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政策
2017年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政策
宏觀調控是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jié)市場經濟的運行。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將會帶來哪些新的變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年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宏觀經濟的調控政策
一、“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臺,改革從方案準備期步入深化攻堅期
今年年初,中央深改組第二十次會議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頭三年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三年,2016年要力爭把改革的主體框架搭建起來。在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則進一步明確,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臺。這表明,改革的主體框架已經如期搭建完畢,下一步改革將從方案準備期步入深化攻堅期。社會上也存在“文件多、落實少”的質疑聲音,而我們相信“四梁八柱”立穩(wěn)之后,2017年及之后的改革將更強調深化、攻堅和落實,回應社會訴求和民眾獲得感。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是最大的紅利。要實現穩(wěn)中求進的目標,最終落腳點還是在改革上。會議強調,要按照統籌推進、重點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發(fā)揮改革牽引作用。我們可以預期到,2017年,三去一降一補、實體經濟發(fā)展、三農問題、房地產、國企等宏觀經濟的主要方面,甚至宏觀經濟政策本身,都會更多地采用改革的方式來謀取更長久的發(fā)展動力。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有實質性進展,突出振興實體經濟
中央認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出路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
不可否認,2016年供給側改革取得了良好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去產能”過度依賴行政化舉措,很多地方不是去產能,而是去產量,導致去產能沒能真正形成一種平衡的動態(tài)的供求關系;“去庫存”沒有充分考慮地區(qū)差異,推進三四線城市樓市去庫存卻拉動了一二線城市房價暴漲;“去杠桿”民企杠桿率降低了,但國企、地方政府平臺負債率高企,等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17年將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會議針對五大任務進一步提出攻堅方向,部署具體,重點明晰。“去產能”方面,繼續(xù)推動鋼鐵、煤炭行業(yè)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yè)”,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做好其它產能嚴重過剩行業(yè)去產能工作;“去庫存”方面,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zhèn)化結合起來;“去杠桿”方面,把降低企業(yè)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降成本”方面,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補短板”方面,既補發(fā)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
會議將振興實體經濟列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2014-2016年在貨幣超發(fā)下房地產金融過度繁榮,與之相對應的是實體經濟產業(yè)空心化風險加劇。為了保持經濟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會議指出,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既要推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蓬勃發(fā)展,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yè)。
此外,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亮點是農業(yè)。農業(yè)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一環(huán)。根據會議,明年要深入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從增加綠色優(yōu)質農產品供給、改革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和收儲機制、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確定了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施力重點。
三、宏觀政策之中寓有改革深意,短期穩(wěn)增長也可落實長期改革意志
以往習慣于從需求側想辦法,靠投資拉動和增發(fā)貨幣來解決問題,但這一傳統的調控理念、方式和路徑是一種增長導向型的調控,已經難以為繼,例如貨幣發(fā)行和實體經濟增長率已嚴重不一致。事實上,中國化解經濟下行壓力,主要不是靠政策刺激,而是需要推進相應的制度調整與制度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宏觀調控思路,在政策中嵌入改革意志尤為重要。
對于財政政策,會議直接強調了財政支出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配合,“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yè)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這表明,宏觀調控政策不僅自足于短期的穩(wěn)增長,還要照顧到長期的結構改革,在短期的調控政策中貫徹落實長期的改革意志,要弱化短期增長的總量平衡,強化長期增長的結構均衡和升級。
對于貨幣政策,此次會議延續(xù)了權威人士年中在人民日報的論調,強調貨幣不能過于寬松,“調節(jié)好貨幣閘門”、“維護流動性基本穩(wěn)定”。大水漫灌可能帶來一時的股市、樓市或大宗商品的大漲,可能取得暫時的高增長,但是與長期結構調整的改革精神相違背。同時,會議還指出貨幣政策要保持穩(wěn)健中性,與以往不同增加了“中性”的說法。事實上,“中性”相比以往的“穩(wěn)健”有更強的經濟理論支撐,中性特指不影響實體經濟的發(fā)展,言下之意2016年的“脫實向虛”必須遏制,相關的經濟風險必須防控。
還要指出的是,穩(wěn)增長在2017年經濟工作中地位有所下降。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變?yōu)?ldquo;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調整了改革和擴大需求的順序。需要強調的是,這不僅是改革與增長地位的對調,而且是政策協調性的增強,要在宏調中落實改革。既要做好短期風險防范和應對,也要更加注重挖掘中長期增長潛力,既要擴大總需求,也要改善供給質量。
四、與“去杠桿”相一致,金融改革主要工作是控風險
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路徑呈現“債務-投資”驅動模式,央行增發(fā)貨幣、財政發(fā)債、地方發(fā)債和PPP的債務融資方式明顯,并且資金主要流向央企、地方投融資平臺和地方國企,投資于鐵路、公路等傳統的過剩產能行業(yè)而非創(chuàng)新型的高科技行業(yè),投資效率低、債務風險累積。會議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jiān)管能力,確保不發(fā)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梢灶A見,依靠發(fā)債驅動國有部門高投資的模式在2017年難以持續(xù),更加健康、高效和市場化的民間資本的投資活力將得以釋放,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五、房地產弱化金融屬性,建立穩(wěn)健發(fā)展的長效機制
2016年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同比增長超過五成,地王數量和金額也屢創(chuàng)紀錄。居民信貸超過企業(yè)信貸水平,顯示出經濟“脫實向虛”的危險信號。此次會議特別強調了房地產的住房屬性,指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并提出了“管住貨幣”、“增加土地供應”等多種應對舉措,有利于扭轉宏觀經濟對房地產業(yè)的過度依賴和房地產市場嚴重分化格局。同時,不同于以往只是應急之策或權宜之計,會議指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guī)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有利于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穩(wěn)健發(fā)展。
六、混改是國企改革的突破口,注重保護企業(yè)家精神
當前,國企改革尚未達到理想效果。一方面,改革的正向激勵不足,國企高管“求穩(wěn)”心態(tài)較普遍,具體舉措缺乏突破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由于對中國未來經濟形勢、國企出讓股權的收益能力、國企治理結構的嵌入程度等方面存有顧慮,民間資本實際參與混改的熱情低于預期。為此,此次會議特別強調,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邁出實質性步伐。會議還對產權、企業(yè)家精神的保護提供了承諾。同時,在黨員干部積極性問題上,指出“健全正向激勵機制,促進干部創(chuàng)造性開展工作”。所以,2017年的國企混改將會更有魄力、更富創(chuàng)造性的作出更多實質性舉動。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2017年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