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電影觀后感范文精選
《賽德克巴萊》劇情很簡單,就是日本侵占了賽德克人的地盤,然后賽德克人跟日本人打起來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馁惖驴税腿R電影觀后感范文精選,希望你喜歡。
賽德克巴萊電影觀后感范文精選1
《賽德克巴萊》觀后感:什么是信仰?
什么是信仰?圖騰印記,太陽旗,彩虹橋,是櫻花短暫開謝的絕美,是賽德克人臉上獨有的驕傲。
沒有抗日的深明大義的復國仇恨情懷,《賽德克巴萊》只是站在臺灣原住民的角度,以他們的視角突顯人性善惡,展現(xiàn)歷史大背景下的矛盾糾結,禮貌和野蠻的沖突是全片最大的亮色?!凹热荒銈兊亩Y貌,只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們就讓你們看到野蠻的驕傲!”片中花岡一郎一角是在日本文化教育下的賽德克人,他夾在兩種身份之間糾結,進神社還是進獵場。既不能得到日本禮貌人的認同,又有著本根的血統(tǒng),最終的他用原住民的彎刀以日本武士的切腹方式結束了自我的生命。
看后,片中一些畫面和片段總是久久在腦海揮之不去。莫那魯?shù)辣持廊サ母赣H時的嚎嚎大哭,賽德克殺死日本人時女人哭喊和配樂悲壯的女聲歌謠,賽德克女人與孩子分別一同上吊自殺的場景還有花岡一郎忍痛殺死妻子和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那些直入人心的慘烈悲痛,那些哼唱出生命信仰的歌謠,沒有一部電影能夠使我在人性角度面前顯得如此無助如此震撼。片中族群相互殘殺的仇恨和原住民與日本人的仇恨,沒有絕對的惡和善,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一方的禮貌侵入另一方的自由領地,一方信仰太陽,一方信仰彩虹,為了彼此的信仰戰(zhàn)場廝殺。在殺戮面前的,似乎民族仇恨隨著兩方的血腥場面隨之而散,我看到的是赤裸裸的生命,看到的是信仰的堅守。這是場死的戰(zhàn)爭,用賽德克巴萊的話說,是通向祖先彩虹橋的戰(zhàn)爭。它沖擊的是現(xiàn)代社會信仰缺失的精神狀態(tài),更是我們尋根的呼喚。在現(xiàn)今無根漂浮的病態(tài)社會,早已沒有原始人的圖騰信仰,早已沒有那顆勇敢的心,我們是盲目浮夸的一代,工具理性盛行其道,信仰便成了和夢想一同的奢侈精神產物。在所謂的現(xiàn)代禮貌的同化下,我們那種原始初萌的心呢?我們是不是已經丟失了最珍貴的人性?反思“我是誰”,這種尋根的沖動從沒有如此強烈。
“拿生命換取圖騰印記,拿什么換回那些年輕的生命?”“驕傲!”那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族群,賽德克巴萊,真正的人。這部影片受到了臺灣觀眾的認可和共鳴,卻在大陸這邊慘遭票房和各種批評的壓力。真正能夠從原住民的視角去看所謂的民族大義的史詩,在我看來,反倒比那些宏大敘事的電影更能打動人的心靈,更能引起大眾的反思,因為人性和信仰,會比仇恨和簡單的正義來的更震撼更有精神的力量。
賽德克巴萊電影觀后感范文精選2
12月11日午時電影沙龍《賽德克·巴萊》如期而至,在看完影片,聽了同學們的分享體會以及和教師一齊討論之后,我收獲了很多。
影片主要講述了1895年中國割讓臺灣,日軍占領臺灣35年后,當?shù)赝林柯潇F社的頭目莫那魯?shù)兰燮渌柯涞娜藗児餐纯谷哲?,最終被鎮(zhèn)壓戰(zhàn)死的故事。
