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中醫(yī)學(xué)的諺語合集
古人常將醫(yī)理之精粹、臨證之心得,以一語概之,其文簡,其意深,其風(fēng)格獨具,其文辭不拘,故無以名之,稱為醫(yī)學(xué)諺語,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關(guān)于中醫(yī)學(xué)的諺語合集,歡迎大家閱讀.
一、人身小天地
二、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三、夢失封金柜,形衰守玉關(guān),鼓呵消積滯,兜禮治傷寒
四、上工治未病
五、五臟藏而不瀉,六腑瀉而不藏
六、肺為五臟之天,脾為百骸之母,腎為一身之根
七、肺朝百脈
八、肺為嬌臟,心為火臟,脾為土臟,肝為剛臟,腎為水火之臟
九、肺主治節(jié),心主血脈,脾主運化,肝主疏泄,腎主水液
十、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出入者謂之魄
十一、腎者胃之關(guān)也
十二、七節(jié)之旁,中有小心
十三、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十四、頭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腎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十五、沖為血海,任主胞胎
十六、胃為五谷之府,膽為中精之府,小腸為受盛之府,大腸為傳導(dǎo)之府,膀胱為津液之府,三焦為中瀆之府
十七、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jīng)
十八、頭為諸陽之會,四肢為諸陽之本
十九、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二十、氣為血帥,血為氣母
二十一、六腑以通為用
二十二、齒為骨之余,發(fā)為血之余,爪為筋之余
二十三、脾為胃行其津液
二十四、八脈麗于肝腎,沖脈麗于陽明
二十五、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
二十六、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二十七、五臟之傷,窮必及腎
二十八、實則陽明,虛則太陰
二十九、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三十、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三十一、肺為水之上源
三十二、壯火食氣,少火生氣
三十三、陽絡(luò)傷則血外溢,陰絡(luò)傷則血內(nèi)溢
三十四、氣有余便是火
三十五、形寒飲冷則傷肺,飲食勞倦則傷脾
三十六、營氣虛則不仁,衛(wèi)氣虛則不用
三十七、胃不和則臥不安
三十八、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三十九、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nèi)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nèi)寒
四十、聚于胃,關(guān)于肺
四十一、傷于風(fēng)者,上先受之;傷于濕者,下先受之
四十二、久痛入絡(luò)
四十三、陽氣盛則嗔目,陰氣盛則瞑目
四十四、臟寒生滿病
四十五、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
四十六、氣傷痛,形傷腫
四十七、怪病多痰
四十八、治痿獨取陽明
四十九、出入廢則神機(jī)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五十、氣之所并為血虛,血之所并為氣虛
五十一、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檠飪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
五十二、氣亂于衛(wèi),血逆于經(jīng)
五十三、脾胃虛則陰火升
五十四、亢則害,承乃制
五十五、金實不鳴,金破不鳴
五十六、二陽之病發(fā)心脾
五十七、肺熱葉焦,發(fā)為痿躄
五十八、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五十九、冬傷于寒,春必病溫
六十、小兒純陽、稚陰之體,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六十一、多診識脈,屢用達(dá)藥
六十二、臨病人問所便
六十三、至虛有盛候,大實有贏狀
六十四、有諸內(nèi)者,必形諸外
六十五、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六十六、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六十七、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六十八、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六十九、熱深厥深,熱微厥微
七十、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腆脹
七十一、嘗貴后賤名日脫營,嘗富后貧名目失精
七十二、肝為女子先天
七十三、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biāo),陽明厥陰不從標(biāo)本,從乎中也
七十四、急則治其標(biāo),緩則治其本
七十五、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權(quán)非重不沉
七十六、木郁達(dá)之,火郁發(fā)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七十七、治病必求于本
七十八、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七十九、虛則補(bǔ)其母,實則瀉其子
八十、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