諸軍未集:聚集、集合。18、融馳騎略陳:巡行。19、自相蹈藉而死者:踐踏。20、因與張?zhí)戾a、徐元喜皆來奔:投奔。21、了無喜色:完全沒有。22、徐答曰:慢慢地。23秦兵逼肥水而陳:緊靠。
四、活用:1 、吾其左衽矣:名→動,穿左衽的衣服,即外族服裝。2 、欲不戰(zhàn)以老秦師:形→使動:使…疲憊。3 、、草行露宿:名→狀,在草野中,在露水中。
五、句:1 、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辭方法。指代晉國將要被符堅滅亡。2 、為晉兵所殺:被動句式。
六常用字:1 、還:(1 )本義:返回。如本課“勢還不遠(yuǎn)”。(2 )引申義:交還、歸還—交納租稅—仍然、重復(fù)(副)今讀hai ,舊讀huan. ——進(jìn)一步、更加。
2 、歸:(1 )本義:女子出門嫁人。(2 )引申義:回家、回國。如本課“今兵斷其歸津”—歸還—歸附。(3 )通“饋”,kui ,贈送。(4 )通“愧”,kui 慚愧。如“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
3 、集:(1 )本義鳥群停在樹上。(2 )引申義:一般事物的聚合。如“今乘諸軍未集”—事情的成功—詩文的匯集(3 )通“輯”,安定。如“故使軍司馬班超安集于以西。”
4 、別:(1 )本義:分解、分開。如“別其官屬常惠等”。(2 )引申義:分別、辨別—離別、告別。(3 )古代“別”代“另”字。
5 、色:(1 )古義:臉色、氣色。如“作色”多指發(fā)怒。(2 )常指美色—不同的色彩。(3 )“顏色”: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詞組,指臉上的氣色、表情。
6 、寇:會意字,從從元從攴。(1 )本義:入侵、侵犯。如“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2 )引申義:入侵者、敵人。如本課“豈可復(fù)留此殘寇”。(3 )后起義:強(qiáng)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