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祛濕食療方法與種植方法
土茯苓的祛濕食療方法與種植方法
土茯苓配防風(fēng)辛溫上行之性以升脾陽,祛脾胃之濕,伍白芷除濕解毒,化濁辟穢。土茯苓的三藥相伍共奏化濕解毒,健脾益胃,護養(yǎng)肝臟之功。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土茯苓的祛濕食療方法與種植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土茯苓的祛濕食療方法
1、鼻塞:土茯苓外洗內(nèi)服
鼻竇炎、上頜竇炎等會引起鼻塞、流黃濃涕,并兼頭重、舌紅、苔黃膩等癥狀。此癥多為脾胃濕熱,肝膽郁熱,致使?jié)駶嶂胺干纤隆4税Y選用土茯苓內(nèi)服外洗,且療效明顯。
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藥渣再復(fù)煎,以藥液外洗鼻部。一般連用4劑,諸癥可消。
2、祛濕:
土茯苓牛大力煲豬扇骨
“嶺南湯王”佘自強有一例“土茯苓牛大力煲豬扇骨”靚湯,能祛濕除困、健筋養(yǎng)骨。
在春夏暑濕時,廣東民間最愛用土茯苓煲湯。牛大力亦是廣東民間尤其客家一帶常用煲湯的中藥材,亦為性平味甘、淡,能祛濕健筋骨、壯腰膝、養(yǎng)肝腎。豬扇骨是豬骨中最不油膩的部位,夏日入湯最為適宜,中醫(yī)認為扇骨能補益增髓。合而為湯,氣味清潤可口,有祛濕除困、健筋養(yǎng)骨的功效,并為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土茯苓30克、牛大力50克、眉豆60克、豬扇骨500克、生姜4片。
烹制:各物分別洗凈。藥材和豆稍浸泡;一起與豬骨、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4~5人量。
土茯苓白果杏仁煲豬肺
另一例祛濕藥方:
原料:土茯苓30g、白果10枚、杏仁9g、豬肺250g。 做法:豬肺洗凈切成片狀,用手擠去泡沫與土茯苓、白果、杏仁一起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1500ml左右,文火煮熟,吃肉喝湯。
土茯苓的種植方法
土茯苓根莖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具短分枝,有結(jié)節(jié)狀隆起,長5至22厘米,直徑2至5厘米。表面黃棕色,凹凸不平,突起的尖端有堅硬的須根及殘基,分枝頂端具芽痕,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狀及多數(shù)小亮點,水燭后粘滑感,氣微,味淡、澀。以斷面淡棕色,粉性足者為佳。
土茯苓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干旱和蔭蔽。砂質(zhì)壤土或粘壤土均可栽培。用種子繁殖,播種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條播法,按行距20cm開條溝,將種子均勻播下,覆土厚lcm左右,保持土壤濕潤。待苗高I0cm左右移裁。按行、株距各25cm開穴,每穴栽1株。待苗高30cm左右,應(yīng)搭架,將莖藤引上,以利生長。注意松土除草,施追肥1-2次。
土茯苓片為長形薄片,大小不等,厚約1~3毫米,邊緣不整齊,淡棕色或淡黃色;表面光滑(薄片)或稍粗糙(厚:片)。中間略具維管束點,仔細觀察時可見砂礫樣的光亮??v切片常見花紋。導(dǎo)管不規(guī)則,富粉質(zhì),微有彈性,用水潤濕后,手摸之有光滑感。以淡棕色、粉性足、纖維少者為佳。
土茯苓的治病驗方
1、治療急慢性腎炎,腎結(jié)核:土茯苓150g,水煎分三回服,每天一劑??煽寡桌颉?/p>
2、治療急性睪丸炎:鮮土茯苓120g,去須,洗干凈,切片,加入清水500ml,煎沸后穩(wěn)火再煎20分鐘,去渣。每天一劑,分三回吃飯前溫服。治療的時候忌茶和辛辣油膩之物。通常3至8日可治好。
3、治療銀屑?。和淋蜍?0g,研成粗末,包煎。每天l劑,分兩回服完,15劑為一個療程。
4、治療肺膿瘍:土茯苓150g,水煎,分兩回服,每天一劑。可清肺排膿。
5、治療蟯蟲病:檳榔,土茯苓各30至60g,百部30g。把檳榔和土茯苓水煎后空肚子服用,每天一劑。接下來將百部水煎,外洗肛門,每天兩回。
6、治療丹毒:土茯苓,野菊花各30g。把兩者放進鍋里并且放入適量的涼水浸泡片刻,煎兩回后取藥汁,于一天內(nèi)分兩回服完,每天一劑。
7、梅毒:土茯苓160g,瘦豬肉100g,加水煮湯。具有除濕解毒,通利關(guān)節(jié)的功效,比較適用于梅毒或者因梅毒服汞劑而致肢體拘攣者。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