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擺脫書議論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別想擺脫書議論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使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子閱讀器,但書這個東西是一個非常好的發(fā)明,是不能被改進、不會被替代的發(fā)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別想擺脫書》議論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別想擺脫書》議論文閱讀原文
我相信熟練的讀者大概都有這樣一種能力,去書店買書或是到圖書館找書,拿起一本書很迅速地翻一翻,一兩分鐘之內,就能大概知道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這個印象也許并不準確,但是它能夠起到一個初步的導航作用。然而電子書卻做不到這一點,因為電子書是不能“翻”的,即使可以跳頁瀏覽,你還是會覺得它慢。
意大利著名學者安伯托·艾可認為,即使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子閱讀器,但書這個東西是一個非常好的發(fā)明,是不能被改進、不會被替代的發(fā)明。就像剪刀、車輪或者勺子一樣,這些東西自從問世之后,就幾乎沒怎么變過,我們一直在使用,也不嫌它們落伍,也許需要小修小補,但整個形態(tài)上的大規(guī)模的變化是不必要的。
法國知名電影學者尚·克洛德·卡里耶爾說,25年前,他在巴黎坐地鐵的時候,總是會遇見一個坐在地鐵站的長椅上好像在等車的人,這個人身邊總有四五本書,天天坐在那里看書。有一天他終于忍不住好奇,過去問這個人到底在干嗎,這個人說了讓卡里耶爾難忘的一句話:我就是在讀書。至于為什么選擇在地鐵站里讀書,是因為那里是唯一一個不用消費就可以一直坐著的地方,而且冬暖夏涼。“我很快走開了,因為我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他的時間。”卡里耶爾說。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永遠別想擺脫書。
《別想擺脫書》議論文閱讀題目
1.文章第二段為何要提到剪刀、車輪和勺子?請簡要分析。(2分)
2.文章第三段所舉的事情發(fā)生在“25年前”,顯然當時的人不可能有選擇任何一種電子書的機會。你認為此例的價值會不會因此而大打折扣?(2分)
3.從全文看,在電子閱讀器越來越多的今天,我們仍“別想擺脫”傳統(tǒng)意義上的紙質書本的因素有哪些?(3分)
《別想擺脫書》議論文閱讀答案
1.(2分)與紙質書本作類比,讓人更容易接受書本是個“好發(fā)明”的觀點。
2.(2分)此例不會因為年代“久遠”而喪失說服力。第三段的事例重在強調了書本的攜帶方便,即使在電子書盛行的今天,這一點仍是不可替代的。
3.(3分)迅速翻閱圖書,對書有大概的了解;自發(fā)明以來,形態(tài)上長期保持穩(wěn)定;攜帶方便,無須額外的支出。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