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記文言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靈芝記文言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文章明是談材木,談靈芝,實際是在講人才問題。該文亦取寓言形式,寓意含蓄深遠(yuǎn),頗能引人深思。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靈芝記》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靈芝記》文言文閱讀原文
?、俜材局?,不材則已,材則為棟梁,為舟楫,為凡什器;樹之乎廊廟,泛之乎江湖,陳之乎五都之市,盡其用而無憾,謂之曰幸可也。其次不為人用,而產(chǎn)于山林,植于園囿;華以春,實以秋,榮悴開謝以其時。不盡其用,而且遂其生,謂之曰幸亦可也。其下薪之,槱之①,斬之,艾之,萌蘗之生,又從而踐踏之。彼其機既欲遂而不能,而其氣脈脈綿綿,又若續(xù)而不絕;雨旸所被,暵濕所薰②,朽敗之余,于是乎蒸出而為芝菌。人見芝菌之生,則嘖嘖夸曰瑞物。嗚呼!物誠瑞矣,而以木言之,其幸也與?其亦至不幸也與?
②道光四年,予遷居城北老浮橋,庭有楙樹③,前主人斷之。明年,有芝生于根,一本九莖,五色具備。予觀之,而竊有感焉?!对姟吩唬?ldquo;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楙樹者,木瓜也。彼見詠于《風(fēng)》,人知為材木,而前主人者,遏其機,沮其氣,使之處乎至不幸,芝之生豈偶然也?今吾家于此,而芝適生,見者因賀為吾瑞。吾之瑞曷為乎來哉?為我告諸公曰:凡天下遇材木者,幸蚤愛惜焉,毋使不幸而至于芝生也,是則可賀焉矣。
[注釋]:管同(1780—1831),字異之,江蘇上元(今南京市)人。道光年間(1821—1850)舉人。姚鼐著名弟子之一,與梅曾亮友善,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幼年喪父,家貧,淡泊名利,終生未仕。散文清新明快,筆力健朗。有《因寄軒文集》。
?、贅?yóu由)之:做積存?zhèn)溆玫哪静瘛"?雨旸(yáng陽):《尚書洪范》:“曰雨曰旸。”孔安國傳,“雨以潤物,旸以干物。”旸:出太陽。被:加。暵(hàn汗)濕所薰:干濕氣味的熏染。暵:干。薰:同“熏”,侵蝕。 ③楙(mào)樹:果樹名,一名木瓜。
《靈芝記》文言文閱讀題目
26.對樹木而言,下列四種情況,不屬于“謂之曰幸”的一項是(2分)
A.為棟 梁,樹于廟堂;為舟楫,泛于江湖。
B.做成器物,陳列在城鎮(zhèn)集市,物盡其用。
C.砍伐為薪,萌芽新生,展示出綿綿生意。
D.春華秋實,按時令自然地完成生命周期。
27.靈芝是怎樣產(chǎn)生的?請根據(jù)第①段文意加以概括(2分)
28.第① 段畫線問句的作用時什么?(2分)
29.第②段引用《詩經(jīng)》中的句子,對其分析恰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
A.楙樹根部長出了靈芝,是對我精心愛護(hù)的回報。
B.證明楙樹是材木,批評前主人遏其生機的做法。
C.引用儒家經(jīng)典,表明對楙樹生芝的感慨古已有之。
D.楙樹見詠于《風(fēng)》,可見投桃報李廣受民間認(rèn)可。
30.本文寫作手法有何特色?請結(jié)合文意,加以分析。(4分)
《靈芝記》文言文閱讀答案
27.木柴被砍伐,而它的生氣卻是綿綿延續(xù)而不絕;下雨出太陽時所遭受的,干濕氣味所侵蝕的,在它將要朽敗之余,在樹木的枝干上就生出眾多的靈芝。
28.通過問句的形式,寫出揭露了社會對人才的粗暴摧殘,表達(dá)了作者的滿腔憤慨。同時,引出下文。
29 .解析:文章主要是說“而前主人者,遏其機,沮其氣,使之處乎至不幸”,因此選擇B項
《靈芝記》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李華字遐叔,是趙州郡贊皇縣人,年輕時為人曠放通達(dá),外表看似坦率放任,內(nèi)心卻嚴(yán)謹(jǐn)持重。經(jīng)過逐級科考,進(jìn)士及第,天寶十一年,升任監(jiān)察御史。當(dāng)時宰相楊國忠的黨羽親信在任所驕橫奸猾,李華出京行使職責(zé),對權(quán)貴嚴(yán)加彈劾查辦,毫不屈服,州縣上下十分敬畏,因而被權(quán)貴所痛恨。
安祿山謀反,唐玄宗進(jìn)入蜀地避難,百官四散奔逃,李華的母親在鄴縣,他打算從小路用車載著母親逃離,被叛賊抓住,被迫擔(dān)任鳳閣舍人的偽職,叛賊被平定后,李華被貶為杭州司戶參軍。李華感傷自己陷入危險禍亂的境地,不能保全名節(jié),又不能使母親安定,想要為母親養(yǎng)老送終,但是母親不幸亡故,于是退居江南。
上元年間,朝廷征召他擔(dān)任左補闕、司封員外郎。李華感嘆地說:“哪里有毀壞名節(jié)并使母親陷入危險的不忠不孝的人,還想要承受天子的寵幸呢?”就以生病為由不去任職。李峴在江南一帶負(fù)責(zé)選拔官員,上表請求將李華安置到幕府任職,提拔他擔(dān)任檢校吏部員外郎。李華苦于身患風(fēng)痹疾病,辭去官職,客居歸隱到山陽縣,督促子弟致力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安于困窘生活。他晚年研究佛法,不很用心著書,只是寫點天下士大夫家傳、墓版及州縣碑頌之類的文章,人們常常攜帶著金銀布帛前往請求他寫傳作頌,他才勉強答應(yīng)。大歷初年,李華死了。
當(dāng)初,李華寫成《含元殿賦》,把它拿給蕭穎士看,蕭穎士曰:“你的文章在《景福》一文之上,《靈光》一文之下。”李華的文章言辭綿密華麗,而缺少宏大杰出的氣象,蕭穎士的文風(fēng)剛健爽朗放任灑脫,當(dāng)時人們認(rèn)為李華的文才比不上蕭穎士,但李華自認(rèn)為超過他。于是他創(chuàng)作《吊古戰(zhàn)場文》,竭盡才思反復(fù)研磨推敲,作成之后,故意將它污損成舊作,把它混雜在擺放梵書的架子上。有一天,李華把書送給蕭穎士閱讀,蕭穎士稱贊文章精美,李華問道:“當(dāng)今誰的文章可以比得上它?”蕭穎士說:“如果你加以精細(xì)研思,就能到達(dá)它的境界。”李華十分驚訝,深表佩服。
李華樂于獎掖讀書人,許多人的名氣也因為他的緣故而顯著,像獨孤及、韓云卿、韓會、李紓、柳識、崔佑甫、皇甫冉、謝良弼、朱巨川這些人,后來都發(fā)達(dá)到在顯耀的官職上執(zhí)掌政事。李華遭受禍亂,心懷悔恨,等到替元德和權(quán)皐撰寫墓碣銘、撰寫四皓贊,他文中用深情委婉的筆調(diào)表達(dá)對筆下人物的稱頌,令讀到文章的人同情他的心志。(選自《新唐書》)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