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文章:聽風(fēng)吹,聽心聲
【作者簡介:微涼,一名在讀研究生,沒事兒寫寫隨筆。文章來源,公眾號:漫談paradise(id:MTan-33),已獲作者授權(quán)轉(zhuǎn)載?!?/p>
年初,會聚暴暴姐,從平頂山下車,還需再轉(zhuǎn)一趟車,買票,坐車,猶記陽光甚好,走的時候,家中下著小學(xué),呵出來的氣在眼前凝成白色可見的氣體,然在相距幾百里的平頂山,是艷陽,坐在車上,透過車窗,照的人心里生出諸多暖意。
簡單的大巴車,平原的空闊,車程啟動,欣賞著窗外風(fēng)景的自己不禁被前排一個小姑娘吸引,手捧一本紙質(zhì)書,沉浸在書的世界中,仿佛旁邊一切淡若紅塵,只緣身在此書中。書是七堇年的《平生歡》,“這么多年,有些事像一只插銷,死死地別在心門上。銹了之后,里面的打不開,外面的進不去。”的語言,人是異鄉(xiāng)的偶遇,留戀的是浮華中的寧靜。
在新興科技占領(lǐng)著我們的生活,電子產(chǎn)品可以取代所有“閑情雅致”的時候,仿佛閑情雅致只是一個稱號,只是四個字,毫無其他??萍及l(fā)展的速度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們卻在科技中漸漸迷失。
許知遠在《十三邀》第一期選擇對話羅振宇,北大的文藝青年懷疑以及疑惑這個快銷時代的意義,人們在“快知識”,“濃縮知識藥囊”中得到的到底是什么。 科技的迅速發(fā)展將我們所有人卷進一個快銷時代,仿佛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濃縮成“快速便捷”的模式,供我們使用。
打開瀏覽器,我們能夠搜索到一切我們想要的東西,關(guān)注某個公眾號,我們可以評閱名人古跡,四大名著,有人將它們打包好輸入我們的大腦中,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打開手機,瀏覽,吸收,吸收,瀏覽,如此反復(fù)。
在這種模式中,我們?nèi)绱嗣β?,每天都在接?ldquo;新知識”,“性能量”“充實”自己,一天過得如此之快,一個星期飛速逝去,一年的時光,“嗖”的一下就不見了。然而,假設(shè)問每個這樣生活的人一個問題——這一天,一個星期具體干了什么——答不上來。在這樣“忙碌”的日子里,什么都沒有得到是常態(tài)。因為習(xí)慣快銷,習(xí)慣包裝好的“知識藥囊”,從不追究其本質(zhì),從不看其內(nèi)涵,只是覺得這樣可以提高自己,有自己需要的東西,早已忘卻,閱讀的真正意義所在何處。
小時候,老人家?guī)『⒆佑袀€“不好”的習(xí)慣,喜歡把飯菜在自己嘴里咀嚼后嘴對嘴的喂食,覺得這樣有利于孩童消化。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會使孩子產(chǎn)生惰性,失去鍛煉腸胃的最佳年齡。“快銷知識”猶如那個嚼爛了的飯菜,我們被動的成為心甘情愿的孩童。盧梭說,愛彌兒需要什么,我就教他什么,不是以我的方便與需求來教育他,而是以他自己真正的需求來教育。我們已經(jīng)忘了紙質(zhì)書,忘了自己真正的需求,一味滿足社會他人這個教師的需求,以他人之需求教養(yǎng)個人之“精神”。
羅振宇說,以前知識都是為未來積攢食糧,讀這本書(《哲學(xué)的故事》)的時候,他第一次發(fā)現(xiàn)知識的魅力,是用來喂養(yǎng)自己的。給我們包裝知識的人尚熟悉這一道理,我們卻還在“津津有味”的品嘗“他”包裝的“知識藥囊”,且樂此不疲。
電子書的盛行,手機的普及,知識“遍地都是”,你的需求又是什么?
(圖為2017.1.1—2017.8.20電子書需求圖譜)
——圖片來自百度
(圖為2017.1.1—2017.8.20手機需求圖譜)
——圖片來自百度
能在車上,在閑暇時間手捧一本書,靜下心來欣賞,感受心靈的聲音的人太少,高爾基將書比作精神面包,這話不假,然而書并不是嚼碎了的書,是需要我們自己品味的書,千千萬萬的你我,會有千千萬萬個觀點與看法,你讀了,你看了,你想了,這樣的東西才是你自己的。
時光會改變一些東西,但瞬息萬變,不離其宗,何不放下手機,為自己泡一壺清茶,在午后陽光,在清晨細雨時刻,拿起一本書,感受自己心靈的寧靜,聽風(fēng)吹,聽心聲,感受自己的需求,感受精神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