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持有型犯罪的看法與建議
對于持有型犯罪的看法與建議
持有型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刑法》 規(guī)定故意支配或控制(包括 持有、 擁有、 私藏、 攜帶等)特定物品或財產(chǎn)的不法狀態(tài)的行為。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持有型犯罪的相關法律知識。
對于持有型犯罪的看法與建議:
我國刑法學界對持有型犯罪的認識與邊沁的觀點存在諸多暗合之處:持有型犯罪就是在由于某些原因如證據(jù)難以查證或者證據(jù)不確鑿而用傳統(tǒng)罪名難以入罪的情況下出于嚴密法網(wǎng),防止更嚴重的犯罪的發(fā)生的考慮而設立的。不難看出,持有型犯罪似乎就是為了執(zhí)行堵截犯罪功能而存在的,這就有悖于犯罪的本質(zhì)屬性了。
根據(jù)犯罪行為理論,犯罪的本質(zhì)就在于它的社會危害性,立法者既然把持有行為犯罪化,當然地應該以“持有行為”本身的危害性為責難的重點。但遺憾的是,我們從持有型犯罪中看到的更多是立法者對持有行為所牽涉的其他嚴重犯罪的關注。
誠然,我們并不反對在立法上未雨綢繆,發(fā)揮預防犯罪的效用,但立法蘊意的偏差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實踐中認識的錯誤,因而才會產(chǎn)生違背立法初衷而輕縱某些犯罪,或者將治安案件任意上升為刑事案件等種種混亂。此外,立法技術上的原因也使持有型犯罪在規(guī)范設計上存在諸多不足,實踐中往往產(chǎn)生誤解,因“明知”字樣的缺失引起關于嚴格責任的探討亦是明證。
在價值取向問題上,對持有型犯罪也是責難良多,學界普遍認為持有型犯罪特別是單純持有型犯罪保護機能超前過度擴張,而對人權保障機能關注不足……有鑒于持有型犯罪的上述癥結的存在,筆者在對此進行反思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第一,刑事立法不應僅僅關注持有型犯罪周延法益保護、嚴密刑事法網(wǎng)、嚴格行為人責任、堵截犯罪的功能,而忽視其違反刑法最后手段性、削弱人權保障功能甚至因規(guī)制錯誤而冤枉無辜的現(xiàn)實危險,應當重新評判持有型犯罪在我國刑法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持有行為的犯罪化應本著謙抑的精神進行,防止持有型犯罪侵占行政領域而不合理擴大。
第二,應當完善持有型犯罪構成理論,尤其是犯罪的主觀方面設置。盡管筆者在上文曾論述刑法條文中“非法”二字已經(jīng)涵蓋故意的罪過內(nèi)容,但這畢竟是學理探討,沒有普遍適用的效力,在實踐中仍然會由于理解的不一致而出現(xiàn)混亂。為避免借口刑法條文中沒有規(guī)定故意或明知的要素而將其解釋為不要求證明犯意的嚴格責任犯罪,本著持有型犯罪的規(guī)范化設計及刑法確定性的要求,應當在條文中明確寫明“明知”字樣。當然,持有型犯罪之持有故意的內(nèi)容顯然應當有別于其他可能的關聯(lián)犯罪,而只限于對持有行為本身的故意,即明知是刑法禁止持有的特定物品而故意持有,或者明知是超過合法收入的巨額財產(chǎn)而拒不說明其來源。
第三,對持有型犯罪實行輕刑化處理。我國刑事立法既然把部分持有行為犯罪化,就表明此類持有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在刑法上有獨立評價的價值。持有型犯罪的這種地位決定了其評價重心不是可能存在的先行或者后續(xù)行為,而僅僅是持有本身的不法、可罰性及罪責,顯然持有行為本身具有遠小于其先行或者后續(xù)行為的危險性,可罰程度明顯要低,因而在刑罰設置上輕刑化是合理而且必要的。
第四,在持有型犯罪的適用上采取審慎的態(tài)度。持有型犯罪牽連甚廣,在查實構成其他上游或者下游犯罪的情況下應當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條款定罪量刑,而不應在還沒有查清全部事實就輕易以持有型犯罪罪名了結。此外,由于我國刑事訴訟中被告人的權利遠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保障,律師辯護權的實現(xiàn)也存在諸多掣肘,加之實務界多少受嚴格責任影響,因此在處理持有型案件時應慎之又慎,以免任意出入人罪。
相關閱讀:
我國《刑法》中規(guī)定的持有型犯罪我國刑法中共規(guī)定了八種持有犯罪:
(1)第128條第1款規(guī)定的“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罪”。
(2)第130條規(guī)定的“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
(3)第172條規(guī)定的“持有、使用假幣罪”。
(4)第282條第2款規(guī)定的“非法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物品罪”。
(5)第297條規(guī)定的“非法攜帶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參加集會、游行、示威罪”。
(6)第348條規(guī)定的“非法持有毒品罪”。
(7)第352條規(guī)定的“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
(8)第395條第1款規(guī)定的“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
根據(jù)以上規(guī)定可知,我國刑法從如下三個方面對持有型犯罪作了限定:
(1)對象是特定物品。對此刑法用列舉方法在法條上一一指出,持有除此以外的物品不能構成該類犯罪。
(2)特定場所、活動。如第130條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限定必須是在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
(3)個別罪為特定主體。如第395條第1款規(guī)定的“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限定必須是國家工作人員方能成為本罪主體。需要說明的是,并非每一個持有型犯罪必須同時具備以上三個方面,但至少具備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