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輕于鴻毛怎么造句
輕于鴻毛,鴻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還輕。比喻毫無價值。下面是學習啦網(wǎng)小編帶來的成語輕于鴻毛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輕于鴻毛的解釋
[釋義] 鴻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還要輕。比喻非常微小或毫無價值。
[語出] 《戰(zhàn)國策·楚策四》:“是以國權輕于鴻毛;而積禍重于丘山。”
[正音] 于;不能讀作“yǔ”。
[辨形] 鴻;不能寫作“紅”。
[近義] 無足輕重 不屑一顧
[反義] 重于泰山 舉足輕重
輕于鴻毛的造句精選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司馬遷
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
3) 在人們看來,那個賭徒的死輕于鴻毛,沒有絲毫意義和價值。
4) 你說這事有多重要,在我看來它輕于鴻毛,根本就不值一提。
5) 為民族敵人而死,輕于鴻毛。
6) 死有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有識之士,應該死得其所。
7) 他力氣很大,兩百斤重的東西背上還覺得輕于鴻毛。
8) 死有重于泰山輕于鴻毛,一個人在他死亡的時候,能夠深得人心,獲得全世界人的默哀,他這一生并沒有白活。
9) 毛澤東主席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10) 名節(jié)重于泰山,利欲輕于鴻毛。
1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生存還是死亡,人們在這個問題上做著主動選擇,成了自己生命的清醒的主人,表明他們對自己生命意義的真正覺醒。
12) 一個人的死,或者輕于鴻毛,或者重于泰山。
13) 為敵人利益而死,輕于鴻毛。
14) 所謂有的死重于泰山,有的死輕于鴻毛,講的就是死的意義問題。
15) 人之祝福,有輕于鴻毛,有“粽”于泰山。但是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粽”。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提前送給你最真最“粽”的祝福,愿你快樂重于泰山!
16) 人,固有一死。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那可是自己選的。七度魚
17) 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班固
18) 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嘛,雨荷阿姨當然教過我了!
19) 一個人可以傻,但是有的傻輕于鴻毛,有的傻重于泰山。
2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誰惹我蘇姐,那簡直比重于泰山的事情還大。
21) 我們要是真就這么死在這里,你說這屬于重于泰山,還是輕于鴻毛?正在我一籌莫展之時,千紙鶴在外面叫道:“木舟,我們的木舟!”。
22) 古人對于死有兩種定義,那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意思是說,人都會死,有的人死得有意義,那就重于泰山,如果死得沒有意義,那是輕于鴻毛。
2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大丈夫當提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
24) 毛老也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25) 其實蕭墨也想加入殲雞的過程,只是蕭墨剛提起手中的武器,便看到大公雞兩只健美的小腿一蹬,死了,死的輕于鴻毛。
26) 大哥,輕于鴻毛重于泰山,那是指人死啊!
27) 李傕,人注定要死的,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28) 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切糕。
29) 俗話說: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可俗話又說:留住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管做什么,只要無愧我心就堅持努力地做下去吧!
30) 人活于世,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31) 我才不怕呢!不就是死嗎?誰不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祖國而死重于泰山。
32) 中國不是有句話嗎,死有重于泰山,有輕于鴻毛,我們死了就是重于泰山。
33) 死有輕于鴻毛重于泰山,我爹被殺了,我家被毀了,我的所有親人都被他們殺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如果我不能為他們報仇,我生不如死!
34) 社會輿論針對這些自殺的同學也就是這么一陣就過去了,真正痛苦的是他的家人,他們這種“死”還真是輕于鴻毛的!如果說用一生的言行和實踐去走一條為人民服務的道路,那個道路實際上是一個海闊天空的道路!是一個心靈極其自由的道路!
35) 他家都應該清楚,生死有時不是由我們自己能左右的了的,可是"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36) 這一唯物主義的生死觀,充分體現(xiàn)了司馬遷超越生死的價值觀念,生死本身只是必然的現(xiàn)象,而生死的意義卻有天壤之別,重于泰山則雖死猶生,輕于鴻毛則死不足惜。
37) 不過,即便面對死亡,一個人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因為,正如一位偉人所說的那樣,死亡,也有“重于泰山”與“輕于鴻毛”之分,你可以像英雄那樣有尊嚴去死,也可以像懦夫那樣在哀號中死去。
38) 我最恨會騙人的人,你最好給我老實點,我沒騙你,我就是一個老實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而能為玲瓏死,那是重中之重.王晶
39) 日后宗邦淪喪,只落得銅駝荊棘,禾黍故宮,還不是先生一死的遺害么?你這一死,就輕于鴻毛了。
看了輕于鴻毛內容的人也喜歡:
1.一身是膽造句
2.輕如鴻毛怎么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