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誦讀征文600字
中華經典誦讀征文600字
關于中華經典誦讀征文有哪些呢?中華經典誦讀無疑是一條保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途徑。在經典誦讀方面,我們既要選擇優(yōu)秀的經典文本熟讀成誦,也可以通過閱讀先賢們對經典的詮釋來加深我們對經典的理解與領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經典誦讀征文600字,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中華經典誦讀征文篇一
在假期里,我觀看了由山東少兒頻道播出的“國學小名士”。看那朗朗上口的詩詞,將我?guī)肫渚?,讓我去感受,感受詩中的苦,詩中的?看那寬大的衣袖,又將我?guī)У焦糯?,傾聽那鏗鏘的音韻,感受那高山流水帶來的美,用心享受那朗誦經典時與詩融為一體、情不自禁的動作。
《三字經》在我看來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盡善,盡孝,盡忠,還有人生的道理等它將這幾類等都編成三個字的類型,如“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最初本性是善良的。
《百家姓》原本是一個書生所編撰的一本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正如趙孫錢李,周吳鄭王。其中周便是我的姓氏,雖然排在第五,但比起五百零四個姓,我的姓也算名列前茅了!
《千字文》是一本公認為編得好的識字書,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成為世界上現存出書最早,使用時間最久,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其內容包括天地、歷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以及祭祀等文化活動。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意思是蒼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黃色的,茫茫宇宙遼闊無邊。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古詩有唐詩宋詞元曲、二十四孝、歇后語、諺語、漢子等。這些都記錄著偉大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記得小時候就背過《千字文》,如今,也只會背幾句了,爸爸說,看來,文化對我的熏陶還是不夠濃,況且,溫故而知新,我也沒有做到,看來我還要多了解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也要隨著世紀的發(fā)展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到我們年過花甲的時候,也能拿著古詩文,用心體會這些優(yōu)良的文化知識!
中華經典誦讀征文篇二
夏日的午后,坐在書房內,一杯清茶,等待一米陽光從窗外射進,照在書本上,暖暖的肆意的書香.
——題記
書,像詩苑里的一朵奇葩,讓身處逆境的我們警悟,奮進;書,宛若那美麗的貝殼,讓閑暇之余的我們陶醉于她的光澤與美麗;書,也似那淡藍的的風鈴,讓懵懂天真的我們佇首聆聽她的低吟淺唱.
對于書,我有著莫名的情愫,記得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起,便和書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小時候,總愛看一些幼稚的童話,纏著媽媽給我講那些自以為很神秘的故事,然后饒有趣味地沉浸于童話中,做一個溫馨、淡淡的夢.在童話國度里,點亮只屬于我的煙火.
等到再大一點,隨著年齡與知識的增長,我開始閱讀小說——首先是我們中國的瑰寶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看它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然后是米切爾的《飄》,看它感悟人生的真諦.然后看高爾基的《童年》,還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些都使我著迷.于是我了解了,雖然作家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真我本色,但我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所要傳達的東西.
更大一點我就漸漸古代詩詞所吸引.我神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潔,我敬佩“黃沙百兆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悲壯.我同樂天同感嘆“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我與子美共期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愿望,我會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游子心酸,會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滿懷.
書香帶我走進文學的殿堂,讓我擁有一顆富有奇思妙想的頭腦,一雙放眼世界的眼睛以及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書如風景,永遠浩蕩無際,永遠無邊無垠,只是現在的你是否愿意持一顆求知的心,攜一身渴望,走進書香,從閱讀身邊輕輕走過呢?
每當我生活中遇到不快或者壓力的時候,有書的陪伴使我不再孤單.書是我的摯友,踏上作者用文字搭成的心橋,漸漸達到心靈的溝通,隨之而來的是心情的釋然,壓力的緩解,是明天的希望.
書滋潤著我平凡的人生,不管遠方是彩霞滿天還是陰云密布,我都要堅持——因為書香伴隨我前行,我是蒼茫的文海中遨游!
中華經典誦讀征文篇三
在這個信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人被會被新潮的網絡用語吸引,而忘記去品味詩書的妙趣,而"國學小名士"卻喚起了我們對經典的探尋,對美德的傳承!
歷史如同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間,而詩詞卻讓美成為永恒。詩詞,就是中華文化中的排列整齊的顆顆珍珠,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更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
通過這次比賽,可以看出每一位選手都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僅有一字提示的情況下能夠喚醒腦中踴動的詩詞,在比賽過程中做到臨危不亂,對答自如。我最欣賞沂蒙老區(qū)的謝奕辰,她是一個不去計較成敗的人,不會因失敗而影響個人對國學經典的喜好與學習。
當一個人真正沉醉在詩賦的世界里,就達到"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之境界,忘記是比賽,忘記要獲勝,只是幾位學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規(guī)則層層捆綁的世界,閱讀經典總能求得當下沒有的自由,暫時拋下瑣事,試著體味浩瀚無聲,這逃脫于時空外的孤獨未必不是賞心樂事。
詩詞,是歷代文人智慧的結晶,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把他們像晶石一樣封存起來,而是學習傳承。古代有鑿壁借光的好學,聞雞起舞的勤奮,懸梁刺股的決心……。而這些精神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欠缺的,也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傳承中華國學,不僅要懂國學,還要行國學,最重要的就是踐行在實際行動中,真正做到與人為善。
掌握和熟悉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處。禮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在國學中可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說過:"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huán)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貴于獸者,從有禮也"的孔融讓梨。忘不了"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的陶母拒魚。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朱沖還牛。
學習國學,傳承國學,就要"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所謂由外而內,是說將國學中的抽象的道理,具體方法記在心里,是知識得到豐 富; 所謂由內而外, 便是將從國學中學到的道理、 方法融入進生活中, 使人格得到升華。要把"學"記在腦子里,把"國"記在心里。
國學小學士們向我們踐行了真正的中華國學,掉在地上的廢紙,僅有的美味龍蝦,陌生人向你借錢,撿或不撿,讓或不讓,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剎那的決定,如果你選擇了是,禮儀的萌芽就會從你心中種下 ,久而久之便成習慣。
禮貌是一種習慣,他體現著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禮貌是一種精神,它體現著人們的風貌。
看了中華經典誦讀征文600字的還看了: