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大綱復習要點
公共基礎知識大綱復習要點
公共基礎知識的復習是一定要重視的,而大綱是復習的第一步。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公共基礎知識大綱復習要點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公共基礎知識大綱復習要點——馬克思主義哲學
1、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
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是對無限多樣和永恒運動著的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是對整個世界的普遍本質和共同基礎的科學反映,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也是我們從事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1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2、意識的起源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無機物的反映特性進化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進化為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動物心理進化為人的意識。
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勞動促進了人腦,促進了語言的產生,促進了意識的形成。
3、意識的本質
從本質上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是客觀事物的主觀映象,意識不等同于客觀事物,而是客觀事物反映到人腦中的觀念形態(tài)。
4、物質世界的普遍聯(lián)系 聯(lián)系的客觀性、普遍性:
聯(lián)系的復雜性、多樣性:不同的聯(lián)系對事物的發(fā)展產生不同影響和作用,所謂規(guī)律,就是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對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起主要作用。
系統(tǒng)論揚棄了先分析后綜合的傳統(tǒng)科學方法,開拓了從整體出發(fā),從事體與部分的有機聯(lián)系中認識把握事物的新方法。它要求人們綜合地、系統(tǒng)地考察事物,并在動態(tài)中協(xié)調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體的最優(yōu)化方向發(fā)展。系統(tǒng)論運用和證明了辯證法關于普遍聯(lián)系的原理,有力地駁斥了孤立、片面地認識事物的形而上學觀點
5、物質世界的永恒發(fā)展
發(fā)展是指事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運動變化過程。發(fā)展的實質是舊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產生。
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產生運動、變化和發(fā)展。事物的發(fā)展與事物的聯(lián)系同在,具有客觀普遍性。
發(fā)展是舊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產生。
任務事物都作為過程而存在,整個世界就是“過程的集合體”,對具體事物來說,過程是這一事物產生、發(fā)展、死亡的歷史;對整個世界來說,過程就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歷史。
6、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矛盾及其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聯(lián)結及互相轉化的性質;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性質。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矛盾在事物發(fā)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這是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發(fā)展動因的基本觀點。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個側面,在不同發(fā)展階段上,其矛盾各有特點:不同質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點;同一事物在不同發(fā)展階段上的矛盾有其特點;同一事物矛盾的各個側面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上各有其特點。
7、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
唯物辯證法是以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觀點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規(guī)律和范疇構成的科學體系。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原因在于:
(1)對立統(tǒng)一學說提示了事物辯證法的根本內容。事物內部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對立的聯(lián)系,歸根結底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這個聯(lián)系,是事物最本質、最根本的聯(lián)系。
(2)對立統(tǒng)一學說闡明了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事物的發(fā)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運動和自我發(fā)展。
(3)對立統(tǒng)一學說貫穿于唯物辯證法的其它規(guī)律之中。
公共基礎知識大綱復習要點——鄧小平理論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首先,鄧小平理論是總結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的產物。
近代,對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精神批判,產生了近代空想社會主義成為社會主義思想史的開端;馬恩繼承空想社會主義的優(yōu)秀思想成果,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運用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和一般規(guī)律,找到了埋葬資本主義,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力量。
其次,當代國際形勢的新發(fā)展所形成的新的時代特征,要求社會主義順乎世界潮流,反映時代變化,這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國際大背景。
2、鄧小平理論的探索與實踐過程
十二大以后,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將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并及時提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初步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
