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生活節(jié)約用水的隨筆寫作:半世鄉(xiāng)愁半世水緣
編者按:人們生活條件在一步步地改善,生活水平在一步步地提高,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珍惜當下、節(jié)約用水不應(yīng)該只是一句空頭宣言,應(yīng)該實實在在從我做起、從點滴水節(jié)約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半世鄉(xiāng)愁半世水緣。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關(guān)中地區(qū)東部的合陽縣伏六鄉(xiāng),三面環(huán)溝,溝壑縱深綿延,東西狹長。其東抵秦晉大峽谷西岸,與山西省臨猗縣隔河相望,是陜西省的東大門;其北為一條縱深狹長的險溝——徐水溝;其西至靈井村后與知堡鄉(xiāng)接壤;其南與軍事文化古鎮(zhèn)坊鎮(zhèn)毗鄰。伏六鄉(xiāng)北背靠徐水溝,溝底一條清澈小河,遇到干旱年景時常斷流,伏六鄉(xiāng)的大部分村落沿溝南邊棲居,方便下到溝底取水。
我們居住的村子叫和陽村,本地人語稱活月村(音譯huo yue),原為伏六鄉(xiāng),撤鄉(xiāng)并鎮(zhèn)后現(xiàn)行政隸屬坊鎮(zhèn)。聽老一輩人講,和陽村位居整個合陽縣版圖中心,解放前縣城選址就選在我們和陽村,但因和陽村是有名的缺水地域,后又移至現(xiàn)在的合陽縣城,遂將村名取做“和陽”,與合陽諧音。
因三面環(huán)溝,又地處干旱少雨的黃土旱塬,伏六鄉(xiāng)普遍缺水,而我們和陽村,除了缺水外,因距離溝口相對較遠,取水更加困難。當?shù)厝搜哉f:“寧舍一個蒸饃,不舍一碗水喝”,是對我們?nèi)彼淖钫鎸崒懻樟?。和陽村村西方向的靈井村,是一沿溝而居的小小村落。靈井村名,顧名思義乃一頗具靈氣的水井,實則是一眼地處溝底的深水泉,水質(zhì)甘甜,出水量小,除滿足靈井村人飲用外少有節(jié)余,被本村村民視若神水。因泉水金貴,靈井村人排擠我們外村人取水,我們這些外村人,常常只能半夜三更挑著水桶取水,天欲破曉時返回,被靈井村人視為偷水。解放前后,村里人吃水就經(jīng)常要去靈井村偷水,那偷回來的水,便是一家人一整天的取用了。洗臉、做飯、喝水、喂豬都靠那點水,半盆洗臉水,一家人你洗完他洗,后面洗臉的水就成了黃湯。洗完了還要倒在豬食盆里喂豬,洗菜水倒在大鐵盆里沉淀后洗衣服,熬鍋水也舍不得倒掉用來洗腳。那時,水對于我們和陽村人來說太金貴了。
雖然靈井村距離我們村約三四里地,但下溝擔水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小時候聽爺爺講,一般體力的人是難以承受的,下溝時腳步輕盈,待到盛滿水后上溝坡,沉甸甸的水桶壓彎了扁擔兩頭,需要墊著腳,一步一步往上挪才不會把水撒出來,待到上到溝口,那些精壯勞力,一個個躺在溝口喘著粗氣歇息一陣才能繼續(xù)前行。爺爺是個小爐匠,為了養(yǎng)家糊口,經(jīng)常出外謀生,那時候,父親做為家中的主要勞力,擔水的任務(wù)責無旁貸地落在了十幾歲的父親肩上,父親那時候正處在長個子的關(guān)鍵時期,就因為經(jīng)常下溝擔水,兩個肩膀經(jīng)常紅腫紅腫的,個子就停留在十幾歲時再也沒有長起來,而父親,卻絕口不提當年的苦和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和陽村生產(chǎn)大隊,為了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問題,把溝底的河水引上來,在村西建了一座小型水庫,基本解決了村里人春夏秋三季的吃水問題。村民們雖不用再下溝擔水,但水庫邊經(jīng)常排著長長的取水隊伍,老人、小孩、婦女也加入排隊的行列中,吃水問題不再單純是精壯勞力的事。自打小記事起,我和弟弟年齡小,我們倆常常打前站排隊,等排到跟前,就把嘴對著水龍頭一陣猛喝,清冽、甘甜的水頓時就爽到心里了。那時用水,便是我們兄弟姐妹們輪流往回運了,我們家吃水就再也不用父親擔水了。但是,水對于我們和陽村人來說,仍然無比金貴。
