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舒緩心里壓力的積極人生感悟文章
每個人只有不忘本心,堅持主見,懂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做出自己喜歡的選擇,從容面對生活。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關(guān)于舒緩心里壓力的積極人生感悟文章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千萬別把自己的人生調(diào)成糾結(jié)模式
朋友講了一個故事:三年前,小孩擇校,擺在他眼前的是兩所大學,當然各有利弊,譬如,這所學校環(huán)境不錯,那所學校專業(yè)不錯。她就在向左向右的抉擇中糾結(jié)了很久,總算孩子上了大學。轉(zhuǎn)眼就到了畢業(yè)的時候,這老先生的糾結(jié)模式索性倒回了三年之前的選擇,逢人就說,當初要是選擇另一所大學的另一專業(yè),就業(yè)還用這么難?每次有人在那個專業(yè)就業(yè),他就不由得說:你看看,當初我們家孩子要是選擇那個專業(yè),現(xiàn)在這個崗位肯定是我家孩子的。大家就無語,不知道從何勸他。人生若調(diào)成糾結(jié)模式,表面看是在總結(jié)上次的得失,其實是在消耗你的時間,徒勞無功。人生若進入糾結(jié)模式,才發(fā)現(xiàn)我們大多數(shù)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往往是自己決斷和反悔的奴隸!
人生有時候真的需要一些猴子下山的精神,見了玉米放下西瓜,擁有芝麻忘掉西瓜的負重。人也需要學會忘記,放下過去,握住當下,不奢求未來。人生總有那么幾道你無法逾越的坎兒,就算你是路虎也沒用。人生有時候像競走,合理地分配體能,要為自己每一步的起落買單,一路需要足夠的貯備。這貯備就是果斷和向前的心。
一位在眾人眼里很成功的年輕人告訴我,如果將來他有了孩子,絕不讓孩子優(yōu)柔寡斷,他說很多經(jīng)驗告訴自己,有時候莽撞比謹慎更能撞到機會。果斷是人生的一塊磚頭,一磚頭砸開的鎖,和處心積慮打開的鎖,后果是一樣的。
想想,挺有道理。人生的路很漫長,無論怎么選擇,我們都要走向成熟,都是朝著終點走去的。剔除年少的偏執(zhí)輕狂,放寬心境,學會簡單,與其在懊惱中糾結(jié)過去,不如抓住當下正好的時光美景。
2.牢記自己的出發(fā)點
換季了,我打算買一款舒適的休閑裝,于是找了兩位朋友做參謀。我看中了一件天藍色的休閑上衣,一位朋友說:“這件衣服穿得舒服,但不夠漂亮、時尚,類似的款式去年春天就有過,這件不過是稍稍做了一下改動。”于是作罷。
又逛了一會兒,我看中了一件淡紫色的上衣,寬松、時尚。一位朋友卻說:“小李穿了一件綠色的,款式和這件一模一樣,你穿就撞衫了。”我只好把衣服重新放回貨架。
兩位朋友不時給我各種參考意見,我漸漸地受到她們的影響,改變了原來的主意。最后,我在她們的指點下買了一件短款綠色毛衣,再搭配一件黑色中長裙,因為她們說:“這樣一搭配,你看上去一下子有了女神范兒。”
可是第二天我就發(fā)現(xiàn)這套衣服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穿在身上不舒服還不算,主要是這套衣服根本不適合我的氣質(zhì)。就這樣,這套衣服被我擱置起來。
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天都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常常不知所措,心里搖擺不定。選項越多,選擇就越困難。究竟是什么左右了你的選擇?
生活中,我們見到太多的人不是為自己而活。比如一個三口之家明明只需要一所小房子就足夠安放幸福,可是為了別人的眼光,他們選擇背著沉重的負擔買一所大房子。還有的人明明喜歡那個送她一朵玫瑰的人,卻選擇了送她一輛豪車的那個人。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不相干的人和事或者觀點、意見左右你的選擇?因為你的內(nèi)心不夠堅定,你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其實,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牢記自己的出發(fā)點,讓你的內(nèi)心足夠堅定,誰也無法左右你的選擇。
很多時候,人容易被眾說紛紜的觀點左右,從而迷失。面對生活中的岔路口,沒有清醒的自我認識,不能傾聽內(nèi)心的真實聲音,就會迷茫,不知所措。只有不忘本心,堅持主見,懂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做出自己喜歡的選擇,從容面對生活。
3.誰的人生不委屈
早年間,美國有家電視臺,播出了個很轟動的節(jié)目。
主持人請一位極有聲望的心靈導(dǎo)師出場。
導(dǎo)師向觀眾展示一只有許多小抽屜的木箱,把木箱留給主持人,然后轉(zhuǎn)過身背對觀眾。他要表演的是:透視你的心!
