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家是什么》優(yōu)秀教案范本
《家是什么》課文通過兩個真實的故事,說明了“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男W三年級語文《家是什么》優(yōu)秀教案范本,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語文《家是什么》優(yōu)秀教案范本一
教學目標
1、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生字“盧、輾、籬”,理解并積累“輾轉(zhuǎn)數(shù)地、悲喜交集、高堂華屋、竹籬茅舍、別墅”等詞語,重點指導書寫“輾”。
2、了解課文所講的兩個故事,通過對故事中關(guān)鍵語句的品讀,理解最后一節(jié)。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能把父女倆見面的情景說得具體些。
4、初步感受親情的可貴,懂得有了親情,有了愛,才有真正的家。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所講的兩個故事,理解最后一節(jié)。
2、加入適當?shù)纳駪B(tài)、動作和語言把父女倆見面的情景說得具體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設(shè)置懸念
1、師述: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家。早上高高興興來學校上課,放學都要回家。家是什么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
直接板書: 16 家是什么 (齊讀)
2、師述:請把書打開,認真讀課文后來回答:家是什么?
自由讀課文 (指名回答)
3、過渡:你們都說出了自己對家的理解,有的說對了,有的不一定正確,家到底是什么,我們在學習課文當中再來討論。
(設(shè)計說明: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契入口,創(chuàng)設(shè)輕松的氛圍,導語直奔主題,在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后,家到底是什么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找尋答案的欲望,使他們積極而又主動地進入文本當中。)
二、整體感知,質(zhì)疑問難
1、師述:請你們再次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文中講述了哪兩個故事?請你讀了之后簡單地來說一說。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或哪些問題需要討論的,可以提出來?(學生再次閱讀課文)
2、師述:老師已把最難讀的詞語打在了大屏幕上。
出示詞語:
洛杉磯 盧旺達 熱拉爾
竹籬茅舍 高堂華屋 別墅
輾轉(zhuǎn)數(shù)地 離散喪生 無家可歸
第一組:誰能做小老師帶領(lǐng)大家讀? (指名讀)
第二組:指名讀,并說說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區(qū)別?
第三組:指名讀。師范寫“輾”,學生書空一個。
(學生可自主從音、形、義上交流。)
3、師問:詞語會讀了,文中講述了哪兩個故事?(指名回答)
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或哪些問題需要討論的?
學生質(zhì)疑預設(shè):富翁有別墅為什么還說自己沒有家?
為什么富翁把家說成是他的房子?
熱拉爾已經(jīng)沒有了家,為什么當他找到女兒時說自己又有家了?
為什么熱拉爾有了女兒就有自己的家?
根據(jù)學生問題板書: 富 翁 有別墅 沒有家?
熱拉爾 有女兒 就有家?
過渡:要知道能善于解決問題,還要勇于提出問題,有學有問才能使我們的腦子越用越靈活,越學越聰明。接下去,我們就進入兩個小故事來研究。
(設(shè)計說明:在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再讀課文,此次讀要求學生了解文中講了哪兩個故事,提出自己的疑問。“學貴有疑”,把學生的問題歸類梳理記錄在黑板上,這既激發(fā)、鼓勵了學生,又有助于他們掌握提問的技巧。
詞語學習則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從課余查找到的盧旺達資料,與舊知相聯(lián)系的對洛杉磯的了解,生字音、形的掌握,詞語的理解,不是教師機械的灌輸,而一一由學生口中道來,使新舊知識有機的整合。)
三、深入學文,自主釋疑
(一)第一個故事
1、出示故事,自由讀第1、2節(jié)。
師問:為什么富翁認為別墅不是他的家? (指名回答)
2、師述:我聽出來了,是課文中的這句話引起了你們的思考。
出示:當你或你的親人一旦從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兒是家嗎?
師問:你能否把“?”改成“。”意思不變?(指名回答)
富翁不認為那兒是家,因為—— (指名回答)
(指名讀,齊讀)
3、 師述:你看,富翁醉臥街頭沒有人去關(guān)心,所以當警察問他時他說:那不是我的家,那是我的房子。同學們,當時富翁該是怎樣一種心情呢?
(指名讀富翁的話。)
師述:是啊,再大的房子,如果沒有親人,沒有親情,就不是家。(釋疑)(齊讀第1、2節(jié)。)
(二)第二個故事
師述:富翁雖有豪華的別墅卻不認為那兒是家。那為什么熱拉爾找到女兒時說:“我又有家了”?我們來看第二個故事。
(師述時代背景)
1、帶著問題默讀故事。 (指名回答)
2、師述:當熱拉爾找到他女兒時是——(生答:悲喜交集。)
“悲喜交集”解釋: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出示填空:熱拉爾“悲”的是 ,他“喜”的是 。
出示:盧旺達內(nèi)戰(zhàn)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
(指名讀,熱拉爾悲在什么地方?)