一到冬季,水庫結(jié)冰,村民用水依然是個大難題。那時,大隊號召村民在家中建水窖解決冬季吃水問題,于是,家家戶戶都在院子中間挖一眼存水的窖,深若三丈許,形如葫蘆,窖口和窖底直徑大約一米左右,窖腹大如磨盤,整個水窖裝滿也就幾十擔水。一到夏季大雨天,打開窖門,雨水就順著屋檐下的排水溝流到窖里,泥水帶柴火飄滿了窖口,待到天晴數(shù)日后沉淀下來,窖里便是一汪清水了。窖水主要用于冬季用水,那儲藏了幾個月的雨水,經(jīng)過長期發(fā)酵,帶著泥腥味和餿味。為了減少那種餿味,娘便在水里放堿面,煮稀飯時也常常放堿面除腥,那稀飯就帶著苦味。如今,雖經(jīng)過了四十多年的歲月變遷,那種苦味和腥味依然留存在記憶深處。有了水窖那時起,一家人就再也不用在一盆洗臉水里和泥了。
2008年,合陽縣政府號召,合陽縣水利局在全縣范圍內(nèi)鋪設(shè)農(nóng)村用水管道,將地下水引到千家萬戶中,我們和陽村人也開始用上了自來水。那年自來水通到家里,母親激動的打來電話:“娃誒,最近咱村來了幾個干公的,給咱村安裝自來水哩,今后吃水就方便了”。接到母親的電話,我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往家趕,一路上心急如焚,只覺得那半小時的路程特別漫長。一進家門,就見母親站在屋檐下盯著水龍頭看,見我回來,急急忙忙拉著我到水龍頭跟前:“咱家也有自來水了,這自來水清湛湛的,一開水龍頭,水就嘩啦啦地流個不停,龍王開恩了,咱莊稼戶也用上自來水了。”母親一邊說著,一邊打開水龍頭,那水珠嘩嘩的濺了母親滿臉,母親趕忙用袖口擦著臉,樂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我笑母親:“娘,那是在縣委縣政府領(lǐng)導(dǎo)下,水利部門實施的一個惠民工程,是把黃河地下水通過又粗又長的管道從很遠的地方引到各家各戶的。”娘開心地笑著:“嗯嗯嗯,是黨的政策好,還有那些管水的好心人,那些干公的,干活不惜力、不怕臟,把老百姓的事當自家屋里的事干哩。”
之后,我再打電話詢問情況,娘叫我不要擔心,說人家干公的都打電話問了好幾回了。娘說:“那些管水的干公的,比龍王管用多了,那些干旱年景沒有水吃,家家戶戶祭拜龍王,祈求龍王下雨,磕破了頭都不管用。”娘還說:“吃水不忘挖井人,要顧念黨的政策好,顧念管水干部的好。”
娘金貴水,跟娘一樣經(jīng)歷過擔水吃、抬水吃的村民們都金貴水。自此之后,娘把水龍頭當寶貝似的,用棉布裹了一層又一層,用水時把水龍頭開地小小的,不讓一滴水灑出來,逢人就夸政府好社會好,讓我們這個祖祖輩輩下溝擔水吃的農(nóng)民也用上了自來水。
時光荏苒,轉(zhuǎn)眼我進城已經(jīng)三十多年了,用慣了自來水的我,竟一步步忘記了水的珍貴,時常把水龍頭開到很大,任由水花四濺;也時常忘記關(guān)掉水龍頭,任由清水肆意流入下水道;偶爾缺水,便心情煩悶、脾氣暴躁、抱怨聲不絕。
許是年歲漸長,回憶越來越多,那些前塵往事越來越清晰地浮現(xiàn),便常常會想起那些年吃水困難的歲月,想起靈井村那眼細細的清泉;想起父親擔水爬坡時艱難的背影;想起盛夏時節(jié)偷偷喝生水時的清冽甘甜;想起母親開水龍頭時那張喜滋滋的笑臉;更想起了那些彎腰弓背一身泥漿的水利工人......
半個世紀以來,人們生活條件在一步步地改善,生活水平在一步步地提高,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珍惜當下、節(jié)約用水不應(yīng)該只是一句空頭宣言,應(yīng)該實實在在從我做起、從點滴水節(jié)約起,讓水在我們浮躁的心靈里潤澤出一朵盛開的清蓮。
作者:秦小香
公眾號:金水文學(xué)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xué)習(x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