第一個上來的是位家庭主婦,心靈學導(dǎo)師并不回頭,說:請主持人拉開木箱上標號為6的小抽屜,取出里邊的信封,交給這位觀眾。
主婦打開信封,看了一眼,頓時淚如雨下,說:導(dǎo)師,你看到了我的心里,看到了我這些年的辛酸心路。你一定是上帝派來的,我的心事從未對任何人說過,可是你卻早已寫好,放在抽屜里等待我。
下一位上場的,是位工程師。
心靈導(dǎo)師說:請打開標號為12的小抽屜……
工程師取出里邊的信,看了一眼,頓時驚呼起來:這簡直太神了,我心中最隱秘的事情,從未告訴任何人,可是你知道。
第三位上臺的,是個小學教師。這一次,打開的是標號為7的小抽屜。
教師也驚呼起來:不可思議,你預(yù)知了我從未對人說起過的心事。
臺下觀眾驚疑不定,紛紛舉手要求上臺。但無論誰上來,必有一只抽屜里裝有一封寫給TA的信。看到這封信的人,或是失聲尖叫,或是失態(tài)號啕。
主持人請所有拿到信封的觀眾上臺,按次序站好。
先請第一位觀眾取出她的信封,念給大家聽。
家庭主婦邊抹眼淚邊念:
——你不是沒有考慮過擺脫眼下的一切,但你狠不下心來。善良已經(jīng)成為你的軟肋,讓你屢遭欺騙。你知道這對你來說太不公道,只是為了你的至親所愛,你選擇了隱忍。但你的心越來越失望。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于把你的大度與包容,視為軟弱可欺。改變?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帶來的任何傷害,都是你無法接受的。委屈與無奈,你已經(jīng)默默承受至今。
家庭主婦念完,主持人請工程師念出他的信。
他一開口,臺下的觀眾頓時騷亂起來。工程師念的竟然和家庭主婦的每個字兒都一樣。原來,在心靈導(dǎo)師的箱子里,每只抽屜里的信,都是一樣的。
這時候,主持人才說出真相。
這位所謂的心靈導(dǎo)師,其實是一位心理學家,他在研究人類社會共同的情緒與情感。
——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是善良的,并因為太善良而屢屢吃虧受騙。
——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遭受到了不公正甚至極不公正的對待。
——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應(yīng)該得到更多。
——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為了家庭友人,付出了極大代價。
這個節(jié)目確實也揭破了現(xiàn)代社會的共同情緒:委屈!每個人,都活得倍感委屈。但是不是說你不委屈。只不過,你所表達出來的委屈情緒,與你真實的際遇根本不成比例。
簡單說:你的委屈,就是個……自我的心理幻象。
人和人區(qū)別不大,智商相差無幾。但每個人的思維模式,卻完全不同。至少有兩種思維,讓人分別成為進取者與委屈者或抱怨者。
進取者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認為要達成個人的奮斗目標,就必須從現(xiàn)實生活中,一步一步地走過去。
委屈者也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但他們拒不認同現(xiàn)實工作或生活。他們把生活中的一切常態(tài),視為對自己的迫害,看什么都不順眼。
面對工作問題時,進取者會很亢奮,因為這是他顯露本事的時候,他就是靠這個和社會交換獲得生存資源。而對于委屈者來說,這一切都意味著對他的傷害,是別人故意難為他,陷害他。雙方對問題的定義不同,看待工作生活的態(tài)度不同。你接受現(xiàn)實,就會心態(tài)平和。你不接受,自然就倍感委屈。由此,我們就獲得了幾個或有益于我們的觀點:
第一,接受現(xiàn)實的不完美。正是因為不完美,你的存在才有價值。
第二,接受人性的不完美。人性有光明也有黑暗,你做了善良的事,才勉強算是個做善事的人,而只有時刻保持對暗黑的警覺,才會避免淪為壞人。
第三,這世上,委屈的人比比皆是,千萬別成為占便宜少了嫌吃虧的類型。
我們面對的是同一個現(xiàn)實,有人看到的是機會,有人看到的卻是障礙,這種思維的差別,將彼此人生拉開了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