過渡:40口人只找到1人,多么的痛徹心扉!(指名讀,男生讀。)
當時的熱拉爾甚至想到了——(學生想象回答)課文中用的一個詞是——(生答:絕望。)
出示:最后,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5歲的小女兒還活著,輾轉(zhuǎn)數(shù)地,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自己的親生骨肉。
(指名讀)
師問:當熱拉爾知道5歲女兒還活著,他怎么找到她的呢?(女生讀)
師述:哪兒有女兒的消息,他就找到哪兒,槍林彈雨他也要闖,因為有女兒,有親人,他就——(生答:可以重建家園。)
(指名讀第4節(jié)最后一句,齊讀。)
3、觀看視頻
師述:40口人的大家庭,由于戰(zhàn)爭,現(xiàn)在只有一個女兒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久別后的重逢,絕望后的驚喜,熱拉爾看到女兒時神情如何?會有什么樣的動作?會說些什么,女兒又會說些什么呢?(指名說)
請你們展開合理的想象,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小組交流)
師述:有了女兒,就又有了一份牽掛,有了一份血濃于水的親情。(釋疑)
(設(shè)計說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精讀課文與品讀課文相結(jié)合,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胺龇拧苯Y(jié)合,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敏捷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四、回應開頭,情感延伸
1、師述:讓我們再快速瀏覽這兩個小故事。(學了這兩個故事,給我們的啟迪)
師問:家是什么? (指名回答)
2、師述:課文最后一節(jié)是這樣對我們說的——
出示最后一節(jié) (齊讀、引讀)
師述;沒有人關(guān)心,沒有人安慰,錢再多、房子再大,也感到孤獨寂寞。而有了親人,有了親情,即使沒有房子也可以重建家園。所以家,它是一個地方,但僅僅有這還不行,必須有親情,充滿溫馨。
板書:充滿親情的地方
3、師述:學到這兒,問題都解決了嗎?(釋疑)
4、師述:最后讓我們在一首小詩中結(jié)束今天的課。
出示:
家是什么
家是一葉小舟,讓我們在人生的長河中遮風避雨。
家是安全的港灣,讓我們休息停靠。
家是用愛筑成的。
家是用情裝飾的。
家是充滿親情的地方。
沒有親情和被愛遺忘的人,
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設(shè)計說明:“家”到底是什么呢?回應開頭,解決最后的疑問。)
五、分層作業(yè),自主選擇
1、把熱拉爾的故事講述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或朋友聽,可適當?shù)丶尤肴宋锏纳駪B(tài)、動作。
2、你的家里有誰?是不是充滿了溫馨?向同學介紹你的家。
(設(shè)計說明:作業(yè)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分層布置。能力強、知識掌握牢固、對自己有信心的學生可以選擇作業(yè)2,反之則選擇作業(yè)1。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和個人愛好,選擇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作業(yè),這樣既保證了學習任務的完成,又使自己的愛好興趣得到了發(fā)展。)
附板書:
16.家是什么
富 翁 有別墅 沒有家?
熱拉爾 有女兒 就有家? 充滿親情的地方
小學三年級語文《家是什么》優(yōu)秀教案范本二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用朗讀表達所感所悟。
3、憑借朗讀、比較、感悟,明白家地真正含義。
4、發(fā)展性目標:學會在閱讀文本時自由質(zhì)疑,并憑借自讀感悟;憑借想象發(fā)散,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3個生字,8個詞語。
2、在反復朗讀課文后,理解“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用想象的方法復述文中第二個故事。
一、師生談話,設(shè)置懸念
師:剛才,同學們都介紹了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家究竟是什么嗎?(板書課題:家是什么)
二、初讀故事,自主設(shè)疑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蓚€引人深思的小故事。在閱讀之前,老師給大家提個要求:我們要學會帶著思考讀書,讀完之后,要學著提出你的疑問來。
(大屏幕出示第一個故事,師讀故事)
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shù)氐囊粋€富翁。當警察說“讓我送你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本熘钢h處的一座別墅說:“那是什么?”,他說:"那時我的房子!”
2、生自主質(zhì)疑。
3、大屏幕出示第二個故事,師讀故事。
在盧旺達內(nèi)戰(zhàn)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一家40口人,哥哥、弟弟、父母、兒女、妾兒幾乎全部喪生。最后,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自己5歲的女兒還活著,輾轉(zhuǎn)數(shù)地,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自己的親生骨肉后,悲喜交加,將女兒緊緊摟在懷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又有家了!”
4、生自主質(zhì)疑。
5、師小結(jié)學生問題。家到底是什么呢?(師在課題上加上問號)讓我們走進課文來尋找答案。
三、整體感知,直奔中心
1、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劃找課文中描寫“家是什么”的有關(guān)句子。
2、認讀詞語,檢查自讀效果。師課件出示三組詞語
?、俾迳酱壉R旺達熱拉兒
②竹籬茅舍高堂華屋別墅
?、圯氜D(zhuǎn)數(shù)地離散喪生溫馨
3、師根據(jù)學生匯報出示重點句子
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舍,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4、朗讀訓練。(自由讀——指名讀)
四、深入探究,自主釋疑
學習故事一
1、生自由讀第一個故事,邊讀邊思考:為什么富翁有別墅,卻說“那不是我的家,那是我的房子”?
