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秋望趙嘏閱讀題及答案
《長安晚秋》是唐代詩人趙嘏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通過詩人望中的所見,寫秋風中夜間長安景象,并寄離著詩人思鄉(xiāng)的深遠情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安秋望》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歡迎大家參閱。
《長安秋望》閱讀原文
長安秋望
(唐)趙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①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②學楚囚。
注:①鱸魚正美:西晉張翰被執(zhí)政的齊王司馬冏任為大司馬東曹掾,他預知司馬冏將敗,又因秋風忽起,想念故鄉(xiāng)的菜莼鱸魚膾的美味,便棄官回家。
?、谀瞎冢撼凇R驗槌谀戏?,所以稱楚冠為南冠。春秋時楚國攻打鄭國失敗,楚人鐘儀被俘,但他依然帶著南冠以示不忘家鄉(xiāng)故國。
《長安秋望》閱讀題目(一)
8.本詩頸聯(lián)有兩個字用得特別好,請指出其中一個并作鑒賞。(5分)
9.請問本詩營造了一種什么意境?(6分)
《長安秋望》閱讀答案(一)
8.(5分)示例一:“靜”(1分)它生動形象地(1分)寫出了籬菊所處環(huán)境的凄冷(1分)和作者思鄉(xiāng)而欲歸隱的愁苦,(2分)示例二:“愁”(1分)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它生動形象地(1分)寫出了渚蓮紅衣落盡的凄冷(1分)和作者思鄉(xiāng)而欲歸隱的愁苦,(1分)(答“靜”用了比擬手法的說得過去,亦可給1分。答“愁”的只要答到了以上給分點,就可以給分,最高給5分。答“半”、“盡”的也有道理,可在3分以下酌情給分。)
9.(6分)本詩通過寫凄涼的天云萬物拂動著早晨的氣流,漢家的宮殿高高聳立在秋空里,(1分)天上殘星幾點,雁群橫斜著飛過關塞,我獨自倚靠高樓橫吹長笛,(1分)籬笆邊黃紫艷麗的菊花靜靜地半開著,江渚邊的蓮花落下了它們紅紅的花瓣,顯得一派憂愁的景色,(1分)營造了一種凄清孤愁的意境。(2分)表現(xiàn)了作者羈旅思鄉(xiāng)的愁苦寂寞之情。(1分)(描摹景象時只要基本意思對就可給分;概括意境特點時可用“凄”、“冷”、“清”、“殘”、“孤”、“靜”、“愁”等詞來自由組合成短語進行概括,但要符合語法和組詞習慣。
《長安秋望》閱讀題目(二)
(1)這首詩的第二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3分)
答:
(2)“鱸魚正美不歸去”與“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用同一典故表達詩人志趣,請分析它們所表達志趣的異同。(5分)
答:
《長安秋望》閱讀答案(二)
(1)天空中殘留著稀稀落落的幾點星光,(1分)空中一行秋雁越過關塞朝南飛去,(1分)遠處傳來的一聲長笛,傳入了倚著欄桿的游子耳中,引出無際的鄉(xiāng)愁。(1分)
(2)相同點:兩首詩(詞)用張翰的典故,都表達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2分)
不同點:趙詩用張翰的典故還表達出歸隱之心。而辛詞反其意用這典故,表達出了恥于辭官歸隱、一心報效國家的壯志雄心;更表達出了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圖恢復的激憤之情。(3分)
《長安秋望》閱讀賞析
這是一曲高秋的贊歌。題為“長安秋望”,重點卻并不在最后的那個“望”字,而是贊美遠望中的長安秋色。“秋”的風貌才是詩人要表現(xiàn)的直接對象。
首句點出“望”的立足點。“樓倚霜樹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強調(diào)自己所登的高樓巍然屹立的姿態(tài);“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經(jīng)霜后的樹,多半木葉黃落,越發(fā)顯出它的高聳挺拔,而樓又高出霜樹之上,在這樣一個立足點上,方能縱覽長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領略它的高遠澄潔之美。所以這一句實際上是全詩的出發(fā)點和基礎,沒有它,也就沒有“望”中所見的一切。
次句寫望中所見的天宇。“鏡天無一毫”,是說天空明凈澄潔得象一面纖塵不染的鏡子,沒有一絲陰翳云彩。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這種澄潔明凈到近乎虛空的天色,又進一步表現(xiàn)了秋空的高遠寥廓,同時也寫出了詩人當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和高遠澄凈的心境。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第三句轉(zhuǎn)筆寫到遠望中的終南山。將它和“秋色”相比,說遠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氣勢,象是要和高遠無際的秋色一賽高低。
南山是具體有形的個別事物,而“秋色”卻是抽象虛泛的,是許多帶有秋天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的集合與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擬。而此詩卻別出心裁地用南山襯托秋色。秋色是很難描寫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對秋色有不同的觀賞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蕭瑟,有的取其明凈澄潔,有的取其高遠寥廓。這首詩的作者顯然偏于欣賞秋色之高遠無極,這是從前兩句的描寫中可以明顯看出的。但秋之“高”卻很難形容盡致(在這一點上,和寫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別是它那種高遠無極的氣勢更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在這種情況下,以實托虛便成為有效的藝術手段。具體有形的南山,襯托出了抽象虛泛的秋色,詩人通過“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詩句,不但能具體地表現(xiàn)出“秋色”之“高”,而且寫出了它的氣勢、精神和性格。
這首詩的好處,還在于它在寫出長安高秋景色的同時寫出了詩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寫意畫。高遠、寥廓、明凈的秋色,實際上也正是詩人胸懷的象征與外化。特別是詩的末句,賦予南山與秋色一種峻拔向上的動態(tài),這就更鮮明地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性格氣質(zhì),也使全詩在躍動的氣勢中結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詩往往流于柔媚綺艷,缺乏清剛遒健的骨格。這首五言短章卻寫得意境高遠,氣勢健舉,和盛唐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盡管在雄渾壯麗、自然和諧方面還不免略遜一籌。
看過“長安秋望 趙嘏閱讀答案”的人還看了:
長安秋望趙嘏閱讀題及答案
上一篇:長門怨 李白閱讀題答案
下一篇:長安雪下望月記閱讀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