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虞山記閱讀題及答案
游虞山記閱讀題及答案
《游虞山記》由清光緒二年(1876)秋八月二十一日,張裕釗在常熟縣虞山作此記。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guī)怼队斡萆接洝烽喿x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游虞山記》閱讀原文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丙午春,復(fù)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詭云"距劍門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無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緣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詠詩處,今潭名空心,取詩中意也。遂從破龍澗而上,山脈怒坼,赫石縱橫,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相傳龍與神斗,龍不勝,破其山而去。說近荒惑,然有跡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層折而度,越巒嶺,躋磴道,遠涉椒③板。有土坧魂碣,疑古時冢,然無碑碣志誰某。升望海墩,東向凝睇。是時云光黯甚,這浸一色,莫辨瀛海。頃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駐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徑以南,益露奇境:齦腭摩天,嶄絕中斷,兩崖相嵌,如關(guān)斯劈,如刃斯立,是為劍門。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肖其形也。側(cè)足延佇,不忍舍去。邊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臺;西北為拂水巖,水下奔如虹,頹風逆施,倒躍而上,上拂數(shù)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門,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而云之飛浮浮,風之來冽冽,時雨飄泊,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暫留矣。少霽,自山之而下,困憊而歸。自是春陰連旬,不能更游。
嗌嘻!虞山近在百里,兩經(jīng)其下,未踐游屐。今之其地矣, 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zhuǎn)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選自《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有改動〉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頂。
《游虞山記》閱讀題目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虞山去吳城才百里 去:距離。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c.山脈怒坼,赫石縱橫 坼:裂開。 D.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 識:懂得。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 ①辛丑秋,將之江陰 ②之二蟲又何知
B. ①始焉欣欣,繼焉索索 ②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
C. ①取徑以南,益露奇境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D. ①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暫留矣 ②吾嘗跂而望矣
7.下面的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作者登山所見情景的一組是( ) (3分)
①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 ②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
?、埤埮c神斗,龍不勝,破其山而去 ④云光黯甚,迷漫一色, 莫辨瀛海
?、蔟l腭摩天,嶄絕中斷 ⑥水下奔如虹,頹風逆施,倒躍而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沈德潛曾經(jīng)先后兩次乘船赴江陰,在中途路過虞山時都很想登山游覽,但由于船夫的欺騙,最終都沒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潛卻因?qū)τ斡[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顧友人的阻撓,堅持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潛向山僧打聽山上名勝并想游盡它,但由于連續(xù)二十多天都是陰雨連綿,只得遺憾地離去。
D.沈德潛游覽后感到,天下勝景若未能盡覽,留有余地,反而意味無窮;若一覽無遺,有時反而覺得興味索然。
9. 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文中加波浪線的句子斷句。(4分)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zhuǎn)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2)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6分)
?、偕胶笥惺赐ê#瑫r潛海物,人莫能名。
?、诮裰涞匾?, 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
《游虞山記》閱讀答案
5.B
6. B
7. C
8. D
9.斷句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zhuǎn)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每錯漏三處扣1分,“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可斷可不斷)
譯文:①虞山后面有一個石洞通往大海,不時有隱藏的海中生物,人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
?、诂F(xiàn)在到了那個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況,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訪游歷過。
看過“游虞山記閱讀題及答案”的人還看了:
1.憶江南閱讀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