影片開頭的一幕便是莫那魯?shù)溃谝淮潍C殺后成為英雄,紋上了象征他身份的圖騰,這意味著他將承擔遵守祖約,守護祖靈之家的職責。這是賽德克人自我的信仰文化,圖騰是他們成為真正男人的象征,而祖靈之家是他們的獵場,在他們的信仰體系逐漸瓦解之時,年輕一代臉上逐漸不再紋有圖騰時,想要為驕傲而戰(zhàn),而圖騰是他們的驕傲。獵場,是一個部落狩獵的獨立場所,一個部落是絕不會允許其它族人踏足他的獵場的,因為那里是他們族群生活的空間,就像莫那魯?shù)篮丸F木瓦力斯的仇恨就是在爭奪獵場之后結下的那樣,可知獵場對他們的重要性,所以當日本人不斷伐木然后導致他們獵場縮小時,沖突就產生了。
另一方面,禮貌與野蠻的沖突在影片里也是表現(xiàn)得也很明顯?;◢徱焕珊突◢彾杀闶菉A在這組矛盾中生活著,日本人阻斷了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可也帶來了先進的禮貌,學校、郵局、鐵路讓他們不想退回野蠻的狀態(tài),因而他們在自我是日本人還是賽德克人中痛苦掙扎,雖然戰(zhàn)爭的爆發(fā)讓他們被迫站在了祖靈一家,然而二郎卻以穿著和服切腹的方式結束了自我的生命。不可否置的是,入日本神社還是進祖靈之家,這種身份認同的危機,依舊發(fā)生在他們身上,如何選擇依舊困擾著他們。
影片的有那么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禮貌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就要讓他們看看野蠻的驕傲!我們不能區(qū)分出相對而言的什么是禮貌,什么是驕傲,但我們能夠學會的是能夠如何去發(fā)現(xiàn)和理解這個世界,我們的視角應當放在如何去關注和發(fā)現(xiàn)賽德克的文化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去理解是什么讓賽德克人有了共同維系生活與身份的紐帶,而不是使用我們自我的視角并把我們自我的想法賦予這部影片中,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這段歷史和這種文化,也許能讓我們學會更多的東西。
賽德克巴萊電影觀后感范文精選3
賽德克巴萊觀后感:我們的血應當灑向哪里
花時間品味了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魏德圣的《賽德克巴萊》,應當說是部讓人看完血往上涌的好電影,導演用四個多小時的剪輯,證明了我們的血應當灑向哪里。
同國內一些歷史題材的電影相比,《賽德克巴萊》有很多讓人看完久久不能平息的東西,這種東西用日本人的話說是武士道精神,用賽德克巴萊們的話說是出草或獲得彩虹橋通行證,用筆者的話說,就是植根于一個民族內心的血性,沒了血性就要滅亡,先散失外在的部分,最終連靈魂也給交出去。
莫那魯?shù)雷鳛樽彘L,其領袖的氣質是從每一次狩獵和出草中累積下來的,對異族怒目而視,對兄弟交杯而飲,不用那么多豪言壯語,只需要在那一刻拔刀上前取首級,讓噴涌的熱血澆滅內心的怒火,就是這么簡單。祖先的基因得以延續(xù),美麗的獵場生機永存,其他的,都是扯淡。
我們的血應當灑向哪里?這是筆者認為電影的主題,作為男性,當種族生存的威脅如影隨形,勿需猶豫躊躇,帶上武器去戰(zhàn)斗吧,對一個真正的賽德克巴萊來說,拔刀的那一刻已經沒有任何敵人能夠阻擋,不僅僅因為血拼之前生死早已被蔑視,更因為心底的完美家園正在等著自我,如果說這是野蠻,那人類的禮貌還不如此純潔。
生命是可貴的,人的動物屬性要求人有強烈的求生本能,能讓人自愿放棄這樣寶貴生命的東西,必須不是獸性而是人性!為了守望美麗的獵場,心愛的妻兒以及祖先們安息的靈魂,拼死搏斗的賽德克巴萊們,讓我體會到了人類的驕傲,那是藐視一切的驕傲,又是最虔誠的祈禱。戰(zhàn)死沙場,血染成河,賽德克巴萊們守住了心靈的家園,這也是我們應當把血灑向的地方。