2、生自由讀——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3、生自由選擇,發(fā)散性說話
當我病倒時。
當我?guī)е劆罨丶視r。
當我?guī)е丶視r。
當我過生日時。
當我脾氣暴躁時。
4、朗讀訓練:“家?我沒有家?!?/p>
5、師小結(jié)。
學習故事二
1、生自由讀課文,思考:熱拉兒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家,找到女兒后,為什么又說“我又有家了”?
2、想象發(fā)散
師:從此以后,熱拉兒會和女兒相依相伴。請你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熱拉兒和女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朗讀訓練,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地意思(輾轉(zhuǎn)數(shù)地、悲喜交加、離散喪生)
4、師小結(jié)。
五、回應開頭,延伸拓展
1、齊讀最后一段話
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舍,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2、回應開頭,問題解決。
3、師呈現(xiàn)關(guān)于家地小詩(大屏幕出示)
家是用愛筑成的,
家是用情裝飾的,
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
家像安全的港灣,
讓我們休息???
家像……
沒有親情和愛的人,
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4、布置課后作業(yè):生根據(jù)感悟,續(xù)寫小詩。
五:話說我家,強化感悟
小學三年級語文《家是什么》優(yōu)秀教案范本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輾轉(zhuǎn)數(shù)地”、“悲喜交集”等詞語,并能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
2、學會在閱讀文本時自主質(zhì)疑,并憑借自讀感悟、交流釋疑。
3、憑借朗讀、比較、感悟,明白家的真正含義。
4、憑借想象發(fā)散,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材來源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
課時設(shè)計
一課時
流程預設(shè)
一、談話揭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最依戀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家”。(板書)你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嗎?
那你知道家是什么嗎?(補全課題)今天,我們要通過兩個小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二、初讀故事,自主設(shè)疑
1、(課件出示故事1,師講述)
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shù)氐母晃?當警察說要送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不遠處的別墅問:"那是什么?" "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
聽了這個故事,你腦海中最先閃出的問題是什么?(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別墅≠家)
2、我們再來聽一個故事,你能像剛才那樣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嗎?(課件出示故事2,師講述)
1983年,發(fā)生在盧旺達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能給家做一個貼切的注解。盧旺達內(nèi)戰(zhàn)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親,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最后,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5歲的小女兒還活著,于是輾轉(zhuǎn)數(shù)地,冒著生命的危險找到了自己親生骨肉,他悲喜交加,將女兒緊緊的摟在懷里,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交流并板書:?女兒=家)
三、細讀故事,自主釋疑
(一)、細讀第一則故事
1、生帶問自讀,思考“?別墅≠家”
2、交流
預設(shè):(因為他沒有親人、缺少親情)從何而見?(醉倒街頭)
你能想象富翁會遭受怎樣的冷遇呢?
當富翁滿懷喜悅回家時,( );當富翁帶著悲傷回家時,( );當他病倒在床時,( );當他遇到困難時,( )…
那你在家時,碰到這些情況時,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3、重點句朗讀
怪不得當警察要送他回家時,他( )說:“家,我沒有家!那是我的房子。”(請你在括號中填上最能表現(xiàn)富翁心情的話,并帶著這種心情來讀一讀)
4、 這是一個可憐的富翁的故事。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評價這個故事的。
(出示:在我們這個世界,許多人都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然而,當你或你的親人一旦從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兒是家嗎?對名人來說,那里是故居;對一般老百姓來說,只能說曾在那里住過,那里已不在是家了)
(二)、細讀第二則故事
1、生帶問自讀,思考“?女兒=家”
2、交流(有了女兒就有了親情,有了親情就是有了家)
3、如果富翁的故事。讓你覺得同情、可憐,熱拉爾父女的故事又給你怎樣的感受呢?(感動、痛心等)
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相機討論“輾轉(zhuǎn)數(shù)地”、“悲喜交集”等詞;想象熱拉爾在尋親途中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前進?)
4、經(jīng)歷了那么多艱險,熱拉爾總算找到了自己的親人,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p>
你能說說他當時的心情嗎?問中用了哪個詞(悲喜交集)理解這個詞嗎,把你的理解用朗讀告訴我們。(多次感情朗讀“我又有家了”)
四、書寫理解,比較原文。
1、 把我們剛才學習的幾段話連在一起,就是一篇未添加結(jié)尾的文章。請把你對“家是什么”這一問題的理解寫下來作為它的結(jié)尾。交流。
2、 出示原文的結(jié)尾,對照朗讀。
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房,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3、 結(jié)合兩個小故事,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4、 你能再寫一個等式來回答課題嗎?(板書 :家=親情、愛)
五、拓展深華
除了與爸爸媽媽組成的小家之外,我們平常還稱哪些地方為家呢?(班級、學校、祖國)為什么?
總結(jié):有房子不一定有家,沒有房子不一定沒有家,有親情和愛的地方就是真正的家。
板書: 家是什么
別墅≠家 女兒=家
家=親情、愛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