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十三大系統(tǒng)地論證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闡述了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主義理論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階段、任務、動力、條件、步驟以及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和時代特征問題,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基本輪廓。
十四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基本內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論述,并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至此,鄧小平理論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3、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首要問題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觀認識要符合客觀實際,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首要問題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
首先,我國已具備了社會主義社會的一般特征: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經濟基礎。
其次,我國尚處于不發(fā)達的社會主義階段。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階段。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在社會主義基本完成以后,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了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是經濟建設,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面進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歸根結底取決于主要矛盾的解決,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6、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述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基礎,是我們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fā)3點。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
公共基礎知識復習建議
一、認真復習理論知識,領會考察范圍
對于考生而言,掌握相關知識十分重要,公共基礎知識中的馬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等都是都是曾經學過的知識,因此這些理論知識的學習事實上也是一個溫習的過程。主考部門頒布的考試大綱是命題和考試的依據(jù),也是考生進行復習準備的參照系,一般來說每年的考試大綱變化不會太大,所以考生可以先以上一次考試的大綱為依據(jù)盡早備考。等新大綱出來之后,做新舊對比,按照大綱進行知識點梳理,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備考。
二、多做真題,準備必要的輔導資料
歷年真題中的很多重要知識點會反復考查,也可以作為分析和把握試題難度的材料,熟悉掌握歷年真題,將真題中的每個知識點都研究透徹,將會對考試有很大幫助。公共基礎知識考試題量大,考試時間短,如果不經常加以練習,思路往往沒有那么靈活,很多考生就會因為時間的關系來不及完成考試。因此考試需要準備一些質量較高的輔導資料和練習題,適當安排時間做題。
三、注重日常積累,合理制定復習計劃
公共基礎知識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科技、歷史等等一系列內容,可見其越來越重視考查考生的知識儲備,所以考生平時應該多注意日常積累,多看新聞,多看報紙,關注國內外大事,尤其是重大事件,也可多注意新聞媒體時事評論,這些不光的公共基礎知識大有裨益,而且對行政能力職業(yè)測驗,面試等等,都很有幫助。復習的時候需要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合理制定復習計劃,切忌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既要充分利用時間,也要勞逸結合。復習計劃中可適當?shù)匕才抛晕覝y試,確立復習重點,保證備考內容的全面性。
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復習備考是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的,很多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都會面對很大的壓力,時刻都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刺激與干擾,特別是接近考試時,情緒波動幅度和頻率會更大。這時候應該怎么辦呢?首先,應該放松心情,調整好心態(tài),把壓力變成動力,放松思想。其次,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復習計劃是否安排合理,是一味題海戰(zhàn)術還是時間太過寬松,并及時調整。第三,不要把考試看的太重,把它當成是展現(xiàn)自己的一次機會,減輕心理負擔。考前準備好所需物品,可以提前到考場熟悉考試環(huán)境,穩(wěn)定情緒,坦然面對考試。
公共基礎知識復習要點
公共基礎知識的考查是對各位考生綜合知識的全面的考查,涵蓋了法律、政治、經濟、人文、地理、歷史、文學常識、行政管理、公文寫作、國情省情、計算機知識等多方面的知識,容量大,內容龐雜,要在這個科目上考出理想的成績,必須注重學習方法。簡單來說就是:
重積累
一定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可以多讀書,回想以前學過的除了英語之外的所有科目,有必要的話把書拿出來翻翻,另外,要多觀察生活,積累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例如一些生活常識、生活小竅門,都有可能是我們考場上將遇到的一道考題。
多練習
因為涉及知識內容比較龐雜,所以大部分同學不知從何做起,從哪下手,我們可以先做一些套題,通過做題找出自己的知識漏洞,及時查漏補缺,再回過頭去做題,建議同學準備個錯題本,所有的錯題一定要多做幾次,直到全部做對。多做題才能不斷的找出自己的知識漏洞和盲區(qū),才能及時地去補充。我們的刷體群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有老師帶領大家刷題,還會給你專業(yè)的解析。
善于思考
做到題目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舉一反三,可能一道題的給你的信息量遠多于這道題,把類似的題都考慮到,方法是一樣的。
最后就是時政,不需要你每天守著點去看新聞聯(lián)播,或許你在上下班(學)的路上順便瀏覽下手機,隨便一個瀏覽器都會有要聞,看看記住就可以了。
看過“公共基礎知識大綱復習要點“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