導演用充滿美感的暴力,企圖喚醒觀眾異常是中國觀眾的什么,你要問我那究竟是什么,我只能告訴你,好比回蕩經久不息民謠的山谷里,賽德克巴萊們那逍遙自在、與森林同生共滅的靈性。
賽德克巴萊電影觀后感范文精選4
從影片中我們能夠了解到,賽德克人的生活方式是打獵,而他們的生存空間就是獵場,因而他們經常為了爭奪獵場而展開種族斗爭。他們用打到的獵物與漢人換鹽,這就涉及到了他們與外部關系的建立。土著部落經過交換鹽的方式成為了所謂的“納稅人”,即受到了當時“政府”的管制。在日本人殖民之前,土著部落的交易場所是山下的漢人居住地;而在日本人統(tǒng)治了這片區(qū)域之后,他們建立起了類似社區(qū)的交易處,改變了當?shù)厝说慕灰追绞胶徒灰讏鏊?。那么,這時候我們又會疑惑:日本人是如何在土著部落不理解異族人的情景下成功的進入這片區(qū)域,并且建立了某些統(tǒng)治他們的機制呢?對于這個問題,影片中也有所體現(xiàn)。除去一開始的暴力進駐,接下來長久的統(tǒng)治就有賴于日本人與原住民雙方之間的妥協(xié)了。
從當?shù)厝嗽诖颢C時去日本派出所借槍的情節(jié)我們就能看出,日本人尊重了他們的打獵傳統(tǒng),他們承認了賽德克人的獵場。日本人不與賽德克人爭奪他們所信仰的獵場,而只要木材。在賽德克人的產權概念之中,他們的獵場指的是林子中的會跑的動物,活的就是他們的,至于不會動的,樹木等,他們不在乎。簡單來說,就是日本人所需要的與賽德克人信仰的獵場沒有沖突,因而他們能夠和平共處一段時間。那么,為何賽德克人又反抗了呢?問題還是出此刻了獵場的沖突和信仰的消亡之上。樹木沒了,自然林子里的獵物也少了,那么他們的獵場也不存在了。至于信仰,在這些“生番”被日本人進行殖民教化之后,很多年輕人的臉上已經失去了他們應有的圖騰,即日本人影響了他們的信仰的傳承,于是賽德克人為了獵場、為了圖騰,進行了一場“不是求生,而是向死”的反抗。
最終,經過麥思杰教師的講解,我意識到,我們不能經過我們的視角和眼光去評判他們原本的生活方式,不能居高臨下的去俯視別人的禮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他們如何看待自我的禮貌,如何評判他們所處的“社會”。就像麥教師說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評價禮貌,而是理解禮貌。同時,麥教師所舉出的馬林洛夫斯基的例子讓我更清楚地明白,野蠻和禮貌的概念不是絕對的,而我們卻由于自我不一樣的生活經歷而界定了我們所處的社會,也主觀的界定了野蠻與禮貌的概念,所以野蠻與禮貌應當是相對的。
以上,就是我觀看了這部影片以及與同學們的探討所理解到的和學習到的東西。期待下一次的學習機會。
賽德克巴萊電影觀后感范文精選5
《賽德克巴萊(太陽旗)》以甲午戰(zhàn)爭時期中國戰(zhàn)敗后臺灣被割讓給日本為大背景,主要講述了在此背景下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對抗日本、屈從日本、并在莫那·魯?shù)朗最I的帶領下反抗日本的歷程。
影片開篇的場景為屯巴拉社人狩獵時正逢馬赫坡社人出草,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展現(xiàn)了賽德克族人的勇猛好斗。當時還是馬赫坡社頭目兒子的莫那·魯?shù)啦徽撛讷C物搶奪過程中還是兩個部落的沖突過程中都表現(xiàn)得尤為出色,所以他臉上被紋上賽德克族象征英雄的圖騰。影片刻畫的青年莫那·魯?shù)篱_始是驕傲自信又張揚,甚至是有點沖動的,直至日本官兵來犯,父親戰(zhàn)死、莫那見識到敵我力量懸殊后才將自我所有的驕傲收斂起來。成為首領的莫那為保存族群向日本“卑躬屈膝”??墒牵嗄昴怯卸囹湴?,就有多不甘。電影中莫那在馬赫坡社投降后毆打日本警察,被制服時他卻哭得無助而茫然,自我與族人的尊嚴和自由都將被異族人摧毀,但他無能為力。
