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_紅軍長征遇到的困難
長征,生命寫就的英雄史詩;長征,人類精神堅定無畏的象征。你知道紅軍為什么要長征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_紅軍長征遇到的困難,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長征相關內容推薦↓↓↓
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紅軍長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敵人實力強大,二是我黨犯了錯誤。
1933年9月,蔣介石集中50萬大軍,對中央蘇區(qū)發(fā)起第五次“圍剿”?!皣恕钡恼呤恰氨就七M,步步為營”。為此,蔣介石在廬山組建了一個軍官訓練團,聘請德國、意大利、美國等國軍事教官組成軍事顧問團,專門講授“圍剿”紅軍的戰(zhàn)術和技術,同時籌措經費購置大批軍火。隨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國民黨軍隊逐步占領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大部分地區(qū)。
這個時期,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我們黨內占據了統治地位。他脫離中國革命實際,否認敵強我弱的基本形勢,要求紅軍采取積極進攻的路線,主張攻打中心城市,以實現革命在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同時,“左”傾教條主義在組織上主要表現為“殘酷斗爭、無情打擊”,軍事上則是軍事冒險主義。
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后,“左”傾領導者主張“御敵于國門之外”,使紅軍在戰(zhàn)略上完全陷入被動。當時紅軍的戰(zhàn)法是“堡壘戰(zhàn)、陣地戰(zhàn)與短促突擊”,和優(yōu)勢敵人拼消耗。這種打法只有軍事實力對等的情況下才有效。蔣介石集全國的財力和軍力于一身,而中央紅軍只有不到10萬人,加上蘇區(qū)財力物力有限,劣勢顯而易見。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面臨失敗,黨和紅軍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
考慮重開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動進行戰(zhàn)略轉移
在粉碎敵人“圍剿”已經沒有可能的情況下,中共中央在1934年5月提出了戰(zhàn)略轉移的設想,并報告了共產國際。共產國際回電,對中央紅軍的戰(zhàn)略轉移持曖昧態(tài)度,不說讓走,也不說不讓走。但即使如此,中共中央還是派出了紅七軍團遠征,目的是調動牽制包圍蘇區(qū)的敵人,但由于兵力太少而沒有達到目的。隨后,又派紅六軍團撤離湘贛根據地,與賀龍的紅二軍團會合。這樣做有調動敵人的意圖,也有為中央紅軍轉移探路的考量。紅六軍團后來和紅二軍團會師,聯合行動。
由于中共中央執(zhí)行了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使得中央紅軍在國民黨“圍剿”下處境十分艱難。于是,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主動撤離中央蘇區(qū),前往湘西與賀龍的紅二軍團會師,重建革命根據地,重開革命新局面。
原來相對穩(wěn)定的戰(zhàn)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長征最終演變成整個主力紅軍的長征
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墒牵渌鞯丶t軍并沒有失敗,為什么也要進行長征呢?
