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以道,人之以禮
一直覺得,真正懂茶道的,一定是滄桑歷盡,已將人生看得云淡風(fēng)輕的老者。而真正懂得茶道的人,一定對人生有著大徹大悟。
一份精致的紫砂茶具,色、香、味三絕的名茶,舀一壺清冽的虎跑泉,融以嫻熟的茶技,不覺繁瑣地衍生出第三泡甚至是第四泡茶,分茶亦要講究七分滿為宜,未了,還需聞香觀色,方可啜飲品其味。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茶道之高深儒雅。
然而,有位老者,卻永遠(yuǎn)也不屑做這些個繁文縟節(jié)。時??匆娝麖墓裰心贸龃蟠畠r茶葉,伸入三個手指,掂量著取出一小撮,放入一只內(nèi)壁泛黃的舊瓷杯中,再用滾燙的自來水一陣沖泡,便端著茶杯靜坐墻角,沐著午后的暖日,悠閑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著。若是問他為何不用孩子們買來的上好的紫砂壺,他定會慈祥地笑著回答——習(xí)慣了。
是啊,當(dāng)人生已成為一種習(xí)慣,物質(zhì)的改變儼然成了一種不適應(yīng)。
老人依然保持著改革開放前艱苦樸實的勞動人民的作風(fēng),固執(zhí)地認(rèn)為這仍是一分一里都靠從牙縫里省的時代,有些頑固地不穿孩子們買去的毛皮大衣,卻在蛀洞后深深懊悔自責(zé)。電視只看裝腔作勢妝如鬼面的京劇,要不就是咿咿呀呀苦大仇深的黃梅戲。以前或許還為此埋怨過,怨他無端將音量調(diào)高得惱人咋舌,后來卻漸漸輕了下來,直到某一天,電視機(jī)回到了無聲時代,只見得那些戴著長有天牛觸角般頭冠的大漢傻兮兮走來走去,卻再也聽不見他們的唱腔。
……老人聾了。不再需要聲音的世界,連電視機(jī)也跟著喑啞。
但他似乎并沒什么影響,依然規(guī)律地泡杯茶,大手穿過杯柄握住素胚青花的瓷杯,佝僂著身子去到墻角,曬曬太陽。
多少次地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坐在淡褐色的藤椅上,雙腳僵直地擱在前方的小凳上,手不離茶。明媚的陽光照不明蒼白逝去的生氣,但每當(dāng)他捧著手中的茶杯,小啜一口時,臉上那愜意的表情讓人也跟著如沐春風(fēng)。
旁人或許永遠(yuǎn)也不會懂,如此廉價的劣品,為何能讓他此般眷戀?
你若是問他,他定還會是笑著回答——習(xí)慣了。
然而習(xí)慣,只是人在倦怠或許迷惘時所找的最好的理由。
他不會迷惘,只是倦怠。人生遲暮,終是要隨了那西下的落日一同隱去。有什么好回避呢,此般年歲沾染的此等惡疾;有什么好怨恨呢,人生不過是一場蹉跎。
當(dāng)他枯褶的雙手再也無法握緊瓷杯,他也只是無悲無喜地閉上了雙眼。任滾燙的茶水灑了一地。
在他看來,茶道,不是精鏤名雕的茶具、繁瑣雜糅的過程所堆砌,僅是一種態(tài)度,便可將其融揉入骨。
人生,確需——
呷一口,品其醇香;度一番,隨其颯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