轉眼日本統(tǒng)治臺灣二十年,中年莫那終日以酒精麻醉自我。族內的一個少年從長輩口中聽聞莫那頭目年輕時是位英雄??扇缃褡鍍壬倌暝趯W校受辱,族人處處被日本壓迫,少年問莫那是否真的不能如青年時期做出英雄之舉?英雄還是那個英雄,只是英雄學會了隱忍妥協(xié),學會了等待時機。中年莫那是沉穩(wěn)睿智的,他清楚他身上背負著部落存亡的職責,所以他盡一切努力化解族人與日本人的沖突,而暗地里他一向在收集火藥準備起義。在那里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莫那頭目帶領族人狩獵時遇上帶著山地巡警打獵的屯巴拉社人,莫那因屯巴拉社人闖入本社獵場而暴怒。莫那,或者說是賽德克族人,是十分在意獵場和獵場范圍的。日本小孩的話語卻否認了賽德克人對獵場的所有權:什么你的我的,這些都是我們日本人的!日本強求原住民砍伐、徒手運輸巨木,只向他們發(fā)放少量工錢,也即原住民不但受到壓迫,獵場范圍還不斷縮減,甚至失去獵場的所有權。賽德克族人與日本人的矛盾重重,而莫那在未等到時機時選擇了隱忍。
在影片中,禮貌與野蠻的沖突比較明顯。當時的日本無疑代表禮貌,而賽德克族較為原始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等則彰顯著他們的野蠻。日本在接管霧社后對當?shù)剡M行改造,(fwsir.)被日本化的年輕賽德克族人也就出現(xiàn)了?;◢徱焕伞⒍梢幻胬斫庵毡疚幕南炊Y,一面拋棄不下對賽德克族人的身份認同感,但在兩種禮貌的沖突中他們選擇了被馴化。盡管他們內心的矛盾不少,可他們愿意相信再過二十年,他們的子孫能徹底改變野蠻的面貌??墒歉静辉敢饫斫馊毡径Y貌的其他年輕族人向往的仍然是山林,是獵場,是他們舊有的生活。他們信仰祖靈,但他們不能守護獵場,不能自由狩獵,不能出草,干干凈凈的臉上沒有屬于英雄的印記,他們卑躬屈膝,他們忍辱偷生。起義的爆發(fā)是必然,巡山警察一事是一個偶然的導火索。馬赫坡社與日本之間的矛盾已經激化,既然已處于必死之局,不如主動出擊,血祭祖靈,讓年輕男兒面刺圖騰從容赴死。
“如果禮貌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那用什么換回這些年輕的生命?”“用驕傲!”
即使他們的一切被踐踏,他們對祖靈的信仰不會被磨滅,他們仍然有屬于他們的驕傲與尊嚴。莫那頭目即使明白起義斗爭會是一場必敗之戰(zhàn),他還是義無顧地放手一搏,企圖換回野蠻的尊嚴。
在賽德克族進攻霧社時,身穿和服的花崗二郎的妻子高山初子也成為攻擊目標,之后被父親和丈夫救出后,她問:“為什么要出草?”為什么要破壞現(xiàn)有秩序?為什么濫殺婦孺?為什么不顧整族存亡反抗?為了所謂的驕傲值得嗎?這是導演的發(fā)問,唯有參與反抗的人才能有一個清晰肯定的回答,值得。
《賽德克巴萊(太陽旗)》還原了霧社事件,還原了賽德克族的生活和習性,不乏對賽德克人野蠻血腥一面的刻畫,這種處理大膽又新穎,也使得影片更真實了。影片中出現(xiàn)多個矛盾沖突,激發(fā)觀眾情緒,也引導著觀眾思考禮貌的沖突、野蠻與禮貌等問題??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賽德克巴萊電影觀后感范文精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