中央紅軍撤出中央蘇區(qū),使其他各地紅軍受到國民黨軍越來越大的壓力,川陜革命根據地首當其沖。在這些根據地當中,除了中央蘇區(qū)之外,比較穩(wěn)定的就是川陜根據地。張國燾確實擔心自己成為國民黨軍“圍剿”的下一個中心。他撤出來和紅一方面軍會合,也是為了“大樹底下好乘涼”。但他沒有想到中央紅軍損失那么慘重,這也是他野心膨脹的重要因素。
另外,紅二、六軍團(紅二方面軍)長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敵情嚴重,創(chuàng)建和保存革命根據地十分困難;紅二十五軍轉移也是由于國民黨軍加強了對鄂豫皖地區(qū)的“清剿”,堅持當地革命斗爭已十分困難。
因此,各地紅軍相繼長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紅軍的戰(zhàn)略轉移打破了相對穩(wěn)定的戰(zhàn)略格局。
抗日救亡的時代背景成為直接影響長征決策、進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企圖亡中的開始,“華北事變”則是日本即將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前奏。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但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直接助長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加快了其侵略步伐。
中國共產黨人絕不會坐視中華民族的淪亡,紅軍雖然身處逆境,但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線。在長征開始前和開始后,中共中央先后組織了兩支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這個時期黨的宣言和文件中,更是把“抗日”作為自己神圣的職責。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憂國憂民、救國救民的偉大情懷和責任擔當,所以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仍然能夠實現兩個聯系:即把軍事上的戰(zhàn)略轉移和政治上的戰(zhàn)略轉變密切聯系起來,把紅軍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進陣地聯系起來。
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qū)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由于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zhàn)略,后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御戰(zhàn)略,致使紅軍屢戰(zhàn)失利,蘇區(qū)日漸縮小。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zhàn),損失嚴重,形勢危殆。
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qū);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qū)突圍西征,到湘中發(fā)展游擊戰(zhàn)爭。
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北上、西征,意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qū)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
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qū)的中心區(qū)域進攻,迅速占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回旋余地更加縮小,在蘇區(qū)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蘇區(qū),進行長征。
紅軍長征遇到的困難
長征時的險惡環(huán)境,山高路險,人煙稀少,缺醫(yī)少藥,斷糧欠餉, 皚皚雪山,無邊草地,大渡河橫,瀘定索橋, 湘江烏江,赤水沙江。
遭遇的戰(zhàn)役:血戰(zhàn)湘江,突破烏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包座戰(zhàn)役,激戰(zhàn)臘子口,直羅鎮(zhèn)之戰(zhàn),東征戰(zhàn)役,西征戰(zhàn)役。
1、過雪山,饑寒交迫
長征是紅軍的一次驚天動地的壯舉,他們巧渡金沙江、翻雪山、過草地、飛奪盧定橋。
在饑餓、受傷、中彈。
甚至是死亡的種種困難折磨下,紅軍戰(zhàn)士決不低頭,決不屈服,因為他們始終堅持一個信念: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2、被俘也絕不妥協
長征中有一位紅軍戰(zhàn)士不幸被俘,反動派要殺他,他提出你們可以用刺刀把我殺死,把子彈省下來打日本侵略者。
另一位紅軍戰(zhàn)士在巖石上刻寫“赤化全川”,赤化意味革命化、全川指整個四川,川字還沒有刻完,因饑餓和過度勞累犧牲在巖石上,臨終時手里還握著鐵錘。
3、翻越高海拔金山
長征途中翻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
這座山海拔四千多米,上下要走七十里路,高山嚴寒缺氧,紅軍戰(zhàn)士都穿單衣,不少人凍壞了腳。
在強烈陽光下得了雪盲,有些人坐下休息,就起不來了。
有些人不慎滑下懸崖而犧牲。
除夾金山外,紅軍還翻過夢筆山、打鼓山等大雪山。
4、每天都是在惡劣的天氣和環(huán)境中
草地停一分鐘都有被沼澤吞沒的危險,氣候變化無常,寒冷、饑餓、疾病、缺鹽使紅軍戰(zhàn)士四肢無力,糧食吃光只好吃野草,草地上水有毒,草也有毒,不少人中毒而死。
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懷下令把自已坐騎在內的六匹牲口殺了,給紅軍戰(zhàn)士充饑,自已卻不忍心吃。
晚間宿營以地當床,以天當被,戰(zhàn)士們背靠背坐在濕地上,清晨醒來總有一批同志犧牲。
5、紅四團飛奪瀘定橋,保證紅軍勝利渡過天險大渡河
1935年5月27日,王開湘、楊成武領導的紅四團接到命令,三天到達320里外的瀘定橋。
第一天一路戰(zhàn)斗爬山走了80里。
軍委又傳來命令提前一天奪下瀘定橋,這意味著一天要走240里路,他們消滅了猛虎崗上的守敵,冒大雨黑暗中爬了一夜山路,29日晨6時趕到瀘定橋南岸橋頭。
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相關文章:
★ 紅軍長征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